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30000
  • 作      者:
    肖祥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有史以来较经典、较全面的催眠术作品,一本关于催眠科学及其应用的读本。你抑郁吗?你自闭吗?你焦虑吗?你自卑吗?你茫然吗?你想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吗?那么,试试催眠术吧。催眠是什么?哪里有催眠?其实催眠无处不在,催眠无时不在。催眠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可以帮助你治愈身心,可以让你感受精神的力量,可以帮你寻找到遗失的记忆,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习惯,让你享受更精彩的生活。求助别人,不如自己用点催眠术,催眠不仅能让你睡,还能让你身心愉悦,享受生命。


展开
作者简介
  肖祥银,心理学硕士、催眠导师,研习催眠术多年。曾从事心理学教学,学校心理辅导、催眠师专业培训等工作,深受学员欢迎,有着十分丰富的一线催眠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揭开了催眠的神秘面纱,还催眠以真实的面目,介绍了催眠术令人震撼的秘招,阐述了运用这些秘招进行催眠的必要条件,告诉你怎样进行自我催眠,怎样打造健康之王,描述了催眠术在事业方面的实战作用及技巧。同时,讲述了身边的催眠现象,特别演示、分析了催眠治疗的全部细节,分步骤教给你实用、有效的催眠方法。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采用催眠式的语言,可以与你的潜意识进行沟通,在你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催眠暗示就会渗透到你的潜意识中。你可以运用本书提供的系统化的催眠方法,修炼出让人叹为观止的催眠绝技,迅速让你与众不同!

展开
精彩书评

  催眠较重要的用处,也是较为根本的价值所在,乃是“催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新浪网友

  

  对催眠术是外行,不敢说啥意见了,只是说说自己的感觉吧。这本书挺适合对催眠有兴趣的读者吧,普及的功能很好。如果能用催眠的一些方法来静心、放松、促进睡眠,就是普通人也能受用。

  ——百度网友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在看这本书之前,对催眠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以前有人给我推荐过廖的催眠录音,一直都不敢试,好怕走火入魔,没想到鬼使神差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就被吸引住了,必须承认,包装的实在太漂亮,太合我的feel了,作者的文笔也灰常不错,算得上“轻松优雅”、循循善诱。

  ——搜狐网友


展开
精彩书摘

  催眠暗示不仅离我们很近,甚至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我们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催眠暗示。无论是百货公司周年庆的流血对折宣传,或是电视购物频道中的果菜汁机“真好用”,其实说穿了它们既是行销也是催眠。你到超市买牛奶,率先想到的牌子是什么?此时我们在被广告催眠。甚至努力向你推销产品的推销员,也是在对你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而人们也往往在一番鼓吹之后经不起诱惑,一时冲动买下了商品,事后却后悔不迭。大家熟悉的电话转账退税、中奖,还是神棍骗财骗色,它们都是行骗,更是一种催眠,而且他们都很会催眠!孩子周一去学校什么心情?此时他的心情好坏是在被老师家长和自己催眠。参加面试和答辩,你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其实你在紧张,此时你在自我催眠。各业的领导者,如政治家、影视歌星等公众人物等都具有群众魅力,这种魅力的呈现,本身就具有大众催眠的效果。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事实说明,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心理学界对心理暗示研究最多的专业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简称NLP),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改变人的情绪,对心理形成暗示,达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效果。它和它的前身催眠术,它们的内核都是“心理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捕捉的过程,也是受暗示的过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坏来判断,它是人的一种本能。
  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暗示方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障碍,特别是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因为儿童天生好奇,想象力丰富,有能力接受多元价值观念,改变固有观念,不像成人那么有偏见。专家认为,用心理暗示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孩子的学习障碍、自卑问题。另外,对治疗像吸手指、咬指甲、尿床等问题,以及牙痛、手术前的焦虑、肥胖、焦虑等问题都有显著疗效。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受暗示呢?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与神经类型是不同的,对暗示的感受程度和结果也就不相同。催眠感受性高的人通常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想象力丰富;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移;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人从气质上来分,有胆液质、神经质、多血质和黏液质四种,大多数人又同时具备这四种气质类型中的几种类型。胆液质型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而黏液质型的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较慢。大多数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年人和儿童比青年人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语言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的作用。易受暗示的程度,也没有好坏之分。过分不易受暗示的人,不利于学习,对心理督导和治疗的反应也很差;过分容易受暗示的人,也可能是某些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知识链接:目前的催眠主要流派简介
  催眠关系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概念:权威派认为催眠师的威力是主要的;标准派关注的是受试者的催眠易感性;而合作派则强调催眠师与受试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的催眠主要分为三个流派:
  权威派。认为某个具有“特殊”心理能力(如“催眠眼”“坚强意志”)的“强大力量”个体(催眠师),促使另一个人(被催眠者)进入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即非常容易接受催眠师“暗示”的一种状态。这些暗示可以“强迫”受试者做出各种行为(从学狗叫到戒烟),而这些行为都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不愿意或者无法做到的。此派的观点中充满了“意识在物质之上”、“失去控制”、“植入暗示”和“易感性”等概念,这些概念本身也部分地被书籍、电影和民间传说所“灌输”,并通常受到外行的广泛认可,而且许多运用催眠技术的治疗师也暗中对这些概念深信不疑。权威派强调催眠师的作用,而不考虑每个受试者的知识、信念和能力等特点,也不管受试者选择如何(或是否)参与催眠事件的能力。因此,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该流派在发展持续性治疗变化方面的价值是有限的。
  标准派。这个理论尤其被实验心理学家们所推崇。它不强调催眠师的威力,而强调受试者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标准派通常假设催眠反应性是个体的稳定特质。同时,催眠师可以运用一套标准化的沟通方法,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受试者都可以保持不变。换言之,受试者要么是可被催眠的,要么是不可被催眠的。标准派将催眠的成功和失败都归于接受催眠的受试者身上,而催眠师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认为可催眠性是一个稳定的特质:有些人拥有,有些人却没有。
  合作派。主要创始人是米尔顿?艾瑞克森,主张催眠应该首先是情境的结果,即情境中人际和内心关系建设性的发展,它即服务于催眠师也服务于受试者。合作派强调贯穿催眠内部变化过程的三个单元。催眠师、受试者,以及催眠师——受试者之间的关系,此三者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一个自主系统,它们又在一个“共同体”内相互协作。合作派强调催眠状态总是发生在关系的背景中,其中催眠师和受试者都不能被看作是彼此独立的。
  6.催眠术绝不可滥用
  催眠术滥用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利用催眠术犯罪就很具有代表性。人被催眠之后就进入了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这时除了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外,听不见外界任何声音,此时,被催眠者受暗示的能力特别强。在催眠状态里,人有一种远离现实感,游荡在忘我恍惚的主观境界里,把别人给予的暗示在他们心中主观地作为事实接受。催眠师会在催眠术当中暗示受害者,当受害者说到一个词或一个数字的时候,就会马上进入深度催眠当中。在受害者清醒时,无论什么时间和环境,只要催眠师说这个词,受害者便会马上再度进入深度催眠中,进入被催眠师控制当中。
  在现实当中,有的催眠师把人催眠后,占人钱财,占有肉体,毁坏别人名誉,侮辱他人人格。可以说,如被这种邪恶催眠师缠上了、控制了,你的生活就完了。被害者因受害时处于被催眠状态下,对被害的过程往往没有清楚和清醒的意识,然而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坏,却说不出来。
  利用催眠进行犯罪最著名的例子要数“海德堡事件”。在这个事件中,罪犯从事犯罪行为的主要手段是催眠术,而警方进行侦查破案的主要手段也是催眠术。无论在催眠史上还是在犯罪史上,“海德堡事件”都是一个典型的特征例子。这个事件中的主犯精通高级催眠技术,他给被害人一些两人专用的“密语”和“关键数字”,被害人只要一听到或见到这些密语和数学,就会很快陷入很深的催眠状态,失去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同时,罪犯还暗示被害人醒来之后要忘记所发生的一切。由于催眠手法的巧妙、复杂,使得破案过程相当艰难,麦尔医生花了十九个月的时间才实现对罪犯绳之以法。
  利用催眠术犯罪的例子在国内也有,广东某大学心理学博士林俊雄利用催眠术犯罪就是一例。才华横溢的林俊雄有一次偶然获悉自己深爱的妻子有过不贞的行为后,竟利用催眠术疯狂报复引诱妻子出轨的三个闺中密友,并以她们令人不齿的隐私为要挟,对她们进行金钱和性讹诈。屡屡得手后,愈发猖狂的他又把兽欲发泄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研究生身上……2006年11月下旬,林俊雄被广州警方逮捕。
  林俊雄案例告诫我们: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催眠术若是为道德水准低下的人所掌握和滥用,其危害性是不可低估的,的确会给社会、给他人造成麻烦,甚至带来危害。
  由于催眠术的原理根基于暗示,易受暗示的人,最容易受催眠。他们在催眠状态下“驯服听话”,可以任意“受摆弄”等等,所以一般人往往认为易于接受暗示的人是一些顺从的、胸无主见的、头脑简单的、智力较低的人等等。其实意志薄弱而善服从的人反而最难受催眠。最佳的催眠对象经常是那些能够把思想高度集中起来的人。而思想集中正是智力发展的特征,因此,不能把易受暗示的人理解为意志薄弱而又善于服从的人。另外,催眠需要相互合作,受催眠的人,不可能服从命令去干一些他所厌恶的事,或者干一些违反他常情心愿的事,因此,不能认为人可以在不自觉,或不自愿的情况下受到催眠。
  对于用催眠术犯罪,我国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警方有没有相对应的警种。那么,是不是谁学了催眠都可以犯罪?这简直太可怕、太没有安全感了!事实上,因为能达到这个级数的催眠师非常少,所以许多催眠犯罪会借用一些药物,例如阿米妥钠等麻醉药。将受害者导入意识不是很清醒的状态,然后进一步实施催眠术。所以对于不明身份者所提供的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警惕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面对那些水平比较滥的催眠师,只要你提高警惕,戒除贪念,不法之徒是没有可乘之机的。所以,就算学会了催眠也不见得就能控制别人,其实说到底,关键还是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知识链接:催眠治疗咨询范围
  催眠术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应该根据来访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的不同和其他疗法区分或结合使用。一般来讲,催眠术的治疗咨询范围包括神经症、生理障碍、儿童行为障碍、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及其他用途这几个方面。
  神经症:抑郁症、酒瘾症、烟瘾症、强迫症、焦虑症、紧张症、恐惧症、口吃症、怯场症、自卑症、厌食症、固执症、恐病症、厌学症、疑病症、网瘾症、神经官能症、妄自菲薄症、自我完美症、自毁自贱症、神经衰弱症、脾气暴躁症、过度压力症、惶恐不安症、自信缺乏症、书写痉挛症、过度食欲症、食欲缺乏症、情感挫折症、失恋痛苦症、亲子代沟症、择业茫然症、精神紧张症、离休综合症、抑郁自闭症、社交恐惧症、产后忧郁症。
  生理障碍:过度自慰症、阳痿早泄症、异常性心理、性心理障碍、急慢性胃炎、洁癖、胃痛、神经性哮喘、神经性尿频、遗尿、性欲缺乏症、性功能障碍、梦精遗精、麻痹性癔病、舞蹈症、癫痫、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心脏病、月经闭止、痛经、经血过多。
  儿童行为障碍:包括咬指甲、拔头发、遗尿、口吃等儿童不良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多动症。
  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神经病、失眠、先天性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
  其他用途:增强自信心,增强行动力,提升销售业绩不良习惯的改变,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克服恐惧,如戒酒,戒烟,减肥,减轻压力,术后镇痛,疼痛控制,无痛分娩,减轻癌和关节疼痛,改善肌体抵抗力,破坏或消除由于病毒引起的湿疣和其他疾病等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神奇的催眠术
催眠术很神奇,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玄虚。催眠术在世界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生活中用途极为广泛。

1.什么是催眠术
2.通向潜意识的密匙
3.心灵成长与净化的魔法
4.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
5.无处不在的催眠暗示
6.催眠术绝不可滥用
7.催眠敏感度测试

第二章 影响催眠的主要因素
任何事物都有关乎其存在的因素,以人为活动对象的催眠更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环境因素对催眠有何影响
2.心理气氛能否高度相容
3.个体差异及其受术情况
4.催眠师素质是施术关键
5.催眠应避开哪些认识误区
6.催眠深度测试

第三章 令人震撼的催眠秘招
如何放松自己?如何使人进入催眠状态?被催眠的人如何被唤醒?催眠是不是像电视中那样晃一晃手表,打一下手指那样简单?

1.催眠暗示技巧你学会了吗
2.诱导法带你进入催眠状态
3.深化法让你体验深度催眠
4.催眠唤醒、引领归来之路
5.舒尔茨六阶段自律训练法
6.催眠暗示性测试

第四章 自我催眠的魔幻体验
自我催眠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在时时运用这种原理。比如,我们时时自我鼓励,“要相信自己”。

1.什么是自我催眠
2.自我催眠基本步骤
3.登堂入室的入门技法
4.开发潜能的魔幻之旅
5.“高峰体验”内心世界
6.自律神经训练法
7.催眠信任度测试

第五章 催眠打造健康之王
催眠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手段,只要经过简单的催眠引导,就可以实现“用更少的剂量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1.通过催眠提高睡眠质量
2.催眠减肥让你躺着就能瘦
3.“盗梦”高手帮你远离疾病
4.催眠治疗师“叫板”不良习惯
5.催眠解压,改善情绪
6.催眠专注力测试

第六章 职场顶尖催眠术
催眠可以无处不在,它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更可以把它带进工作中来。你是否不愿意面对当前的工作?是否对职场存在不解的困惑?你没有勇气改变不满意的现状?那么,运用一下催眠技巧吧!

1.催眠增强记忆效果
2.催眠提高学习效率
3.催眠成就人际交往
4.商业广告中的催眠术
5.销售中的催眠技巧
6.商务活动中的催眠策略
7.企业管理中的语言催眠
8.催眠想象力测试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