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哈佛校长毕业演说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185755
  • 作      者:
    (美)阿伯特·劳伦斯·洛厄尔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阿伯特·劳伦斯·洛厄尔(Abbott Lawrence Lowell),美国教育家、法学家。担任哈佛大学校长24年。在担任校长期间,他主持了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此项改革后来成为美国的标准教育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直言不讳支持学术自由,并呼吁公民支持美国参与战后国际事务。他的教育风格坦诚而直接,鼓励培养学生品格和道德教育,直面社会问题和世俗问题,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影响很大。
展开
内容介绍
  《哈佛校长毕业演说辞:现实与梦想》其教育理念和特色别具一格,历史悠久,培养出了众多各行各业的领袖与精英。作为对哈佛大学有历史贡献的著名校长之一,阿伯特?劳伦斯?洛厄尔先生对于哈佛毕业生的了解要远过于外人,也正是因为这个方面,洛厄尔校长在哈佛毕业生即将走上社会舞台的前夕,结合社会现实及年轻人所面对的困惑进行了这些意味深长的演讲。《哈佛校长毕业演说辞:现实与梦想》正是哈佛大学校长为哈佛学生所上的最后一堂课,而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年轻人如何融入社会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角色。对于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时可能遇到的困惑于问题,《哈佛校长毕业演说辞:现实与梦想》作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做了通俗易懂、简单易行的解答和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篇 好环境要靠自己创造
  没有背景、没有好的条件,就是你现在陷入困顿的原因吗?我们总能听到环境对一个人的事业影响如何如何,可还有一点也同样是真实的: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自己的环境。其实影响你的并不是环境而是你对环境的感受。如果说你生活的世界注定了你的命运,而很大程度上你的兴趣与态度打造了这个世界,那么打造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就是一个重要问题。
  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个人来和他摔跤,直到黎明。
  那人说,天黎明了,容我去吧。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旧约?创世纪》第32章第24、26节
  在犹太作家描绘本民族创立者生平的那些生动章节里,我们读到了两个梦——或者说是两个幻想——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记。
  其中之一是他最早背井离乡、闯荡世界时出现的。当他席地而睡时,他梦见上帝出现在自己面前,让他确信神的护佑,允诺他繁荣兴旺。当他试图与上帝就未来订立一份契约时,他的身上有一种青春蓬勃的神气和信心十足的派头。
  第二个幻想是许多年后他打道回府时出现的,他带回了自己所获得的大群牲畜,但他不敢肯定,他的兄弟以扫的复仇会不会把他毁掉,因为他曾经取代以扫,得到了父亲的祝福。命运之神是作为一个成人来找他的,就在他害怕自己有性命之虞前的那天夜里。正如他所相信的那样,他花了很长时间与命运摔跤,除非命运之神在天色破晓的时候给他祝福,否则他不会放它走。
  在眼下这个时代,我们勤勉不懈地探索一切事物,我们力图把一切结果都归因于某些确切的规律,因此在谈到人类关系时,我们经常听人说环境对一个人事业生涯的影响如何如何。一个人是他所生活时代的产物,是他所属民族的产物。他是“暗示”的造物,而“暗示”来自他周围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交往的伙伴。根据他的存在法则,他模仿他人的所做所为;他为了赢得自己的生计,而被迫与人们习惯的习俗保持一致。
  所有这些说法当中,有很多是有道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还有一点也是真的: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自己的环境。他并不是同等地受到周围每一事物影响。影响他的,主要是他本人对之作出反应、并反过来施加影响的那些事物,那些他意识到的事物,他感知到的事物。没有两个人看上去一模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处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或生活在完全一样的世界里。每个人所感知的,主要是他给予关注的那些事物,而他所关注的,总是他感兴趣的事物,他所关心的事物。
  假设一帮人步行穿过一个陌生地区,其中一个人可能注意到树和植物,第二个人观察鸟,第三个人留意野生动物的踪迹,第四个人专注于未来此地的农业潜能,第五个人留心道路和建筑,而第六个人几乎没看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其中一些人可能对人们的优秀品质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另一些人则注意到了他们身上令人不快的特征。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在一个不同的地方旅行,这种不同,事实上并不是他自己的思想创造出来的,而是引起他注意的那些东西造成的;他们每个人所看到的,都会帮助他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因此影响他未来的行为。如果说,一个人被他生活的那个世界打造成形,但在很大程度上他能通过兴趣的性质和强烈程度改造自己那个世界,那么,有一个问题明显很重要:他应该打造怎样一种世界。这不仅仅是他具有何种性情气质的问题,因为,他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由他的志向抱负所造就,由他在追求这些志向时的坚持不懈所造就。
  毫无疑问,事实上,人们既非天生自由,亦非生来平等。他们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机会受到各种限制;他们的天赋才能,他们身体和精神上的活力,都千差万别;然而,当你人过中年,回头看看认识的那些人,你很可能会觉得,对行动自由的限制,自然天赋的不平等,并非像你所设想的那样是决定性因素。人的事业各不相同,这更大程度上并非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机遇,而是取决于他们对这些机遇的利用。
  事实上,一个人常常由于不留心观察,面对机遇却全然不知,从而失之交臂。我们的一生,有很多时间就像那个年轻人去城里寻找发财机会那样度过。天热的日子,他在路边躺下来,倒头便睡。在他睡着的时候,两个小偷看到他,准备杀死他,抢走他身上的财物,但转念一想,此人多半像他们自己一样身无分文。不久之后,一个富商路过,对年轻人的外表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想在自己的企业为他提供一个职位,但转念一想,自己对这个年轻人的过往经历一无所知,这个想法阻止了他的冲动,于是他继续赶路。年轻人醒了,继续自己的行程,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刚刚距离死神和好运仅一步之遥。一个人经常由于胆怯、偏见或对惰性的无视,从而让机会溜走。
  但毕竟,造就一个人事业生涯的最重要因素,通常是“标准”上的差异;那意味着他们真正关注的目标上的差异。我有个很聪明的朋友,他总是认为,凡是一个人强烈渴望实现的目标,他通常都能实现。
  在给自己设定“标准”上,人各有志,千差万别。很多人似乎主要关注积累财富,还有一些人操心名声或专业上的成功,少数人关心权力;而有些人仅仅看重安逸和舒适,甚或是炫耀。有时候,我很吃惊于听到一个人宣称——我倒并不总是相信百分之百的诚实——如果他能够通过自己的职业或买卖积累到一笔还算过得去的财富,他就会退休,这话显然总是不了了之。如果他的意思是要献身于公共服务,或是为了普遍福祉而效力于慈善机构(在我们的社会里,很多最好的公共服务就在这一领域),那当然很好。倘若动机是渴望行善,而不是渴求权力或人们喝彩,那没有比这更高尚的生活方式了。如果说,公民政府赋予了每个人为国效力的特权,那么,它也把为国效力的责任强加给了他,只要他的环境允许。在美国,每个人对公共事务都至少要有一点关注的兴趣,都要分担一点政府的负担,在其位也好,不在其位也罢。他应当热心履行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为抑制不公并促进诚实、高效的行政和纯洁的政治,做出一点个人牺牲。
  但很少有人能够把他们的大部分精力直接投身于为国效力。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把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专业、生意或本职工作上;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坏,他们的主要影响是通过他们养活自己的努力,或与这样的努力有关联。因此,我们别以为这样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大家太过习惯于把生活分为两个部分,并把这两个部分分别看作是自私的和慷慨的。如果一个人慷慨大方地拿出自己的财富和时间用于慈善目的,而且总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说:“生意就是生意,尽管这里面也要遵循十诫,但‘金规则’ 却不是这样。”那么,他身上究竟有多少对上帝的爱呢?生活是一个统一整体,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主要的善行,正是通过填充这个整体大部分内容的那些东西来完成的。
  许多年前,在博洛尼亚的一个墓地里,我还记得墓地管理人轻蔑地嘲笑一个车匠墓碑,上面有一个车架弹簧的浮雕。大概,对这种弹簧的改进是此人对本社群福祉的主要贡献,它很可能是一项引人注目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家人把这一事实记录在他的墓碑上当然不是什么值得嘲笑的事;不幸的是,由于一场教条之争,“他们的业绩永远伴随他们”这句话从英格兰教会的葬礼颂词中被省略了。但假模假样地羞于提及一个人所从事的行当并非一直盛行。紧挨着罗马城墙的最大古墓之一,是一个面包师的坟墓,上面展示了他这门手艺所使用的器具。
  让每个人都记住,他所做的工作,纵使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也应该给予更高的评价。如果他在做这件工作的时候丝毫不考虑到别人的权利或公众福祉,如果他毫无必要地压制那些比他更弱的人,或者欺骗了那些没有能力看清真相或没有代言人为自己辩护的人,那么,他就是在做一件不义之事,黄金也无法抹去它的污点。
  此外,如果他只是马马虎虎地完成了交给他的工作,那他就是个无益的仆人。的确,他并不是过着一种坏标准的生活,而只是过着一种低标准的生活。太多的人在本应该给自己设立更高标准的时候,却满足于平庸。我记得,拉马丁(Lamartine)在谈到陶工帕利西(Palissy)时说,就像每个职业一样,都以劳动作为它的手段,以进步作为它的目标,以上帝作为它的最终目的。
  你们或许还记得,在《毡帽》(Trilby)中,杜穆里埃(Du Maurier)使得法国雕塑家杜里尔(Durieu)说出这样的话:
  “我很害怕他事实上并不存在,上帝保佑!那对我来说真是最大的不幸,因为我崇拜他!只有想到一件作品能让他喜欢,我才能把它做出来,否则,我什么也做不了。”
  除非被这种精神所打动(不管人们叫它什么),否则,很少有人能实现有价值的成功。唯一真正的标准,是永恒完美的标准,我们必须给自己树立这样的标准,无论我们实际上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多么小,不管我们接近理想的能力多么弱。
  说到生活中的成功,如果指的是实现我们的抱负,那么,恐怕就只有那些标准很低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了;因为,一个人的标准越高,目标越宏大,他达致目标所要走的路就会越远。赋予生命以价值的不是平常结果的实现,而是竭尽所能,努力做好某件事。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会比那个只盯着更低目标的人走得更远。
  不过,你或许会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超过了他所能够实现的,他绝不可能幸福,因为他得不到实现目标所带来的满足感。我们千万不要欺骗自己。就算追求幸福是人的权利之一,追求幸福本身所带来的回报也是最少的。幸福绝不可能在追寻幸福中找到,而只能在寻求其他东西的过程中得到。幸福的生活不是目标,它只是一个副产品。任何哲学体系都逃不掉这个永恒的伦理悖论。我们也不可能构建出这样一个理性的道德体系:它教导我们,通过做正确的事,我们将给自己带来持久的痛苦;善注定是痛苦,恶注定是快乐——这样一种学说将会动摇我们的道德正义感。每一个伦理学体系都必须假设:履行职责会给此生或来生带来幸福,然而,如果对幸福的渴求是直接的行为动机,那它就没有道德价值。真正的宗教宣称:以完全的自我牺牲,以全部的心智、全部的灵魂和全部的力量,去追求上帝的王国,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追求完美的善,是每一个人的职责;这样的宗教还告诉他,要相信:如果他这样做了,幸福就会以某种方式最终到来。
  但是,不要为了目的而忽视手段。就算为了认识正确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仰望星辰,同时我们还必须审视我们要走的路,以免摔倒在途中。很多人带着光明的希望出发,在经过一次看来毫无成果的奋斗之后,便灰心丧气,放弃了战斗,或者干脆坐下来,满足于远比他最初所渴望的要少得多的那点东西。
  年轻人常常指望成功一蹴而就。他们没有认识到,工作的力量在一生的冒险中有多么重要。他们没有体会到,在每项事业中,强烈、连续和精确无误的劳动,甚至还有艰辛乏味的苦干,都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工作,不仅对我们在任何追求中取得进步是必要的,而且,它常常弥补了天赋才能的缺乏。
  在很多被误认为是金玉良言的半真半假的话当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天才是一种无限吃苦耐劳的能力。这当然不是真的,因为,如果没有想象力,是不可能创造出伟大成果的,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艰苦的劳动,想象力通常也是毫无成果的;而且,更有甚者,想象力越高远,使之充分实现所需付出的劳动也就越大。在阅读历史时,我们常常吃惊于这样的事实:一个天才(他可能是一个军人或政治家),通过一次行动,几乎在转瞬之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最终实现了持久的胜利。那似乎是瞬间的灵感。直到通过研究细节,我们才发现,为了获得最佳有利时机,他事先付出了多么艰辛费力的深谋远虑和多么充足的操心考量。
  此外,即便是毫无预谋的瞬间行为,也可能是多年精心准备的结果。我们敬佩那些英雄,在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刻,冒着巨大的个人风险或牺牲,做了一件英勇无畏的事,拯救了他人的生命。他们这样做仅仅是偶然吗?难道仅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处在一个独特的位置上,能够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赞美之处,因为这样的行动并不是品格检验,而只是造化弄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其头脑迅速反应通常是长期品格训练的结果。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他一直在培养自己,以达到自我克制或高尚的思想,当紧急情况出现时,他的本性便立即对召唤作出回应。如果你非常了解他,你就会知道他一定会如何行动。对于冒险家来说,冒险就是责无旁贷的英雄行为,突如其来的大胆之举,是对他长期训练的品质检验。
  年轻人往往低估艰苦工作的价值。他们还往往寻求迅速而有把握的成功。每个志存高远的人都会遇到耽搁、挫折,常常还有暂时的失败;人们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在抵御挫折上的坚韧度,或者在于,当他们发现自己最初选择的道路被证明是迷途时,他能否随机应变,重新选择新路。
  命运是神秘的,是变幻莫测的;然而,只要不屈不挠地追求,你就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方向上,取得始料未及的成功。但是,除非你在天亮之前整夜与命运之神摔跤,否则,它不会赐福于你。
  ……
展开
目录

第1篇 好环境要靠自己创造
第2篇 忙碌之中不要忘记思考
第3篇 责任感
第4篇 世界变得太快,你要勇敢面对
第5篇 很少有人在事业初期成功
第6篇 用自己的判断力理解世界
第7篇 别人反对时,你该怎么做?
第8篇 吸收一切营养为未来准备
第9篇 遇到挫折时,想想你的梦想
第10篇 最失败的人到头来最成功
第11篇 专注于眼前而忘记未来的人
第12篇 追求别人的追求,你快乐吗?
第13篇 做一个通达的人
第14篇 “每人的工作都要经受火的考验”
第15篇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第16篇 年轻人的责任
第17篇 聪明人的生活艺术
第18篇 我们坚持,是因为值得
第19篇 没有任何借口
第20篇 眼光决定了你的高度
第21篇 哈佛学生需要什么教育?
第22篇 面对生活的智慧取决于你的责任感
第23篇 相信你身边的人
第24篇 管理好自己才能更优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