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美学史.06,二十世纪美学.上.06,The twentieth century aesthetics.I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66626
  • 作      者: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西方美学史(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主要内容包括:表现主义美学、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论、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艺术理论、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卡里特表现主义的美与审美理论、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批判实在论的“存在-本质心灵”三分法、“美是对象化的快乐”、“艺术是意识到自己目的的创造性的本能”、布洛、闵斯特堡的心理学美学、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闵斯特堡的“孤立”说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布拉格学派的理论出发,穆卡洛夫斯基强调了美感功能的作用。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引起读者(或欣赏者)美感的潜能,这种“美感”与“审美标准”是一种相对应的现象。能激起“美感”与符合审美“标准”的就是作品的“美感功能”。在穆卡洛夫斯基看来,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任何物质或作品都可能产生艺术作用或具有美感功能,也可能具有其他功能;其美感功能在某种情形下可能占主导地位,在另一情况下则被排挤到次要地位。而美感功能的变动,则进一步造成了艺术(或美感)价值的差异。
  在穆卡洛夫斯基看来,艺术作品并没有客观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的高低或“美感功能”的大小,完全依赖于作品的“多义”或“歧义”程度的大小。一个意象、一种情形或一件事项愈能与众多的其他因素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其“文学性”或“艺术性”也就愈高。同样,在评论价值和规范的关系时,穆卡洛夫斯基坚持形式主义的传统,强调了艺术价值在于偏离既定规范或变形。规范是从审美价值中产生的,是艺术之外的调节原则。在艺术之外,审美价值取决于规范的完成程度,在艺术内部,流行的审美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破坏,并由于显见的审美价值作用的结果,出现了部分的或全新的规范,穆卡洛夫斯基认为,艺术规范或审美标准是一种不确定的现象。历史上很少有经久不变的审美标准,即使在一个社会的同一时期,年龄、性别、‘背景不同的人也常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与不同社会阶层会有各异其趣的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与其他非审美价值体系间的关系也不是静止不动或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也常在调整变化。在艺术史中,同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审美客体。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艺术作品可以被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这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之所在。
  穆卡洛夫斯基的理论贡献首先在于他发展了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了关于文学符号和结构的一整套理论,这使他成为早期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其次他确认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之间,存在着艺术自主功能和交际功能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也成了以后符号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再次,与以往形式主义者不同的是,穆卡洛夫斯基并未把诗的语言和实用语言截然分开,而是指出两者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诗的语言使用指事称物的词汇,就必然有交际的功能:而实用语言也有表现功能,也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
展开
目录
序论
第一节 美学的主导倾向
第二节 美学主潮之一:现代人本主义美学
第三节 美学主潮之二:现代科学主义美学
第四节 两大主潮的历史性对立
第五节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走向

第一编 现代西方美学的形成、初创时期
引言:20世纪初期西方美学的新变
第一章 表现主义美学
第一节 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论
第二节 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艺术理论
第三节 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
第四节 卡里特表现主义的美与审美理论
第二章 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
第一节 批判实在论的“存在一本质心灵”三分法
第二节 “美是对象化的快乐”
第三节 “艺术是意识到自己目的的创造性的本能”
第三章 布洛、闵斯特堡的心理学美学
第一节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第二节 闵斯特堡的“孤立”说
第四章 艺术科学论和文化艺术史美学
第一节 艺术科学论和文化艺术史美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玛克斯·德索的艺术科学论
第三节 沃林格的艺术理论
第四节 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美学
第五节 斯宾格勒的文化历史哲学美学
第五章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第一节 以“绵延”为核心概念的生命哲学
第二节 直觉主义的艺术观
第三节 笑、滑稽、喜剧和悲剧理论
第六章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
第一节 贝尔的美学假设:“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节 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观
第七章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及概况
第二节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第三节 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美学
第四节 特尼亚诺夫的文学演变观
第五节 普洛普的童话结构形态理论
第八章 精神分析学美学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美学思想
第二节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
第三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关学
第九章 语义学美学
第一节 语义学美学形成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瑞恰兹的语义学关学理论

第二编 多元展开时期
引言:30-50年代西方美学的全面推进与深化
第十章 分析美学
第一节 分析美学的产生和流传概况
第二节 摩尔和艾耶尔对分析美学的贡献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