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45480
  • 作      者:
    徐建设,张文科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研究》运用充分的史料,较为全面详细地阐述了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演变史,纠正了我国慈善事业是在西方慈善文化的冲击影响下才发展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儒家文化慈善思想在当代的社会价值,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和慈善公益组织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源泉,为探索推进负重前行的中国慈善事业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当然,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政府要加快立法,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大力宣扬捐赠者的善行;广大群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精心呵护慈善文化这株幼苗的成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孟子认为人天生有善端,也就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强调“四端”仅仅是完善人性,良好道德的开始,只是一种“善端”的萌芽。人必须进一步在社会和实践中学习,不断扩充和培养自己的人性和道德,也就是将“四端”扩而充之,才能逐渐形成“四德”,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如果只是具有善端而不加以扩充、培养,仅有的“善端”会慢慢消失,甚至产生出恶来。
  第三,性善论的终极目的——行不忍人之政。人性的本性问题上,孟子坚持人性可以向善,他的人性善理论是“行不忍人之政”的基础。《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在魏国时,梁襄王曾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安定天下,孟子回答说:“定于一。”梁襄王紧接着又问:谁能够统一天下呢?孟子回答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意思是说,只有不喜欢杀戮、心怀仁慈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孟子解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即每个人都应该有怜悯体恤别人的胸怀。古代先王正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慈善之心,所以才能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若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这种“怜悯体恤之心”由君主运用于其政治之中,便是“不忍人之政”。
  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天赋的,是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人性。所以,为王者更应该具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所说的慈善之心。若为王者有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并由此为基础培养、扩充人的四种道德:仁、义、礼、智,就一定能推行“不忍人之政”,即“仁政”。孟子认为君主具有的“不忍人之心”是制定和实施国家政策的出发点,统治者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人民的生活实际考虑,关爱体恤百姓,深入了解民情。
  ……
展开
目录
总论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源流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节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源流
一、“三王”、“三代”时期的慈善思想
二、孔子和孟子的慈善思想
三、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继承发展
第二节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与研究现状
一、慈善与儒家文化慈善思想
二、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研究现状
三、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理论基石
第一节 孔子的慈善思想
一、“仁”:孔子慈善思想的核心
二、“孝”:孔子慈善思想的体现
第二节 孟子的慈善思想
一、“性善论”:孟子慈善思想的基础
二、“民本”:孟子慈善思想的实践
第三节 汉唐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发展
一、“恻怛爱人”:董仲舒的慈善思想
二、“性情三品”说:韩愈的慈善思想
第四节 宋明理学家的慈善思想
一、“民胞物与”:张载的慈善思想
二、“理一分殊”:朱熹的慈善思想
三、“心性良知”:王阳明的慈善思想

第二章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在国家行政的运用
第一节 荒政制度建设
一、从“天人关系”看自然灾害
二、荒政制度建设
三、政府救灾制度措施
四、灾害救助政策与措施
五、灾后组织恢复生产和帮助重建家园
第二节 以养老慈幼为代表的困难群体救助事业
一、设置专门机构官员专项负责
二、礼法制度政策救助

第三章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在民间社会的实践
第一节 民间慈善活动的历史演进
一、先秦秦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六、近现代
第二节 民间慈善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
一、基本特征
二、基本形式
第三节 民间慈善活动的主体
一、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民间慈善主流:宗族与士绅
二、儒家文化慈善思想影响下民间慈善的发展:援佛入儒
三、儒家文化慈善思想影响下的民间慈善新发展:教会慈善
四、现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组织——红十字会

第四章 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第二节 挖掘儒家文化慈善思想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
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理论建构
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发展模式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法制保障
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社会风尚
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公信力
七、“里仁为关,择不处仁,焉得知”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社区环境
八、“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家庭伦理
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财富观
十、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