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拉格学派的理论出发,穆卡洛夫斯基强调了美感功能的作用。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引起读者(或欣赏者)美感的潜能,这种“美感”与“审美标准”是一种相对应的现象。能激起“美感”与符合审美“标准”的就是作品的“美感功能”。在穆卡洛夫斯基看来,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任何物质或作品都可能产生艺术作用或具有美感功能,也可能具有其他功能;其美感功能在某种情形下可能占主导地位,在另一情况下则被排挤到次要地位。而美感功能的变动,则进一步造成了艺术(或美感)价值的差异。
在穆卡洛夫斯基看来,艺术作品并没有客观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的高低或“美感功能”的大小,完全依赖于作品的“多义”或“歧义”程度的大小。一个意象、一种情形或一件事项愈能与众多的其他因素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其“文学性”或“艺术性”也就愈高。同样,在评论价值和规范的关系时,穆卡洛夫斯基坚持形式主义的传统,强调了艺术价值在于偏离既定规范或变形。规范是从审美价值中产生的,是艺术之外的调节原则。在艺术之外,审美价值取决于规范的完成程度,在艺术内部,流行的审美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破坏,并由于显见的审美价值作用的结果,出现了部分的或全新的规范,穆卡洛夫斯基认为,艺术规范或审美标准是一种不确定的现象。历史上很少有经久不变的审美标准,即使在一个社会的同一时期,年龄、性别、‘背景不同的人也常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与不同社会阶层会有各异其趣的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与其他非审美价值体系间的关系也不是静止不动或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也常在调整变化。在艺术史中,同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审美客体。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艺术作品可以被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这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之所在。
穆卡洛夫斯基的理论贡献首先在于他发展了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了关于文学符号和结构的一整套理论,这使他成为早期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其次他确认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之间,存在着艺术自主功能和交际功能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也成了以后符号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再次,与以往形式主义者不同的是,穆卡洛夫斯基并未把诗的语言和实用语言截然分开,而是指出两者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诗的语言使用指事称物的词汇,就必然有交际的功能:而实用语言也有表现功能,也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