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唯物史观的逻辑探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7827
  • 作      者:
    王耀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耀海,安徽宿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唯物史观。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制度演进中的法治生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存来源于资源支撑,因此人性本利。为获得更好生存,人们形成生产结合。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决定其他依赖资源才能存续的上层衍生物,形成弹性的立体中心圆——社会基模。随着经济基础的趋高演进,社会基模发生适应性进化,从而呈现出具体的社会形态。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使生产撑破个体涵纳,推动自足经济向交换经济演变;底层上传力的持续增强,使底层撑开上层,推动政治体制从专制走向民主。社会的具体演进中,结合具体地理条件,形成适应各域的制度基因,进而影响同域内的后续变迁,使人类社会呈现出东西两条基本演进线。资本扩张催生世界史,人类进入真正的联结时代。在世界史阶段上,中国因为向社会主义的强为跨越丽多种制度同体融聚,必然在完成第二次商鞅变法之后成为世界中心,并最终促成世界大同。
展开
精彩书摘
  四、阶级演化
  阶级产生于资源稀缺,具体实现于特定的经济基础。随着经济基础的质变,与之相应的阶级会消灭。这是阶级演化的一个环节。与这个环节同步,阶级也相应新生,如农民从封建主的依附农变成资本家的雇佣工人。就像新经济在旧经济内部脱胎一样,新阶级也会与旧阶级同时共存。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新经济支撑而上升,一个因旧经济衰退而下降。当然,不论阶级消灭还是阶级新生,都是连体阶级的共同命运,如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取代,是地主和依附农同时消灭,而不是哪一个仍然脱体独存。共存阶段上的逆反,反映出社会经济形态的交替。
  经济形态质变后,并不意味着旧阶级的完全消灭。它们还会产生阶级存留。因为新经济不会立刻全面取代旧经济,代表新经济的新生阶级一时间也没有足够统治经验以彻底拔除旧统治阶级,所以旧阶级还会残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回潮性膨胀。在社会交接时段,阶级重生的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时候,阶级斗争将会比较激烈。但因为旧阶级得以存续的经济基础已经被摧折,其一时膨胀必定最终被消解。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将出现比例反转。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历史中,统治阶级一直占据少数,被统治阶级占据多数;但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封建社会开始,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的通道就开始比奴隶社会宽松化。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资本自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分享社会大幅度提升的机会。从而,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统治阶级一员。而因为生产力发展激发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有更多的生活资料,进而脱离被统治阶级的悲惨局面。特别是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被统治阶级将只剩下那些被社会运转排除出的少数人。整个社会将同质化。在这个意义上,原来意义上的所谓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将不复存在。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阶级的斗争属性将不断下降,合作属性则相应不断增强。阶级的暴力程度会不断下降,从而使阶级出现一个不断人性化、和缓化的趋势。从人类历史演变来看,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是最为残酷的统治阶级,它们对奴隶的残酷对待创下历史纪录。而到了封建社会,虽然也有肉刑,甚至一度非常残酷,但相对于奴隶社会来说,整体上还是得到了较大改善。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其刑罚日渐减少,反酷刑公约的签订,展现出阶级斗争属性下降的国际认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死刑的意义正在消失,而废除了死刑这样一个法治现实,呈现出阶级斗争烈度不断下降,社会合作不断强化的现实发展趋势。
  ……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导论
一、研究必要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得失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经济基础
一、生存第一
一、人性本利
三、生产结合
四、经济基础
五、经济决定
第二章 政治国家
一、国家必要
二、政治国家
三、经济决定国家
第三章 思想意识
一、思想必要
二、意识形态
三、经济决定意识
第四章 阶级关系
一、阶级
二、阶级斗争
三、阶级合作
四、阶级演化
第五章 社会基模
一、社会基模
二、结构锁定
三、制度基因
第六章 元经济:自足与交换
一、自足经济
二、交换经济
第七章 元政体:专制与民主
一、专制社会
二、民主社会
第八章 社会变迁
一、更有利
二、自流动
三、自体改良
四、同基更新
五、社会革命

第二编 分论
第九章 初民社会
一、经济生产
……
第三编 实论
第四编 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