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0.00     定价 ¥ 71.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160430
  • 作      者:
    陈晨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共五章,第一章为舞蹈及舞蹈教育,主要内容为舞蹈概述和舞蹈教育的产生及发展。第二章为舞蹈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舞蹈教学概述、舞蹈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舞蹈教学的内在规律以及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第三章为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分别介绍了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原则、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特点、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方法、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类型及实施。第四章为各种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主要分为分层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情境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游戏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翻转课堂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五部分内容。第五章为舞蹈教育原理新型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性思考,主要内容有舞蹈教育学二级学科建构的思考与设想、舞蹈教育原理的学科化发展设想以及“互联网+”思维下的舞蹈教育实践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促进脑部发育
  舞蹈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艺术表达方式,对大脑发育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它促进了大脑神经连接的发展,提升了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培养了情感智力和创造力,并增强了记忆和认知功能。舞蹈对大脑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塑造作用。
  首先,舞蹈是一种身体活动形式,需要精确地协调和控制运动,这对于大脑运动控制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舞蹈能够促进大脑的神经连接和功能区域的发展,提升个体的运动技能和灵活性。
  其次,舞蹈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要求舞者具备对音乐、情感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种艺术表达要求大脑在感知、情感和认知方面进行跨领域的整合,并通过动作来传达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图。通过这种跨领域的融合,舞蹈能够促进大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和综合,提升个体的情感智力和创造力。
  最后,舞蹈还可以培养个体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需要准确地记住舞步和动作的顺序,并与音乐和其他舞者协调配合。这种视听记忆和时空协调的训练对于大脑的记忆和认知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个体的学习和执行能力。
  2.促进身体发育
  舞蹈能够促进身体的发育,对人体健康的维持和增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格和体能是人的体质包含的两个方面:体格指人体的形态结构情况,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从实践情况来看,在身体健康的促进、体质的增强、体格以及体能的提升方面,舞蹈美育都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学生在接受舞蹈美育的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形体方面的训练,这是因为舞蹈美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体态优美。这些形体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优美体形和维持姿势状态。舞蹈美育还会对学生进行力量、稳定性以及柔韧性的专门训练,从而促进人体每个部位之间的协调,并增进它们之间的灵活性,增强它们之间的耐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整个身体系统的目的。
  参与舞蹈活动还能对腹腔内多余的脂肪起到消耗的作用。骨骼肌肉也会在舞蹈影响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舞蹈会使肌肉的化学成分产生变化,从而提升肌肉的收缩能力,对肌肉的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使肌肉更加结实、匀称、饱满和富有弹性。肌肉的改善和增强有利于骨骼的健康发展。骨骼牵拉作用的发挥和新陈代谢的功能都依赖于肌肉的收缩。肌肉收缩力的增强,能够帮助骨骼改善结构和性能,促使骨骼更加坚硬、牢固,使关节更加稳定和灵活。同时,骨骼对折、弯、压、扭的抵抗能力也极大增强。
  简而言之,舞蹈审美教育利用其独特的运动风格使人的四肢和内脏得到激活,具有明显的促进健康的效果。
  (二)舞蹈的教育功能
  舞蹈集中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属于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表现了艺术隐含的思维和情感。舞蹈将“真实”和“美好”以特别的方式传递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感,使人们的品格更加完善,使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舞蹈的教育形式不像说教那般抽象,也不像规章和原则那般严肃,它是通过美这种自然而然的、令人愉悦的教育方式反映道德原则。人们的情感在这种教育形式中自然地受到感染,并从内心深处对道德原则的崇高性进行理解和感知。舞蹈美育通过对美的教育和宣传,使人们将美作为自己的追求。
  舞蹈在原始社会对人们的生活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新舞蹈艺术产生巨大的变化,舞蹈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歌颂祖国、赞美生活的优秀舞蹈接连诞生,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对生活的希望。
  (三)舞蹈的社会功能
  1.有助于培养群体意识
  个体的群体意识可以通过舞蹈得到培养。在原始社会中,部落成员的意志会通过舞蹈实现统一。例如,在我国广西的花山岩画上有一幅原始的祭祀场面图画,人们在祭祀仪式上通过整齐的舞蹈来实现一致的行动。此外,在一些出征仪式上,人们也会用充满气势的舞蹈来振奋人心,这点从出征舞“卡斯达温”上就能够看出来。在古代,舞蹈还是社交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手段。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引入舞蹈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交方式与合作精神。在合作舞蹈的过程中,学生彼此交流对舞蹈动作的感受,可以与同伴一起设计舞蹈动作,彼此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建立自身与他人、与世界之间的意识联系。同时,学生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还能提升技能,拓宽知识面,促进合作,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社会意识。
  舞蹈中的集体因素非常多,参与者要在舞蹈中有一致的动作和节奏,所以,学生要在跳集体舞的过程中对集体行动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加强了集体意识。所以,舞蹈对社会群体尤其是学生,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作用。
  总的来说,综合性特点在舞蹈这种艺术教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在现代素质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美育的社会作用。在人类不断发展的历史中,舞蹈既发挥了提高社会群体整体性的作用,也为人类社会意识的培养作出了贡献。由此可见,舞蹈这门艺术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2.有助于提升道德修养
  舞蹈美育不仅能增强人的群体意识,还能发挥社会功能,让人们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们既能够从道德教育中获取人生信念,也能够从精神上实现对美的追求,产生道德行为。审美教育可以促使道德教育得到真正的实现,因为审美教育中的情感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从而推动人类行为的形成,还可以成为德育和美育之间的桥梁,让二者相互连接。
  舞蹈美育的审美教育是一种从情感向德育渗透的教育形式。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理性规范教育,具有一定的外在强制性。道德观念与准则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在思想行为方面对社会成员具有一定的要求,甚至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强制性的约束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但不能保证道德行为是出于个体的自觉,甚至有可能促使双重道德的产生。要避免言行不一现象的出现,有待于审美教育发挥其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舞蹈及舞蹈教育
第一节 舞蹈概述
第二节 舞蹈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章 舞蹈教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舞蹈教学概述
第二节 舞蹈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第三节 舞蹈教学的内在规律
第四节 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

第三章 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原则
第二节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特点
第三节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方法
第四节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类型及实施

第四章 各种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一节 分层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二节 情境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三节 游戏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四节 翻转课堂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五节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五章 舞蹈教育原理新型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性思考
第一节 舞蹈教育学二级学科建构的思考与设想
第二节 舞蹈教育原理的学科化发展设想
第三节 “互联网+”思维下的舞蹈教育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