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篇
曾有那么一个人,在他还是小孩子时就听过上帝考验亚伯拉罕的美丽传说,知道亚伯拉罕如何经受了考验,保持了信仰,并且出入意料地重新得到了儿子。长大后,当童年的天真烂漫为生活所消弭.他却怀着更深的钦佩之情读着同一个故事。岁月流逝,这故事竞愈发让他魂萦梦绕,激起了他愈发强烈的热忱,而与此同时,对该故事的意义,他却越来越糊涂了。最终,亚伯拉罕的故事占据了他整个的心;最终,他的灵魂只剩下一个深切的渴望;亲眼见到亚伯拉罕,亲自目睹那件事。吸引他的,既非东方土地的丰美,亦非神明应允之地的世俗荣华;他想看到的,不是那对虔诚夫妇为上帝所庇佑的甘甜老境,不是那历尽风雨的犹太先祖的巨大雕像,也不是上帝赐给以撒的锦瑟青春——他想要目睹的事件,即使发生在室瘠的土地上也依然神奇。他所向往的,是和两位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踏上那三天的旅程:那段亚伯拉罕骑驴而行的漫长路途,那段儿子以撒所伴随的悲伤之旅。他多么希望,去见证亚伯拉罕老父远眺摩利亚山的眼神,见证他留下驴子、携以撒徒步上山的背影。充斥他整个心灵的,不是由想象所编织的华美之毯,而是思想的颤抖。
但此人不是思想家,他没有超越信仰更进一步的需要。他觉得,像自己的先祖那样为后人纪念是无上的荣耀,即使此生无人知晓,这荣耀也足以让人艳慕。
此人也不是博学的解经者。他不懂希伯来文;如果他懂,想必他也会轻松愉快地理解亚伯拉罕的故事。
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你带着
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
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1,〕
清晨,亚伯拉罕择吉时起身,为驴备鞍,然后带上以撤离开了帐篷。此过程中,撒拉一直隔窗而望,直到这对父子进入山谷,〔1,〕再也看不到踪迹为止。他们沉默地走了二天。到了第四天早上,亚伯拉罕仍未发一言,只是不时抬起眼睛眺望已在眼前的摩利亚山。开始攀登摩利巫山时,他示意随从留下,只让以撒在后面跟随。然而就在此时,亚伯拉罕自语道:“我不能向以撒隐瞒他此行的结局。”他定定地站在原地,用手抚着以撒的额头并默念
〔12〕《旧约·创世记》22:1—2.
〔13〕在日记里(SprcnKierkegaard3PapirerⅢ,A197),基尔克果引用了他称之为“《旧约》浪漫精神的完美例证”的文字:
在《犹滴传》(theBookof.Juditl,10:11)中记载着:随后犹滴走
出门,一旁跟随着她的女仆;而这里的男人们只是看着她,直到她走下
山,直到她进入山谷不见踪影为止。此时,他们才跟随着下到山谷之中。
《犹滴传》记录在《圣经.旧约》的次经中。次经是指几部存在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但不存在于希伯来文圣经的著作。或称为旁经、后典或外典。一般认为,这些著作是犹太教抄经十在后期加入,或在翻译的过程里纳入正典。但是也有几卷亚兰文和希伯来文的抄奉在《死海古卷》中被发现。祝词。以撒屈身以受。亚伯拉罕的目光如此温柔,言辞中饱含着父爱与对儿子的鼓励。可是,以撒此时怎能理解呢?他的灵魂不可挽救地沉落了;他紧紧地抱着父亲的双膝,在他的身下苦苦哀求着,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也为自己对生活的梦想;他让父亲想想那温馨的天伦之乐,想想自己死后将留给父亲的悲恸和孤独。亚伯拉罕一把将儿子抱起,将这孩子的双手攥在掌中前行,并再次为他念叨着安慰和劝勉的话。可是,以撒不理解。待到亚伯拉罕登上摩利亚山,以撒仍没有理解父亲。这时,亚伯拉罕突然转身背对以撒……以撒再次瞥见父亲的容颜时几乎不敢相认了:他的眼神狂野,姿容可怖。他当胸抓住以撒,将其摔倒在地并说道:“愚蠢的孩子,你当真以为我是你爸爸?哈哈,我只不过是个狂信者。当真以为这是上帝的命令?不,这其实是我自己的主意。”于是,以撒因心灵上的剧痛而战栗了,他哭喊道:“天上的神啊,怜惜我吧!亚伯拉罕的神啊,宽恕我吧!若我生而无父,那您就是我的父亲!”而亚伯拉罕此时亦在轻声白语:“天国之主啊,感谢您的恩典!让他以为我是个恶魔,总好过让他失去信仰。”
……
展开
――基尔克果
亚伯拉罕故事的奇崛之处正在于:无论后人对它的理解有多偏颇,都不会有损其光辉。
――基尔克果
基尔克果是一颗明星,照耀在我几乎不可企及的版图之上……我只读过他的《恐惧与战栗》。
――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