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正、奇
正,从一而止,这个“一”,是物体的本质,或指博大而统一的空间形象。“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的“一”,是指人的虚无、清静状态。正,又指正直、端正。只是正直、端正的意思,并不能体现出入的虚无、清静状态。所以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应当建立在虚无、清静的基础上(如天之清静、地之宁静)。帛书《老子》甲本中说“请靓可以为天下正”(保持清静的状态,而可以管理天下),也说明了清静与端正这两者是有关联的。
山涧空虚了,自然能充盈;一碗水端平了,自然不会流失;高楼大厦基础牢固、直立而不倾斜,就能屹立不倒:君王品行端正,就能具有高贵的质量。古代君王自称“孤、寡、不谷”,就是表明其始终如一,不忘根本(即低下、卑贱的身分)的态度。树木不正而容易倾倒,人的身体不正而容易跌倒,人的心态不正就会行为怪异。行为怪异,就是不正常的表现。所以作为人,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端正,是当政者必须保持的态度。“以正之邦”是指当政者以端正的态度到达国家任何地方。而作为当政者,不仅要品行端正,还要能够周到、细致地处理国家事务。当政者勤政爱民,民众自然会安定、团结。如果当政者只是安于现状、庸碌无为,或只是祈求上天的保佑,必然会导致国家走向混乱和分裂。如果当政者心态不正、行为不端,那么即使他行为正常,给人的感受也是怪异的。
“正”与“奇”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当政者治理国家,应当保持端正的态度。而将领用兵,却要以非正常的行为方式(武力)制胜。通行本《老子》中“以奇用兵”的“奇”在楚简本《老子》中作“截(奇)”,在帛书本《老子》中作“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