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已经把学术性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集》纳入出版计划,总共有二十卷之多。这项浩大的工程将耗时数年,目前才刚刚起步。在工作中我们有缘见识了海伦·杜卡斯(Helen Dukas)女士的收藏。这位女士从1928年开始担任爱因斯坦的秘书,直到他1955年逝世;此后她一直是爱因斯坦档案的保管者。她出于个人兴趣收集的大量书信及其他只言片语,堪称爱因斯坦性格气质的结晶。我们被藏品打动了,于是在征得杜卡斯女士及奥托·纳坦(Otto Nathan)博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遗产托管人——的慷慨同意后,我们决定印出这样一本小册子。纽约城市大学女王学院的巴纳希·霍夫曼(Banesh Hoffmann)教授应邀在这个项目中协助杜卡斯女士。霍夫曼博士曾经是爱因斯坦的合作者,已经同杜卡斯女士合写过一部爱因斯坦的权威传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和叛逆者》;1973年美国物理学会及美国钢铁基金会为这部作品颁发了优秀科学作品奖。他和杜卡斯女士乐得再次合作,本书就是合作成果。
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这本小书给了我们特别的快乐。说起来,爱因斯坦作品在美国的首次面世就是通过我们,那是1922年出版的《相对论的含义》;我们也是他最后的出版者,因为第五版《相对论的含义》包含了爱因斯坦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最终论述。而本书提供的视角为我们补完了伟人的另一面: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也是伟大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气也最大。而且他常写回信。所以就有了眼前这本小书。
和上一本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和叛逆者》不同,本书并非传记,也不阐释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我们没有编排章节,不加目录也不附索引;乍一眼看去全无体例结构可言。本书引用的内容,大部分是爱因斯坦迄今从未发表过的书信,以及他不为发表、信笔写下的只言片语。对此我们无须置喙过多,让它们自己说话便是。
有些文稿本身即由地道的英文写成,我们就逐字照搬。有些文稿的英文略嫌生硬,我们便稍作调整,同时尽量保留那富于魅力的德文风味。至于其余部分,我们都给出英语译文。有很多稿件寄出的是英文,但德文底稿还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直接上现成的英文版,不作重译了。
在科学方面,爱因斯坦堪称卓越的艺术家,理论的美感摄人心魄;在文字功力上,爱因斯坦也相当不俗。因此,本书最后部分将附上现有的德语文稿与底稿,以便熟悉德文的读者诸君能够亲口品尝爱因斯坦的文章风味。(中文版略——译者)
爱因斯坦一生追求和平。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有一整本书了,那便是《爱因斯坦论和平》(纽约舍肯书局)。书的覆盖面足够详尽,我们若想就此话题找出一星半点未曾发表的材料那是难上加难。所以,想对爱因斯坦这方面的观点刨根问底的读者请去阅读那本书。不过,我们从那本书中选取了一篇长文,这么做的道理有两层:首先,它本身是一篇有力的檄文,特别值得发表;同时,我们在此发表它也是为了向《爱因斯坦论和平》整本书致敬,因为重新刊行这些内容是我们由衷的愿望。
文稿的编排次序并非随心所欲。当记忆的阀门被打开,一个个断片从丰富的人生中奔涌而出,联缀成系列。不期而遇的转折,是记忆自身的逻辑,引领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或前行。本书便是由一串串系列构成,每个系列自成一体,在编排格式上彼此区分。当然,把每一篇文稿单独抽出来欣赏也未尝不可;但本书的宗旨一以贯之:读者诸君走完这段处处留情的旅程之后,想必会对爱因斯坦整个人有了更深更亲切的了解。
想要在旅程中带上地图的话,请翻到本书最后,那儿有一份简短的爱因斯坦生平简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