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却不应漫不经心;普及,也不应迎合浅薄。名家文化小丛书所选作者的叙述文字大多具有叙述明畅、生动、有趣的特点,摘取各家精粹,尽可能让读者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从文化名家的娓娓叙述中获取某一具体主题的知识。《中国古代跳舞史》中钱君匋先生以凝练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揭开古代舞蹈的神秘面纱,还在好奇吗?快进来看看吧!
海报:
钱君匋先生,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本书是钱君匋先生一部讲述中国古代舞蹈的小书,分为七个部分:中国古代跳舞之起源、制度、中国古代妇女之跳舞、跳舞之种类、跳舞之方法、跳舞之变迁,为读者介绍中国古代跳舞史。
吾国上古的跳舞,商、周以前,可划为一时期;商、周可划为一时期。第一时期的跳舞,考不出怎样的规定,大概在巫之中,表演的较多(说详上节);第二期,商朝人民对于跳舞,很能注意,所谓“恒舞于宫,酣歌于室”,这两句很可以代表商人对于跳舞的兴趣;到了周朝,跳舞乃大盛,它的制度,就有了明确的规定。
商朝已有了“万舞”,《商颂》说:“庸敦有斁,万舞有奕。”可见商朝民间跳舞,已经很盛。《竹书纪年》说:“夏桀之死,禁止歌舞。”《尸子》说,“汤之救旱,禁歌舞”。这种跳舞的趋势,同它引动人民兴奋的力量,我想同周朝差不多;不过到了周室初兴,周公制礼作乐,把前代的礼乐,加了一番整理,于是跳舞才有了明确的规定。所以这一期,虽曰商、周,实则只有周制可说。周朝之初,把跳舞定位一种课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要学习的。它的制度如下:
(甲) 跳舞的顺序
十三学舞勺,成童舞象。
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舞的次序,以年龄分的:二十而冠,冠而后学大舞;没有到二十岁,便学小舞;舞的大小,以人的冠不冠为区别。
(乙) 跳舞的时候
孟春之月,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钥,皆于东序。
这是说跳舞之时,大半在春夏;而且大学仲春上丁习舞之时,天子都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来参观。这种气象,何等郑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