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万有相通:哲学与人生的追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66695
  • 作      者:
    张世英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京师学术随笔·万有相通:哲学与人生的追寻》主要内容包括: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时间与人生、揭开抽象的帷幕、灵与肉的较量、师心与师古、重游三峡随想、顽石文化与钢筋文化、我看高考作文、白发归来思万千、世博与中西文化、张世英自述等。
展开
精彩书摘
  (3)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由过去的“主体性哲学”和由以人为主体,人通过认识而征服客体、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主体间性哲学”,从而也转向了同相互理解、紧密相关的语言哲学。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逻各斯的动物。西方传统哲学用理性、思维来解释“逻各斯”,于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定义也就成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实际上,“逻各斯”的主要意思是语言,当然也包含思维、概念和规律在内。人有了“逻各斯”,就能超越当前在场的东西,而人以外的动物则不能作这种超越。动物靠指示当前在场的东西而相互沟通,人则是因为有语言、能说话而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同生活。语言的根本特点就是能表达出不在场的、隐蔽的东西。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思维,但重要的是,思维只能在语言中进行,我们通过学习语言、学习讲话而成长,而形成概念,而认识世界。①语言、谈话总是在现实的、具体的情景(包括谈话者谈话的动机)中进行的,这种情景是隐蔽在直接言谈背后的东西,但语言、言谈总是能回到这隐蔽的背景中去,语言、言谈也只有在隐蔽处才发挥其意义。反之,如果我们撇开现实的、具体的言谈情景,单靠一些只具同一性、普遍性的“永恒在场”的抽象概念,那我们怎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呢?而且,事实上,没有语言,也不能进行思维,形成不了概念,概念的构成受语言的制约。②哲学的转向要求我们打破僵死的抽象概念,进入活生生的交谈、对话。这里需要的也是想象。只有想象才能使我们体会到直接言谈的背后的意义,才能使谈话的一方进入到和参与到另一方的世界中去,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通”。
  (4)相互理解的问题当然不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理解,它也涉及各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各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各联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里包含有社会领域的问题、政治领域的问题、经济领域的问题、伦理道德领域的问题、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甚至还有翻译领域的问题,如此等等。我们不可能从某个单一的领域(例如单从伦理道德领域或者单从思想文化领域)来解决任何一个“之间”的相互理解。要解决任何一个“之间”的相互理解,都需要上述诸领域、诸问题之间的相互理解,这就有必要在诸领域、诸问题之间进行相互对话。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都是互为显现与隐蔽的关系的,例如政治问题植根于隐蔽在其背后的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文化等的现象领域;思想文化问题植根于隐蔽在其背后的经济、政治……现象领域。这就指引我们,研究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者说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兼及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今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
  总之,拓展想象,超越当前,超越自我,超越自己所属的领域,一句话,超越一切在场的东西的藩篱和限制,放眼一切未出场的东西,就会展现出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这就是当今哲学所指引我们的新方向。
  根据上述这些,我根据西方现当代的哲学思潮并参考中国的阴阳学说,初步设想了一些新的哲学方向所需要着重研讨的范畴。
  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自笛卡儿到黑格尔的近代哲学以及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广为倡导的哲学,其所论述的范畴主要是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本质与现象、个别与普遍、差异与同一、变与不变、具体与抽象……哲学的“横向”转向以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似乎应该是下列诸范畴:在场与不在场、显现与隐蔽、相同与相通、有穷与无穷、有与无、资始与资生、思维与想象、思与诗、古与今、理解与误解、言与无言、超越与限制、中心与边缘……
  新的哲学方向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哪些范畴?是一个需要深入细致地长期探讨的问题。我的设想是极其粗糙的,抛砖引玉而已。
  ……
展开
目录
中西哲学
漫谈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简论中西哲学之会通
哲学的新方向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
民主与科学和西方的人文主义
“本是同根生”——顺应与理解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言与无言

审美意识
艺术哲学的新方向
无限:有限者的追寻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上,理论)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下,历史)
美与真善
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有言与无言——试论美与诗意境界之区分
现实与创造
从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看屈原的《离骚》
超越自我
论境界
超越之路
再论境界

杂感琐谈
长相思与老处女
永不消逝的一件红毛衣
我的两只眼睛
《北窗呓语》序
“嗟来食”
知趣不知趣
“为己”与“为人”
寂寞与孤独
“不识危微”
无家可归与有家归未得
“这一个”和“都一样”
嗅觉灵敏的王国——读赫拉克利特残篇札记
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时间与人生
揭开抽象的帷幕
灵与肉的较量
师心与师古
重游三峡随想
天上一人间——游天池与柏泉古井有感
放心、放手与放眼——《社会科学战线》周年纪念笔谈
源头活水——《跨世纪学人文存》笔谈
顽石文化与钢筋文化
我看高考作文
白发归来思万千
世博与中西文化
张世英自述
耕耘在《光明日报》的园内与园外
我的哲学人生
诗二十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