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拓展思维妙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038890
  • 作      者:
    (日)多湖辉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认识和突破自己,读懂和掌控人心
  世界顶级实用心理学大师多湖辉的经典巨著
  中国大陆独家授权
  全球畅销3000万册
  中国10年销量达200万册
  世界如此多变  你要头脑灵活
  多湖辉教授心理学著作颇丰,其中以“心理咨询”和“头脑开发”为最。他的著作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关注和经历的事情为主题,语言通俗易懂,阐述的道理却又极其深刻。这些书仅在日本就出版了上千万册。
  十年前,我公司经多湖辉教授授权,从其众多著作中精选了一批有关心理咨询的作品译成中文出版。这些作品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多方面论述了人的心理结构与外在表现,并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实,向人们揭示了人生悲喜的奥秘。他讲述的都是你我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所以很容易为人们理解,并能从中获取教益。每部作品内容各异,可以说是一座座智慧的宝库,一直闪耀着心理学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芒。该系列图书出版后赢得了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的双重肯定,受到大众普遍欢迎和持续关注。
  现在,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公司推出了该系列图书的“畅销10年增订版”,共6册:《深层说服术》《人性的迷宫》《欺骗心理术》《拓展思维妙法》《激发自身活力》《初次见面的心理战术》。“畅销10年增订版”具有三大特点:(一)内容更充实:将原来主题相近的两种或多种图书合并为新版的一种图书;(二)文字更流畅:将影响阅读的文字,如地区性、时效性特别强的地方做了合理处理,符合当下大众阅读习惯;(三)形态更大气:由原来的64开增大到现在通行的16开,观感舒服,便于收藏。
展开
作者简介
  多湖辉,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国际上享有声望的实用心理学大师。
  1926 年出生。1950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 大学文学部心理学专业。曾任东京工业大学、千叶大学教授。现任多湖辉研究所所长、东京未来大学名誉校长、索尼教育振兴财团理事。
  多湖辉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出版了大量心理学畅销书。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作品更具实践性。他以自己独特的心理分析方法为基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关注和经历的事情为主题,以极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流畅自如的演讲式语言,帮助现代人准确地理解他人的心理,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身处复杂环境的现代人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点和劝告。
  这些图书,在日本国内销量早已突破千万册,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心理学经典著作。
  多湖辉至今仍活跃于演讲、电视、广播等领域。他运用心理学开发公司职员创造性的培训受到众多企业家的推崇。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今是一个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或商业,还是工作、社交或家庭,都已不再是几条简单的“行为法则”所能应付的。面对多变的现实, 如果仅仅遵循一种思维模式,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因此,必须让你的头脑“动”起来、“活”起来。只有拓展你的思路,做一个有头脑的人,才能生存于这个复杂激变的社会,才能激流勇进、克敌制胜、开创未来。《拓展思维妙法(增订版)》并不准备论述什么人生哲学的大道理,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你,在多 变的世界里灵活运用头脑的方法。具体包括:阻碍头脑转变的7大因素是什么,灵活运用头脑的 25 项原则是什么,实现良好开端的思维妙法有哪些,做事获取成功的思维妙法有哪些,走出挫折的思维妙法有哪些……
  掌握这些,将使我们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和灵活的思维宽度,化解复杂社会 里迎面而来的社交、职业、情感乃至人生的种种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转变构想
  现在,男女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也平等化了,所有阶层的平均化不停地在发展。
  新干线的司机是否像猴子一样在玩耍电车
  现代社会可说是一个混沌的时代,用以往的观点从某一方面来看它,确实呈现一种视界为零的混沌状态。但是,只需稍加改变视点,仔细观察复杂的社会现状,你就会发现若干种潮流。那么,潮流又指何物?就我的观点,我认为潮流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种社会发展趋势。由于这种趋势,使得现代人不得不学习转变构思的技术。而本章要说明的就是如何转变人的思维结构,就我注意到的几个社会动向与朋友们进行切磋。首先,我要讲的是,已成为经济高速成长的支柱——现代高科技。
  我不想在此讨论科技所带来的公害问题。其实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除了各种形态表面化的公害以外,从心理或行动上要承受的复杂的科学技术是比公害更严重的问题。
  为了具体说明这一点,现举出一例,即新干线电车的司机问题。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新干线ATC设备(火车自动控制)总部,在东京火车站内由于这种设备已被媒介报道多时,故不再赘述。现就新干线司机的作用来作一下探讨。据专家介绍,现今新干线司机的任务和以往传统火车司机的任务截然不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他们不是在开火车,而是在监视仪器。
  听了这样的说明,我才恍然大悟,但同时也想到:如果像传统火车的司机那样,发现前方有危险物时,才采取紧急刹车的做法恐怕对新干线驾驶员来说已经来不及了。当列车以时速200公里的速度前进时,在人的视力可见距离内发现障碍物,如果是致命危险物,这种紧急刹车不但没有用,反而会引起新的危险。
  据说新干线驾驶员的任务就是在出发时挂上挡(就连这一项假如事先挂上挡,门被关上,没有司机,车也可以开动,在热海发生的车祸则可以证明)和判断停车位置以及操作停车(当然即使没有司机,车也能自然停止),所以,新干线的驾驶员基本上就像猴子摆弄电车一样,这种比喻可能不太恰当,应该说是和喷气式飞机驾驶员的作用相似。国际航线的飞行员,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而事实上,除了升空和降落之外,一切都由仪器自动控制。因此,以他们的作用而言,与其说是飞行员,不如说是仪器的监控员更为贴切。也出于这个原因,螺旋浆飞机的飞行员和SL时代的蒸汽式火车驾驶员,对于最新技术有排斥的心理。
  “省力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数钞机是节省劳力的具体体现。对于那些既能以很快的速度点钞票,同时又可通过手指头的触摸准确发现假钞票的人来说,数钞机的出现,到底有何意义?说白了,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意味着要和长久以来熟练的技术诀别了。如今,他们已成为机器的管理者,负责机械的清洁及维修等工作。
  于是,自动化这个时代的宠儿有时反而成为夺取人类最重要东西的恶魔。与自动化相同,近代科学所带来的省力化技术,也为现代社会带来很多问题。
  例如,电子计算机。从广义上来说,它大大方便了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但是却使得小孩子对于学校强迫他们练习的麻烦的计算方法感到无趣,也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不能使用电子计算机?那些用来做乘法、除法的时间,为什么不能用于学习其他的功课?这些疑问决不能只视为是小孩子的问题而予以忽视。曾经有一个年轻的会计师,就因为电子计算机坏了,而束手无策,不能正常进行工作。除此之外,自动削笔机也是一样,我也认为它是一种很方便的工具,自己也经常使用。可是,我发现,孩子们已不会用小刀削铅笔了,这实在令人担忧。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机器,则人人都无法计算和削铅笔了。
  然而,仔细一想便能了解这是必然的结果。如今,我们利用近代科技开发某一种产品时,常常会考虑到开发出来的产品对人类有何意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一味地转变构思,则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只会成为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废物。
  一切权威都在逐渐消失
  为了转变头脑认识的第二个问题便是社会的平均化问题。二战后,重新探讨社会体制的市民运动不断展开,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推进,使社会趋向平均化。众所周知的女权运动和示威游行等活动,都是象征着人们极欲否定过去的权威。除此之外,不为人所见的动向,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大潮流,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简单地说,大众对于权力的积愤,也常常成为相声和小品的题材来源。当大众奚落权力的心声成为传播媒体竞相报道的热门话题时,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一个国家的首相或国会议员成为人们议论或漫画的主题时,其影响力就更大了。加上洛克希德这样的贿赂事件说明政治家们的堕落,学校里的暴力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的权威在丧失。从法官到财政界的首脑所有的这一切都能反映出权威这种东西已日渐薄弱。
  今天的社会趋势,大至国家的重要人物,小至家庭中的父亲,那种以往的权威都被彻底粉碎,平均化的浪潮席卷了全社会,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权威这种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周围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譬如,出租车司机的说话态度已不再那么恭顺了,年轻人对长辈的态度也有了改变。所有这些都能反映出时代在变革。好几位中小学生读者在给我的来信中都直呼其名,我想这绝不是他们不会写信或不会用敬语的问题吧。
  以往一直封闭在象牙塔内的学问,如今以各种形式开放给大众,就连高尔夫球也都普及到了一般的民众。更令人咋舌的是风俗的转变,男人蓄长发、烫发、穿高跟鞋、着红衣服,而女孩子则穿打补丁露膝盖的牛仔裤或者戴男式手表等。
  于是,男女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也平等化了,所有阶层的平均化不停地在发展。报酬薪水也在平均化,有学位的大学教授和开出租车的司机没有两样,初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的薪水和老职工相差无几。总之一切都在走向平均化。当然,这种平均化的潮流势必会冲击着各个领域。
  原则1: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
  书呆子式的思考方式,不但有碍于头脑的转变,同时也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不知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而被蒙骗的《头脑体操》读者
  从小学开始,我们便习惯于接受问题,很少去怀疑问题的本身,人人都被训练得只知道用正确回答问题的程度来区分优胜劣败。
  在学校通常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被称为优等生,然而这些优等生一旦步入社会,便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这是由于他们对于问题,只知道去找正确的答案,从不懂得开动脑筋,拓展思路,故而一步也不敢离开框框,结果在现实问题中显得一筹莫展。
  像这种书呆子式的思考方式,不但有碍于头脑的转变,同时也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因此,面对问题,首先你要分析一下问题本身是否成立,这也是你能否自由构思的关键。下面的例子,最能直接体现这一点。
  我曾在本人所著的《头脑体操》一书中,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问题17在这页里,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是什么?”回答者若认为问题绝对是正确的,那么就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错了。由于这个问题是“问题17”之后的下一提问,应该是“问题18”才对。也许各位读者会恍然大悟——“哇!原来是猜谜!”但是,根据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功课愈好的学生愈容易上当。
  当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是从许多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怀疑问题的本身,在现实社会中是你改变构思的重要一环。下面便以利润高居日本第一的丰田汽车公司为例。
  大多数的汽车公司都设有专为车窗及车门等部件喷漆的装配部门,而令人烦恼的是:尽管所使用的漆料及喷法都相同,但完工之后,颜色仍有些微妙的差别,如何才能使所有的颜色都完全一致呢?这成了整个公司的头痛问题。结果有一名高中毕业的职员漫不经心地说道:“为什么一定要颜色完全相同呢?何不干脆喷成相反的颜色!”
  这句话使得公司上下为之震惊:“是啊,我们何不改变一下颜色”、“连材料的性质都改变岂不更好?”这些话又引出了许多建议。
  在这位高中毕业的职员尚未发表意见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车子的颜色应该是一致的,大家都被“配色”的问题搞得头昏脑胀,一味寻求使颜色统一的方法,以致陷入困惑之中。后来,由于那位职员的一句话,才唤醒大家,为何不改用双色甚至三色呢?像这样从根本上怀疑问题的做法,再次显示出“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是多么重要。
  对传送运转生产系统提出质疑的索尼公司名誉会长
  现在我要提一个问题,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则实例。在一座大厦中,由于电梯运转跟不上,经常遭到客人的埋怨,可是又不能增设新的电梯。为此,大厦管理处便以“如何合理地营运电梯不让客人久等”为主题召开会议。
  工程师很快地利用电脑来计算营运系统,但依然找不出妥善的对策。如果是你,会怎样考虑呢?
  结果有人提出了一个奇妙的建议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何需考虑营运措施?我们大可让客人等待,只是在他们等电梯时,不要因无聊而感到心烦气闷即可。我们可以在电梯等候厅陈列一些图书,让那些客人愉快地度过等电梯的时刻。”
  事实上,客人埋怨的原因确实在于这一段空等待的时间太无聊了,所以只要消除他们烦闷的情绪,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电梯旁陈列图书或装一面大镜子,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我举此例主要是想告诉各位,除非是对“如何合理地营运电梯不让客人久等”这一议题提出质疑,否则便无法想出适当的决策。
  类似的情况在汽车工厂也时有发生。自从福特汽车工厂开发了传送运转系统以来,所有工业的基本生产方式及批量生产最有效的方法,无疑都采用了传送运转系统。恐怕诸位也都莫不以为如此,但是却有一个人对这个理所当然的问题投以怀疑的目光,此人就是索尼公司的名誉会长——井深大先生。
  井深先生很快地着手研究更有效的批量生产方式来取代传送带。首先他试着不再以现在的传送运转方式组装电视机,而改用独立完成方式,也就是像以前装配收音机那样,由一两个人独立组装所有的部件。据说,那些从前担任输送工作的员工,由于长期担任此项工作而深感单调乏味,如今一听说要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便一改常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甚至有的员工开始追溯、探求到电视机为什么能显现出影像这个问题,其他员工也开始思考,有没有使组装程序更具实效的方法。根据井深先生所言,此次试验结果发现:单独一人组装比二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作业,收效更大。
  当然,这个结论尚属理论认识范畴,目前仍在试验阶段,索尼公司还没有在工厂实际推行。但是,我认为传送系统终归会有穷途末路的一天,一个人独力完成“装配工作”的方式很可能会代之而起。像这样,除非怀疑“输送带如何改善得更有效?”这个问题本身,否则不可能产生新的构想。
  突破出版观念的“白书”
  出版界一向认为是否能够优化选题是出书的关键,在这层意义上,我很佩服在数年前出版的“白页书”。以一般人的观念而言,白纸黑字才算是一本书,但是,“书本一定要印字”这句话难道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白页书”的问世即肇始于对它的怀疑,而出版社对于“纸上要印些什么内容?”这一问题,最终下了一个“没有印字的必要”的结论。据闻,每年新学期的开始、圣诞节或元旦,这种产品都十分畅销,这是转换构想的成功。
  像这种“怀疑问题本身”的构想转变法,产生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划时代教育方式。举个例子,教小孩认字时,我们总认为从拼音部首开始是绝对的大前提,因为这是认字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基本的。等到要教他们一个一个的汉字时,也是从笔画少的字学起。譬如说,先教“合”再教“鸟”,最后再教“鸽”。
  “小孩先学简单的字,再学复杂的字会比较容易吗?”大东文化大学的教授石井动先生对此问题提出了质疑。他的理论依据是:拼音或部首只不过是记号而已,而“合”也只不过是抽象的概念,相形之下“鸟”与“鸽”由于有具体的实物,反而容易使小孩记下。也就是说,对孩子而言,愈是直接产生印象的字愈容易记住,愈是抽象事物的字就愈不容易记住。为此他在教室做了个实验,结果孩子们看到鸽子后就很快地将“鸽”字记住,比“合”和“鸟”还要快,这就是他所发明出来的“石井方式”汉字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界的一大革命。
  当你面对难题时,先怀疑它是不是难题,此题就容易得多了。不知诸位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对于根本不是难题的问题却一直以为是难题。其实,它之所以成为难题,是因为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原则6:扩大问题的时空跨度,再加以思考
  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有意从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离开,扩大思维的空间或许能得到新的构想。
  出国旅行可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常听人说:“在国内无法解决的事情,一旦到了国外便能得到启示。”或者“熟读历史可以鉴古知今”。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构想技术。
  偶尔我们看到蚂蚁为了寻找食物或回巢的路在地上左右徘徊的情景,心里会觉得十分着急。这是由于由上往下俯看的人类和被束缚在地上的蚂蚁之间所处的位置和视觉的不同所产生的浮躁感。
  虽说蚂蚁的例子比较极端一点,但是在人类的世界里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形。我们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别人的行为时,总能一眼看出他错在哪里,而在心中窃笑。然而,一旦自己亲自去做时,却因无法看到整个局面,而陷入自己讥笑过他人的窘境。
  根据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有意从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离开,扩大思维的空间或许能得到新的构想。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个例子,在1966年4月,吴羽纺纱被东洋纺纱兼并时,以常理而言,这个策略的推进者应该是进行吞并的公司才对,然而,当时提出这一设想的却是吴羽纺纱。
  当时的吴羽纺纱,除了发展本行的纺织业之外,还致力于尼龙的开发,而那时的尼龙市场几乎都被东洋人造丝大厂商所垄断,所以,业务每况愈下,无计可施的吴羽纺纱社长伊藤光二先生在1965年秋季的一次国外旅行中,通过调查国际上的尼龙经营状况,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对策。之后,他又从英国转道美国,最后,终于明白,如果一味采取独力生产的方针,会使公司走向死胡同。他还清楚地意识到除了和经营、规模、人才都超越自己的东洋纺纱联合之外,别无他法。于是他一回到国内,便立即着手进行这项决策。假如他没有出国考察,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把自己公司合并到别家公司的联营方法,这是扩大空间概念而成功的好例子。
  历史小说可资借鉴
  前面曾讲到纤维产业的不景气问题,但这只是针对日本而言,如果以全球的角度来看,没准有些国家纤维还很畅销。
  日本的企业界曾有一段时期,为了谋求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把企业扩展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这也是扩大空间的有效措施。说得极端一些,过去西欧列强对外扩张殖民主义,原因也在于此。尤其是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岛国根性”,由于受地理条件所限,视野比较狭窄,因此培养移动空间的思考意识乃为刻不容缓之事。曾一度受到激烈批评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他所提出的“日本列岛改造论”,就是站在扩大空间的立场上,向人口稀疏地域开发市场,拓展经济,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当你陷入迷茫无法解惑时,可借鉴历史,这样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拓展自己的思路。曾有那么一个例子,某大公司的一位董事长,因继承人的问题而深感困扰,于是他拜访了当时财经界的权威——日本工业俱乐部的宫岛清次郎理事长。宫岛理事长拿出一本书给他说:“你看看这本书吧。”那是山本周五郎的名作《残留的冷杉树》,曾在几年前被ANK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轰动一时,也许各位仍记忆犹新,内容是描写伊达蕃的管家原田甲斐因被卷入诸侯家庭的内部纠纷而苦恼,宫岛理事长就是希望他能通过这本历史小说吸取教训。
  呼拉圈的教训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不仅要借古鉴今,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要多分析一下将来的情况。因为也许现在所面临的危机,过5年、10年之后会有新的变化与发展;所以,有些事情可先从基础做起,譬如商品的储存、投资以及吸收人才等等,以配合将来发展的需要。
  松下电器有今天的成就,其原因之一就是在市场经济萧条时,仍能积极地进行设备投资,因而获利,因为经济处于萧条时,无论资源还是费用均比较便宜。而其他公司却没有这种远见和魄力,他们大多在经济复苏之后才开始着手进行这些工作,所以就不如松下发展得快,当然,也就无法获得高利润了。
  像这样通过移动时间和空间,可以得到新的构想。例如,在国外设立情报站,以扩大自己的信息网络,及时将国外的动态和流行趋势传递进来,这样就能掌握主动,或者抢先获得商品的专利。
  我就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教训。我从澳洲朋友那里得到了呼拉圈正在流行的信息,再详细打听,知道那是一种有趣的娱乐用具,当时我想用不了多久,这玩意儿必能在日本盛行,于是马上向专利局申请。不过,众所周知,日本政府的行政效率一向迟缓,单是审查专利,就得拖上一段时间。
  可我却未曾考虑到这一点,结果,我的专利还未批下,呼拉圈已经在日本流行了,无奈我的构想因此泡汤。
  当然,我的构想是失败了,但是当你遇到困难时,如果能想到世界其他地方是否有需要这种商品,或者是10年、20年之后的情形又将如何?而不是把眼光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现状,就是说看问题应该扩大时间和空间,那么这才是有效的办法,这样能拓展你的思维,产生新的转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思维变了,一切就活了
(为什么你的头脑老是转不过弯来)
◎ 都是什么在阻碍思维的转变
◎ 转变头脑之前,先营造一种心理上的环境
◎ 发现和确定问题之后的构思技巧
◎ 社会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转变构想
◎ 用传统思维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第二章 灵活运用头脑的25大原则
(转换思路,也要遵章法)
◎ 原则1: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
◎ 原则2: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要问个为什么
◎ 原则3:手段不成时,要重新探讨目标
◎ 原则4:试着转变物体本身的机能
◎ 原则5:将量的问题转变为质的问题
◎ 原则6:扩大问题的时空跨度,再加以思考
◎ 原则7:对价值的顺序提出质疑
◎ 原则8:考虑是否能应用缺点
◎ 原则9:将眼前的具体问题抽象化
◎ 原则10:对对立的事务综合思考
◎ 原则11:丢开专业知识
◎ 原则12: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场来思考
◎ 原则13:回到原位再思考
◎ 原则14:将背景与图案对调
◎ 原则15:把从问题中所联想到的事物都列举出来
◎ 原则16:将许多问题归纳组成一个大问题
◎ 原则17:将问题分析到最小的部分
◎ 原则18:不要等待灵感,应该搜集资料加以分析
◎ 原则19:依照现场的状况来研究问题
◎ 原则20:要考虑能否转变为其他的问题
◎ 原则21:硬是把完全无关的事连起来思考
◎ 原则22:考虑不同性质的可利用因素
◎ 原则23:打破常规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 原则24:要考虑应用过去的价值
◎ 原则25:不要刻意“转变构想”
第三章 做事能取得成功的思维妙法
(想法对了,事就成了)
◎ 想实现目标,要从小处细微处入手
◎ 如何做让精神变得轻松
◎ 转移眼前的压迫感
◎ 如何在做事情的时候让状态积极向上
◎ 手头的事暂搁置不管,就不会觉得太累
第四章 实现良好开始的思维妙法
(只要具备开始的条件,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 早晨精神饱满地起床
◎ 以自己喜欢的音乐取代闹钟,作为一天的开始
◎ 当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时,要改变周围的环境氛围
◎ 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做你最得心应手的事情
◎ 把下年的目标和工作要点写在新的工作手册上
◎ 不要首先考虑能否成功,要首先考虑从何处下手
◎ 最好当场记住新结识的朋友的姓名
第五章 走出挫折的思维妙法
(暴露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可激发自身活力)
◎ 微小的一点失败,也要认真分析其原因
◎ 把自己失败的经历,当作笑话来对待
◎ 如果你觉得要失败了,就要设法找到具体原因
◎ 当有人向你提出批评时,不能不加分析地接受
◎ 写出所有朋友的名字,让自己不再羞怯
◎ 不要说自己“不行”,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六章 记忆更多更快更牢的思维妙法
(让记忆插上翅膀的秘诀)
◎ 充分联系事物之间的关系,记忆力内容会成倍增加
◎ 有时候合理的顺序能让记忆力显得惊人
◎ 从字词中找窍门也能帮助记忆
◎ 重复也是增强记忆力的好方法
◎ 核对内容正误可以帮助记忆
◎ 奇特方式的快速记忆法
◎ 有记忆的欲望才能记得更快
◎ 如何回忆起已经遗忘的内容
◎ 如何使记忆更加牢固
◎ 交谈可以让记忆变得更牢固
◎ 区分清楚内容的不同之处让记忆更牢
◎ 将新词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有助于记忆
◎ “尚未完成”的意识有助于记忆
◎ 根据内容的不同来增强记忆
◎ 目录和索引有助于记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