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越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05658
  • 作      者:
    黄德君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上海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和多容的文化风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淀深厚,形态丰富?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上海项目,涵盖了民问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荚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个门类,是上海近现代历史、城市文化和工商业文明的代表。
  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厚的历史积淀,构成了上海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城市文化底蕴,既是海派义化发展的故体和见证,也是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基础和资源。
  越剧诞生于浙江,发祥于上海,是“一种温和秀雅的江南城市化世俗抒情艺术”。
  越剧以女演员为演出主体,女子越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男女合演不断拓展。
  曲诵清悠婉转,柔美抒情;视觉形象柔和、明丽。淡化了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化,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
  《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和《祥林嫂》等经典剧目被誉为剧种代表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越剧在百年诞辰和进入上海九十年之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义化遗产名录”,这对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戏曲艺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尤其对越剧存新百年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越剧犹如一条溪水,从浙江嵊县的山野发源,汩汩流出,流进上海这个中外文化交汇的“海”,变得蔚为大观。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说:“越剧是中国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越剧》卷一书记述了上海越剧发展的轨迹、文化品性、艺术特色、经典剧目等各方面情况,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越剧艰难曲折又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这部历史,是越剧几代人共同写下的,其中交织着多少汗水与血泪、苦恼与希望、奋斗与追求。每个想了解上海文化特色和越剧艺术的人,看了本书都会有所收获的。
  本书突出了上海文化特色;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通俗易懂有可看性,让没接触过越剧的人郜愿意看、被吸引。
展开
精彩书评
  在浙江的越剧,是根基薄弱的乡土小戏,它是到了东方大都市上海的新文化环境巾才发育壮大,卓然而立,所以上海的一切做法也就成了越剐的“正宗”包括它的原生地浙江的越剧也要仿效。新越剧则是近代演剧风格的成功创造者。
  越剧的唱腔音乐具有民间曲凋的单纯性、隽永性,而伴奏肯乐可以和西欧歌剧中的主导旋律相比喻,甚至在某乐的有交响乐的味儿不足够现代的吗。越剧古装人物的扮相,足富于现代感的古典美。越剧的布景灯光是现代手段,其色彩观念和装饰趣味又古典的、民问的,越剧的文学语言,尤其足一优秀作的唱词,兼有民歌和古典诗词的双蘑美色等等。像这样“三性”兼备的戏曲剧种,真还不多……
  ——原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著名戏剧砰论家 龚和德
  女予越剧之所以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是新的文化环境促使她力求时髦而锐意改革变獬成新,在引进西方文明的开放大城市巾,越剧最能适应新型剧院,从内容到形式求新求变,她的发展定型,是率先创造了中国的剧院戏曲艺术。
  ——著名剧作家 顾锡东
  改革后的越剧被称为“新越剧”新越剧削弱了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性,但发展了戏曲的综合性,在唱、念、做、打、表演艺术的综合之外,建立了编、导、演、音、美综合体制,还居然成功地引进了话剧的方法,把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逼近真实的境界,显著改变越剧舞台风貌。新越剧是新戏剧观念的产物。
  ——上海戏学院教授 宋光祖
展开
精彩书摘
  电台的无线广播,不受空间限制,不收取费用,能将越剧曲调传播到每个角落。即便是从不走进剧场看越剧的人,也通过无孔不入的广播知道了越剧的唱段和明星。这不仅使越剧的曲调迅速普及,也提高了演员的知名度。听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点播某个唱段,这对一些优秀唱段的流行起到有益的作用。广播诉诸听觉,带有较大的普及性,没有文化、不识字的人通过广播也能受到越剧的熏陶。
  电台广播还为越剧的改革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越剧《恒娘》是女子改良文戏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戏的生产过程非常有意思。它不是一开始就是立在舞台上的作品,而是在剧目上演之前,将编好的唱词每星期在电台唱一段,接连地唱下去。马樟花、袁雪芬的唱生动活泼,很受听众欢迎。越剧随着电波送到了每一个观众的耳朵里,大街小巷到处回荡着明快流畅的越音。那些原来没接触过越剧、不了解越剧,甚至看不起越剧的人,对越剧产生了兴趣。成千上万的人打电话、写信到电台和剧场,询问《恒娘》什么时候上演。应观众强烈要求,这个戏最后写成剧本,在舞台上演出。由马樟花饰洪大业、袁雪芬饰朱雪娘、傅全香饰匣娘。由于演出前观众对这个戏已经接受,对于演出时采用的全新舞台形式和布景制作也很欢迎,这个戏成为越剧改革的先声。老唱片
  一台手摇式老唱机(亦称留声机),颤颤悠悠地播放着一张张老唱片,乐音穿透沙沙的时空嘈杂,丝丝缕缕送入耳鼓,一时问,让人恍如走进了20世纪初热闹的老戏院……20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剧唱片成为越剧传播的重要途径。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海派文化与越剧
越剧男班的兴起
女子越剧的诞生
立足上海
海上越花
博采众长出新篇
留声机里的越音

越剧人的探索
越剧发展的里程碑——新越剧
永远的《山河恋》
飘零的丹桂之花
江南剧种走向全国
“玉兰”从军记
现代戏的创作
男女合演之路

越剧经典剧目
蝴蝶的传说
环佩叮咚说《西厢》
红楼寻梦
不一样的“祝福”
异彩纷呈的优秀剧目

越剧的艺术魅力
越剧音乐之美
流派纷呈
柔情与现代
朴素的真情
东方女性美
翩翩女公子
生旦净丑竞风流
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
越剧的综合艺术美

越剧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困境
走向世界的越剧
守望舞台
小众·大众
回眸百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