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4035
  • 作      者:
    张焕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焕君,男,生干1972年,山西灵丘人。先后在山西、北京求学,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专门史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哲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1月出站。现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礼学史、思想史。于中国古代历史中,尤其钟情于魏晋与先秦,以为乱世中人心不齐,却最容易看见真性情。信仰生生不息之道,认为学问就在日常中。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见解,颇不以为意。
展开
内容介绍
    传统中国号称礼义之邦,传统文明也常被称为礼乐文明,礼是理解传统社会的关键词。无论是学术层面上的礼学,还是实践层面上的礼制,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迁移,因以损益的。周公制礼作乐,强调人间的德行,主张明德慎罚、敬天保民,并使这种思路体现在周初施行的种种制度上。孔子仰慕周公,又将礼与仨、义络合,并通过诗、书、礼、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使儒家礼学具备中正刚健的特征同时,礼成为一种人人皆须面对并生活于其中的人间秩序,而知书达礼的君子也成为中国人心向往之的人间典范。下及儒门后学,在长期关于经与权、常与变的讨论与实践中,礼学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成为传统中国固定的价值核心。可以说,儒家礼学始终关注的是对人世生活的合理安排,而这种关注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在思想、制度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探讨,不仅有助于理解儒家礼学的形成,而且对文化转型时期如何实现儒家思想的合理转化也不无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疑惑者低下了头,却不再是为了向西方学习。在主体尚且不明的前提下,就是再做一百年的好学生,又能如何?当然,如果能够脱胎换骨,改头换面,或许也能叨陪末座,附于骥尾,那样的话,彻底的西化也就可以指日可待,但可惜的是这样大规模的文化移植手术,至今还未见成功的先例。旧家底既然无法全部抛弃,批判者的一味指责就显得不仅脱离实际,而且有数典忘祖之嫌。几千年的文明史,只因为缺少西方最近几百年来孕育出来的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便变得一团漆黑,全无生气。不论如何改朝换代,统治者永远高高在上,整天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剥削和统治小民;人民只要能够忍耐,便永远是低声下气,当牛做马,任人宰割。这样黑暗的社会虽不人道,但偏偏生命力极强,倘若没有进步的西方思想来启蒙,来冲击,还会一直维持下去。这种对中国社会的清晰描述仅从某种理论上或许也能够自圆其说,但却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对应的现实社会,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哪一个在西方文明的标准下显得落后、野蛮的国家。理由也很简单,这样的认识既不合乎情理,也不符合历史常识。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依靠绝对的专制和暴政能够长期存在,秦、隋二世而亡就是历史明证。同样,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长期处于专制与暴政之下的民族能够创造出辉煌的文明,优雅的艺术,诗意的生活,深邃的思想。对于一个敢于宣称自己最聪明别人尤其是前人都是傻子的人,我们会称他为疯子或骗子;而对于那些坚信曾经造就辉煌和荣耀的先辈一直以来都生活在暴虐和愚昧之中而不自知的人,我们只能客气地说:非愚即诬,必居其一。
展开
目录
    导论<br>    第一节 传统与现实的对接<br>    第二节 礼乐教化<br>    第三节 写作思路和章节安排<br>    <br>    第一章 殷周革命与周公制礼作乐<br>    第一节 股肱周室,辅翼成王<br>    一 周公东征<br>    二 营建成周与迁移殷民<br>    三 封建侯卫<br>    第二节 制礼作乐<br>    一 革命与民主<br>    二 德与刑的叠奏曲<br>    三 制礼作乐<br>    第三节 礼仪之邦<br>    一 宗法的温情<br>    二 礼达而分定<br>    <br>    第二章 礼制与礼学<br>    第一节 崩坏还是转型<br>    一 天地一大变局<br>    二 崩坏与维持<br>    三 战国风度<br>    第二节 孔子的礼学<br>    一 仁与礼<br>    二 养成人格的成人之道<br>    第三节 儒家后学的礼学发展<br>    一 礼学体系的构建<br>    二 孝道<br>    <br>    第三章 常礼与变礼<br>    第一节 冠婚<br>    一 冠礼:成年与成人<br>    二 婚礼:敬慎重正而后亲之<br>    第二节 丧祭<br>    一 丧礼:立中制节 <br>    二 祭礼:自中出,生于心<br>    第三节 变礼<br>    一 礼经已有但说法不同<br>    二 礼经所无而制作弥缝<br>    结束语<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