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契约伦理样态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3985
  • 作      者:
    赵一强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契约伦理样态与实践》分为六章,内容分别围绕契约伦理的基本概念、社会定位、人伦理念、道德规范、德性养成、实践理性来展开。主要观点是:契约伦理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现代道德哲学形态;契约实践领域的伦理意识需要提高;契约伦理的价值取向是“以义求利”,通过契约伦理原理和道德知见而悟入“形上”境界,舍其两端而用“中”,实现元伦理、规范伦理向德性伦理的辩证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契约伦理的基本含义一、“契约”的“义训”
  (一)法律意义上的契约
  马克思指出:“……先有交易,后来才由交易发展为法制。我在分析商品流通时就指出,还在不发达的物物交换情况下,参加交换的个人就已经默认彼此是平等的个人,是他们用来交换的财物的所有者;他们还在彼此提供自己的财物,相互进行交易的时候,就已经做到这一点了。这种通过交换和在交换中才产生的实际关系,后来获得了契约这样的法的形式,等等;”①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指起源于交易,并且作为交易模式的合同为人类的法律所认可。
  人类社会之初,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物质财富极其贫乏,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生活需要,实现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这样,就无法出现大规模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关系。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两次社会大分工,个体劳动者的产品不仅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且有了剩余,从而为产品交换和产品交易的大规模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交换是以互惠为特征的,即一方取得他人劳动成果的同时,必须提供自己的相应的劳动产品,否则就不称其为交换。同时,交换活动还必须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其要素,即一方愿买与另一方愿卖的意思表示为交换活动所必需。然而,契约起源于交换并不意味着契约法的同步出现。当产品交换“通过血族关系或运用宗教权力以执行个人所承担的义务”的方式予以解决时,契约法不会出现。
  随着交易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开始在交易中注入诚实信用要素,以某种习惯或想象的神秘力量来约束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活动。例如,古代日耳曼人在交换产品时,需弯曲手指宣誓,并且念一些咒语。古代罗马人在交换产品时,将木棍折为两段。我国远古时代,人们交换产品时须在兽骨或龟甲上烙刻文字或符号,称之为“契”,以示交易顺利完成。这些特定的交易习惯堪称契约法的雏形,最早的契约法就是对这些交易习惯的认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商品交换的逐步扩大,特别是货币的出现,买和卖开始分离开来成为商品交换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于是,人类社会史上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从农民、手工业者中分离出来。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所谓的经济流转。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流转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签订和履行契约的过程。同时,随着原始经济的解体,原始的氏族组织也开始为国家这种政治实体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交易习惯和当事人的誓言已不足以保障交换的安全和流畅,于是便由国家认可或制订的法律规范以其强制性来加以保障,因而,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规则便取得了法律的规定形式,成文法随之出现。
  ……
展开
目录
德福因果律的“理性”形态与“精神”形态(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契约伦理的基本含义
一、“契约”的“义训”
(一)法律意义上的契约
(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契约
(三)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契约
(四)经济意义上的契约
(五)心理意义上的契约
(六)希伯来文化意义上的契约
二、伦理视阈的契约:“合意”
(一)契约意识、契约行为与契约制度
(二)契约的本质在于“合意”
三、伦理精神之“真谛”
(一)“伦理”
(二)“精神”
(三)“伦理精神”
第二章  契约伦理的社会定位
一、契约存在的社会根据
(一)需要多样化
(二)劳动专业化
(三)交换制度化
二、个别性契约与关系性契约
(一)个别性契约的“分离性”
(二)关系性契约的“人情味”
(三)“朋友之伦”——“横向伦理关系”
三、契约关系的伦理指向
(一)“共时的交互主体”
(二)“为自己”与“为他人”的统一
(三)“合作性竞争”
第三章  契约伦理的人伦理念
一、契约的形上价值:“理性”
(一)从“宇宙理性”到“有限理性”
(二)“自然状态”式的伦理紧张
(三)人的理性对“契约”的选择
二、契约伦理的制度价值
(一)公平理念的知识考古
(二)契约程序公平
(三)契约结果公平
三、契约伦理的主体价值
(一)本质意义上的自由与社会权利意义上的自由
(二)缔约资格的平等
(三)社会成员从事契约活动时的“自愿”
第四章  契约伦理的道德规范
一、契约“信任”
(一)信任:“相互的期待”
(二)“施信”与“可信”
(三)“信任”同时属于社会
二、契约“诚实”
(一)诚实与谎言
(二)正确的动机、言语与行为
(三)诚实与“帝王规则”
三、契约“节制”
(一)“欲望、情绪与行为”的“自我控制”
(二)超越“无根的人生”
(三)“公序良俗”与“格式条款”
第五章  契约伦理的德性养成
一、契约道德修养的“人性认同”
(一)是“一”不是“二”
(二)“性相近,习相远”
(三)“做人”不是“装人”
二、契约道德修养路径
(一)个体:一个道德单位
(二)心灵与心理
(三)“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三、契约道德修养方法
(一)契约“人情互动”
(二)“情感指向”和“互动能力”
第六章  契约伦理的实践理性
一、市场经济与契约伦理
(一)市场经济:以契约为媒介的货币化流转
(二)市场与伦理:谁是谁的新娘?
(三)“谋利冲动”——“个原主义”
二、契约伦理现状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结论
(三)调研建议
三、契约伦理的提升
(一)契约秩序与“意义世界”
(二)契约主体:做“道德圣人”而不是“道德盲人”
(三)实现契约领域的“德得相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