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池明观的足迹
1987年,韩国颁布了《民主化宣言》。为了这个宣言,很多韩国人与韩国的军事政权进行了长期斗争,甚至献出了生命,为实现今天的韩国作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一位韩国人像池明观一样,在这场斗争中传递着韩国的实情,唤起日本主流媒体的关注,并始终作为两国社会沟通的桥梁,一生致力于加深两国之问的相互认识,开拓两国和解的道路。
从池先生在日本开始流亡生活起,笔者就结识了池先生,至今已有40余年。从散漫的大学生直到执起教鞭的大学教师,笔者都在与先生的会面中承蒙教诲。对于我而言,池先生是我永远的老师。但出于写作需要,下文将省略对池先生的敬称。
池明观是一位既自豪于其朝鲜民族的身份,同时又抛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致力于思索东亚的现状与未来的超越国境的新型亚洲知识分子。2006年8月15日在题为“终战日随想”的采访中(《高知新闻》)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境界。
又迎来了“8·15”这一天,这也是第61个终战纪念日。如果说战争结束又迎来了和平的日子,那么这一天应该举手以示欢庆,但是如果看到东亚的现状,那么就无法轻松地持乐观态度了。
7月5日凌晨,朝鲜发射了七枚导弹震惊了世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朝鲜的议案,但最重要的是,这个事件本身就象征了这个地区离和平与发展还有多远。
不仅如此,本地区主要国家日本、中国、韩国的首脑之间已经很久没有进行坦诚对话了。这被认为是由于中韩两国对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表示异议所致。这说明三国首脑对未来东亚的蓝图并没有一致的认识。
有关这一点,抛开日本过去对亚洲进行统治的历史是无法思索的。如果不能从过去的历史中学习,构筑新的历史,那么失败是必然的。在战后的历史中,日本对8月15号的认识已经从过去“败战”(战争失败)的想法转变为“终战”(战争结束)。而在亚洲,中国和韩国却依然将这段历史作为“解放”。
败战可以说还包含着对没有取得胜利的懊悔之心,而解放则一定包含着对压迫者的怨恨之意。因此我在思考东亚的未来时就联想到,今后我们是不是有可能毫无顾虑地都使角终战这个词呢。在回顾战争时,我们都可把它看成是愚蠢的行为,在经历了那样的时代后,今无的我们迎来了东亚的新时代。
在这里,终战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指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的历史,指明了必由之路,即也为我们东亚不再有战争,而只有和平与繁荣。这也是一个改变思想的事情。实际上中日韩三国关系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大转型。近代以前,中国掌握着东亚的霸权。比起武力,这种霸权可能更体现在文化上。近代以后霸权转移到了日本,日本的霸权同欧洲的统治一样是以军事为背景的。上述两者无论哪种都是支配者处于顶峰的金字塔形的秩序。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对立与对抗从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
东亚现代史能否超越、克服过去的历史,形成中日韩之间的平等关系呢?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就意味着在这个地区第一次出现了不同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如果中国成为大国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从这个观点出发就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这可能也同时意味着东亚各国要向中国提出建立平等关系的要求。今天东亚的混乱是不是也可以被看成是走向新时代的黎明前黑暗中的摸索呢?如果这真是追求和平与繁荣的动向,那么毫无疑问,就应该向中日韩以外的国家与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弱小地区伸出合作与援助之手。
如果是8月15日,那么就可能会容忍去描绘这样的梦想。我们想乐观地去展望现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因为没有乐观就不会有行动。而更想强调的是,构筑历史前景并去付之于实践首先必须从民众开始。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长期流亡日本的池明观比常人更理解日本社会,加上他接受的欧美思想以及朝鲜的传统思想,使他成为一名可进行合情合理批评的出类拔萃的观察者。更重要的是,作为基督教徒的池明观用他的诚实、宽容和善良在众多El韩两国的民众之间建立了友情与信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