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汤炳正书信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58065
  • 作      者:
    汤炳正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汤炳正,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楚辞学专家,曾师从章太炎,被其嘉许为“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本书收入了他1960年10月至1997年7月间的书信424封,其中不乏与大学者们交流学术问题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为年轻学子答疑解难或指点迷津。书信真实地再现了一代大师的严谨治学和朴实学风,更彰显了一位正直的学者对后辈学人的关爱之情。
  

展开
作者简介

  汤炳正(1910-1998年),字景麟,室名渊研楼,山东荣成人。语言学家、楚辞学专家。1935年大学毕业后,考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研究班,受业于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曾称其“为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太炎先生对他期望之高、欣赏之甚,由此可见一斑。在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上深受章太炎先生影响,又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前进。治学严谨,能于小中见大,于现象中求规律,对屈赋中许多千秋难解之谜,提出新的结论与答案,受中外学术界所重视。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楚辞研究》主编、中国诗经学会和章太炎研究学会顾问。擅诗词,在三十年代即以写清末名妓赛金花的《彩云曲》而闻名于世。著有《语言之起源》、《屈赋新探》、《楚辞类稿》、《渊研楼屈学存稿》、《楚辞今注》(合著)、《楚辞欣赏》(主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汤炳正,字景麟,斋名渊研楼,山东荣成人。语言学家、楚辞学专家。20世纪30年代曾受业于章太炎先生,被章先生称为“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历任章氏国学讲习会主讲、南充西山书院教授、国立贵州大学教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教授、《大公报》重庆版特约记者、川北文学院教授、川北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并曾任首届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和中国诗经学会顾问。重要著作有《屈赋新探》、《楚辞类稿》、《语言之起源》以及《剑南忆旧》等。
  《汤炳正书信集》收入了他1960年10月至1997年7月间的书信424封,其中不乏与大学者们交流学术问题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为年轻学子答疑解难或指点迷津。

展开
精彩书摘

  逵夫同志:
  来函早已收到,因一个月来小病不断,未能及时作复,希谅!
  关于《九章》后四篇的真伪问题,历来争论极大,相持不下。我的态度,是在双方证据都不充足的情况下,与其过而弃之,不如过而从之。但是,对双方所持的证据,无论否定或肯定,只要有新的看法,都应提出来;哪怕是一点或两点,也会对问题的最后解决,作出贡献。你的《楚辞中提到的几个人物与班固、刘勰对屈原的批评》一文,正是从几个具体人物的分析来探讨《惜往日》、《悲回风》的真伪问题的,看来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希望你坚持下去,把这篇论文完成。关于屈原不会赞扬伍子胥的问题,刘永济先生的书中也提到过,但仍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拙文《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刊于《四川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四期。该文也是本着上述的态度,仅仅谈了两个问题,即不同意坚持“四篇”为伪作的两条所谓得力的证据:(一)扬雄所见《九章》仅是《惜诵》以下至《怀沙》五篇,(二)刘向《九叹》认为《九章》是“未殚”(未完成)之作。我的意见,以为这两条都不可靠。以“四篇”为伪是可以探讨的,但应另寻论据,这两条似乎不便再用。而你的上述论文,恰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论据,这无疑是值得欢迎的。
  我的精力极差,因病后胃口不开,总是不想吃东西,故恢复甚慢。
  匆匆即祝
  近好!并代问郑老康泰!
  汤炳正
  一九八二年八月廿五日
  逵夫同志:
  前日寄来大作,阅后极为钦佩,已托郑老代达鄙意。因其时身体不好,故未作复,希谅!
  大作以《楚世家》熊渠长子伯康即为《离骚》之“伯庸”,发前人所未发,确为精辟之论。以此为突破点,加以发挥,为屈赋研究,立了一功。闻郑老言,你留系后仍研《楚辞》,希努力之!
  兹寄去拙作《屈赋语言的旋律美》,希指正。此文亦皆“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意思。其中有三个论点,似为前人所未及者:(一)《九歌》“兮”字的特殊用法,从理论上应当怎样解释?(二)屈赋如《离骚》,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此已发现多年,但原因何在?(三)《离骚》用韵,古音学家皆以四句为一节,一节为一韵例,但从文学语言旋律来讲,这样划分未必合理。对上述三个问题,略抒己见,以就正于学术界。意在通过现象,寻找原因,并提高到理论认识,是否有当,未敢自信!
  顷接东北方面来函,知于本年七八月间在大连召开屈原研究学术会议,邀我参加。但路远体迈,未必能如愿前往。未知郑老跟你接到通知没有?
  此间春寒料峭,毫无暖意。西北如何?诸希珍重!
  匆此即祝
  春祺
  汤炳正
  一九八三年三月一日
  奎夫同志:
  来函悉,寄来经修补之尊稿亦收到,勿念!
  开会期间,由于会务忙,精力又差,未能跟郑老和你促膝长谈,甚憾!郑老平安无事,亦幸事也,我一直为他担心!
  会后我休息了一段时间,精神已略恢复,堪以告慰!蒙告李行之老学兄之事,甚为惋惜。回想当日同在苏州章氏门下学习时,宛如梦境,为之感慨者久之!
  你的论文,前已读过,这次又读了一次。你能在发现了“伯庸”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用以解释前人所难解决的问题,颇多创见。对一门学科,要能建立起自己个人的体系;可以看见,你的体系已逐步在形成中,颇为欣慰!因为只有各抒己见,才能推动学术向前发展。
  此间,我正准备编会议文集,但由于人手少,我的精力又差,何时出短,顿难预料。你的大作,定当入选,以光篇幅。
  最近检阅我在开会期间所分到的一袋论文,发现陆永品、常振国二位同志的论文不在其中,此或分发论文的同志疏忽大意所造成。见信后,希将你所得到的陆,常两同志论文转寄给我一用,至盼!用后自当退还。
  匆匆即祝
  撰祺!
  汤炳正
  一九八四年六月廿七日
  郑老及鼎文同志希代致意!
  奎夫同志:
  久未通信,殊为念念!常思春同志到兰开会,多承父照,甚为感谢!
  寄来贵院学报,早已收到。大作极佳!青年人读书,能如此细心,甄别正误,实在不可多得!而当前粗制滥造之风,应当有所收敛矣!
  劳你费神,陆、常、绛诸同志论文,已先后寄来。他们的论文,皆已发表。为了扩大影响,我们希望这次会议论文能在全国各刊物上多多发表。你的论文很好,有机会可早日发表!将来仍可收入《论文集》。
  此间会后,敝《学报》选发了五篇论文。《学报》编者自定标准,自选篇目,我们研究所未过问。因为发表总比不发表好,这跟将来编印《论文集》并无矛盾。
  印《论文集》的出版社,至今未落实。成都的两家出版社,一个语气:“成都的学术会议太多,如开了此例,则每个会议出个论文集,给出版社的压力就太大了!”他们的这种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这次也给了郑文老一函,希望他在兰州想办法。郑老精力不够,你可协办,至盼!
  匆匆即颂
  撰祺!
  汤炳正
  一九八四年十月廿一日
  ……

展开
目录

序一——顾久
序二——力之
第一辑致社会各界人士及团体
致汤国梨(五通)
一九六○年十月廿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廿二日
致中华书局编辑部(一通)
一九六二年三月九日
致孙作云(——通)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日
致李延陵(——通)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廿日
致姚奠中(七通)
一九七三年二月廿日——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七日
致王焕镳(一通)
一九七五年五月廿日
致萧德君(十通)
一九七八年十月三日——一九九六年一月廿九日
致姜亮夫(四通)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二日——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
致金德建(一通)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致《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一通)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致郑文(一通)
一九八○年七月廿日
致李润苍(十二通)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一九八五年八月廿九日
致壬元化(一通)
一九八一年一月廿四日
致饶宗颐(一通)
一九八一年五月廿六日
致郭在贻(七通)
一九八一年五月卅日——一九八五年八月廿五日
致肖兵(二通)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六日——一九八九年六月十日
致章念驰(三通)
一九八二年七月廿日——一九九五年七月廿五日
致赵逵夫(十一油)
一九八二年八月廿五日——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三日
致聂石樵(四通)
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致黄中模(二通)
一九八三年十月——一九九三年十月廿三日
致罗国威(十五通)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一九九三年六月六日
致中国屈原学会筹备中心(一通)
一九八四年二月
致黎传纪(一通)
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五日
致朱季海(一通)
一九八四年四月廿日
致魏际吕(二通)
一九八四年四月廿九日——一九九。年六月十六日
致汤漳平(二通)
一九八四年七月三十一日——一九九。年九月九日
致王仲荦(一通)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廿八日
致常振四、降云(一通)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九日
致王利器(一通)
一九八五年二月
……
第二辑 至家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