《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共分五章。第一章旨在阐明社会建构视野下公共行政的范式转换和新生话语。第二章透过美国进步时代改革、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以商会为中枢的“市民社会雏形”这两个历史节点,抽离出“社会建构国家”、“社会自我建构”的历史逻辑。第三章一方面探讨服务型政府从“官本位”向“公民本位”、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变革的理论渊源、价值取向和行动策略;另一方面,对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政府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构建、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等实践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意在洞悉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重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在研究视野上,将非政府组织置于复合治理网络中的重要位置,它与政府同等重要,并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第五章意在说明当代社会的治理变革不仅取决于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取决于公民主体性意识的发展,公民社会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公民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及其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形成的“共识”和广泛参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