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轶事
亲情篇
谥亡妻曰孝明愍
汤仪(1822-1902),字润生,浙江萧山人,汤寿潜之女,马一浮之夫人。1899年9月适马,1902年7月病故,二人在一起生活不足三年。而且其中有一年时间是日夜侍奉病重的公爹,很少退归私室;九个月是马外出游学。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就更短。时间虽短,但感情却很深。夫人去世时马才20岁,到马84岁去世,终其生不在娶。
夫人去世时,马作《亡妻汤孝愍哀辞》,一开头就说:“马浮二十七壬寅七月,其妻孝愍汤君死。君之事吾亲可谓孝矣,其以忧而死也,可谓愍矣。君之者,正其位,立其名,平等之义也……呜呼孝愍,而今死矣。孝愍之生也,吾未有以字之。今死,吾乃诔而谥之曰孝愍,孝愍其鉴之”其后叙述了妻来后之行事及离别、得病之缘由。不足千字的短文,凝聚了马的悲痛之情。满纸“哭”、“悲”、“涕泣”、“哀痛”、“泪荧荧沾眥”、“泫然以泣”、“呜呼”、“痛哉”、“悲哉”,读之令人泪下。
1901年10月下旬,马办完了父亲的丧葬之事,即准备外出游学,家中的一切将全部交给妻子,而妻子未嫁时是大小姐,父母双全,大小事均不用操心;兄弟姐妹有六人之多,从未感受过孤单。现在家中父母双亡,姐姐嫁的嫁、亡的亡,自己再一外出,她一人在家将如何应付家中一切事务,如何熬过这孤独的生活呢?所以临别时写下了“庶几别后,永如晤语”的六条赠言。曰“持大体,慎宾祭,敦敬睦,谨服物,驭婢妪,勤学问”。这六条包括了家居生活的各个方面,每条下皆有具体说明,操作性极强。最后又指出:“凡此诸要,皆上下、尊卑、长幼、内外、亲疏、贤否、得失之分界,卿之义务,略尽于是。务宜一日三复,奉为标准。能令事事契合,自然应付有余。”
1902年3月,是马父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马回绍祭祀,见妻已病,语讷讷不能出,其气弱如风中之丝。马心知不好,但放不下已在沪开创的事业,不能留在家里照顾,乃送其归宁,两人含泪而别。是年7月12日,马在沪接其病危的电报,急驰归。但那时交通不方便,抵家已是16日凌晨,只见陈尸在堂,其已于15日11时逝世矣。临终未留下一言,因唯有一婢女在侧,即欲有言,又能与谁语?哀哉,痛哉!
一个月后,马已决定“渡太平洋而西”,因不知何时方能回乡葬妻于先茔,故只能暂时另择一地权窆。并买砖书《故马浮妻孝愍权葬矿铭》,掩埋于墓中。称其:“禀姿清晖,德性纯懿”,“浮母何恭人前卒,君事吾父孝,事浮懂,处浮谨,处浮之两姐以敬以和”,“浮克葬其父,遂奔走游学四海,君以弱质留,奉几筵、承祭祀……君归浮家,前后凡34月,无日不在悲愁惨怛之中。君顺受以正,曲协于义,卒以郁郁损其天年”。文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志在全世界、全人类,而不能顾念家庭,与妻相守。妻亦深能理解,从不以家中之事、心中之忧打忧自己,并告诫家人亦勿告,认为马在外已有足够多的忧心事,不能再增其忧。故马于妻之死,更感痛心,认为如妻不死,对他的学习,对他的事业,必然大有帮助。
1903年7月15日,马已在美国,我们现在只能从当日的日记中了解他的心情。是日,只记了“吾妻死后一周岁纪念日”一句及诗一首。从字迹之模糊不可辨,可窥见其心情的伤乱。诗题为《七月纪念之忆》,曰:“沉沉一梦遂经年,昙影空华亦偶然。岂有精魂能化石,欲追旧恨已如烟。胡天秋雨囗山鬼,慈冢斜阳集暮鹃。他日中原囗血处,料无消息到黄泉。”
翁婿谊、父子情
见器在髫年,谓曰可妻,藐是流离,白水袛余镌墓字;
相从更晚岁,视之犹子,茫然天地,三山空馈授衣文。
这是马先生挽岳父汤寿潜的联语,是20余年两人交往的缩影。马在童年就受汤的器重,不顾其贫困,毅然以长女许之。可悲的是,迎娶不久,妻子就去世,“授依”成空。汤到了晚年,依婿为左右手,在茫茫天地间,情同父子。
汤寿潜(1865—1917),原名震,字蛰仙,浙江萧山人。1890年即写成《危言》四卷,主张变法。1892年,中贡生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授安徽青阳县知县,才三个月余,即以“亲老不乐就养”辞归,以后徵命除授,皆谢不赴。1905年起,受父老乡亲委托,出任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总理,清廷授予四品京卿衔,他布衣芒鞋奔走于沪杭甬铁路破土动工之时,汤因斥责出卖路权的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清政府下令“即行革职”、“不准干预路事”。但民间舆论、商界各组织均呼吁汤留任,浙路公司并致电邮传部,指出:“路由商办,总理由商举,若使朝廷可自由撤退,恐中国商办公司将从此绝迹。”最后,清廷又不得不下旨:“汤寿潜为乡里所重,着赏四品卿衔”1911年,杭城光复,为使满汉两族人民免在民族成见中互相残杀,汤同意革命党人的推举,出任浙江省首任都督,但目的达到后,立即引退。旋奉孙中山命,赴南洋劝募公债,以济政府之急。到达后即闻孙被迫让位袁世凯,为表不与袁合作,乃空手而归。再次以理事正长之名,总理浙路公司。1914年,江苏铁路公司交归国有,浙江铁路公司经股东大会激烈辩论,亦决定交出。袁世凯为了笼络汤,乃增银元20万,表彰其在修建铁路中的特出劳绩。汤先坚持不受,在子、婿的劝说下,才暂时收下。汤去世后,由其子悉数捐给浙江省教育会,用于建造浙江省图书馆。
马1899年9月迎娶汤小姐,而汤氏于1902年7月即病故。1903年,马在岳父的支持下,作为兼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而筹备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雇员而赴美。在美国不到11个月的时间里,马给汤寄了11封信,得到汤7封信。在得到汤的信后,马在日记中记有“其言甚真挚,且知亡国之哀”、“累累千余言,其意不可谓不厚,责予任性好弄,颇深中予病”等,可知汤对马的关爱、教育。马回国后,一度闭门读书,间为文或从事翻译。但他始终关心着汤这位尊敬长辈。当他看到汤已年老力衰而公务十分繁忙的时候,就来到汤的身边,从傍赞助、提出建议、从事一些文字工作,不少以汤的名义写的文字,实出马之手。现在能肯定的就有《浙军凯旋纪念碑铭》、《烈士徐君墓表》、《舜水遗书序》、《设立兼山师范学校缘起》、《致袁总统辞二等嘉禾章书》、《谢黎副总统遗金牌启》等,还有一些函电,虽存稿为马的字迹,但未能肯定是否马起吵。1916年6月,汤已患病卧床,手不能书,就口述了包括四条遗诫的《诫子书》,由马记录后整理成文。
在汤逝世前不久,看到马丧妻十余年,孤身一人,年已三十余,爱怜之余,想把第三个女儿许配给他。马一方面感到继娶于汤,可以不改当初父亲马、汤联姻之命,是好事;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年长于汤三小姐十余岁,贫困而不善治生,不合适,故而久久下不了决心。继而听说三小姐病了,其母因其病将取消先前的提议。马决然奉书陈说:“不能以疾废义”,不愿结婚。这样前后拖了两年多,三小姐最后在1916年先父而逝。马写下了“恻恻掩枯桐,凄凄感下泉。喟息将谁道,怆怳终残年”等表示哀伤之情的《遣悲怀》三首,并从此蓄须示老,终生不再言娶。
汤去世后,其家人及亲友均知马文才好,最了解汤的思想与为人,故有关汤的文字均要马写,不仅让这位青年晚辈写汤的墓志铭、纪念碑,而且由张謇具名的《汤蛰仙先生传》亦出自马之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