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施舍穷人?
你知道为何这样:当你在漫步时,突然看见一个穷人坐在前面几码处的人行道上。不假思索地,你加快了脚步,试图走近确认一下,其他人也正在你和那个穷困潦倒的“他人”之间经过。或者你穿过公路:你是真的太忙了而无法看到这个“他人”。他或许是一个江湖医生,一个骗子,离开这儿以后当天晚上就去胡吃海喝。嗯,会有种种故事。或者可能他在从事一项药品相关的交易。不管怎么说,你会考虑所提供的几种情况。你这样想着,从他身边经过。当你走过时,你感到有些不自然。
或者以上所说的也不是事实……
你觉得他应该是为了换零钱,为了小额的硬币——必须是既不少也不多——合适的金额到底是多少呢?你转移了视线,确实,你觉得难为情了,但是,你将硬币丢进了他那双脏兮兮的手里。这是一种救济啊!至少没有任何接触,不过,或许那样也算是一种接触。所以,开始喷洒消毒剂。当然,你只是在远处小心谨慎地喷洒。至少你做了些事儿。至少你没有被本性的卑鄙所触动。确实,你为自我感到高兴。然而,那就够了吗?或者是否有些过了呢?你是否像高手一样来解决呢?所以,当你继续往前走的时候,你多少会感到心里不安。
穷人会使我们中的很多人感到不安。可能随这两种情节而存在的也还有敏感性。但是当如此面对时,人们又应该如何做呢?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遭遇,就没有左右为难的时候,贫富不均的两种极端也就引起异议了。可是,当然一切都取决于国家通过社会结构和客观的税收来实现对这些事情的改正。
我们或许甚至好奇那些穷人的不幸处境是不是他们自己弄的。他们是厄运的受害者吗,或者是否他们有意选择那些赤贫的境地?如果他们应该受到谴责,我们为什么应该关心?让我们假设我们的穷人是真的,是不幸的。
依据“充分的理由”给穷人以施舍本质上来讲是错误的吗?
“施舍,伤害了那些接纳的人。”富有的人常常这样斥责那些给乞讨的人钱物是在自我蒙羞。如果真要施舍,国家应该提供这种施舍。如果我们屈从了,进行施舍,我们就是蒙羞的一方。不施合会好得多。规定乞讨为非法行为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但是,这样做就好得多吗?
在真正的施合给与中,我们将好的东西赠与接受者,不奢望会有报答作为回报。这不单单是因为穷人不会报答。毕竟,当你送与朋友的时候,他们会简单地说声“谢谢”,但是朋友会报答。这儿所说的报答,不要求以金钱价值同等回报,而只是一些简单的关心和在乎。金钱价值有些时候有些关联:特别贵重的礼物会给那些不可能作出相当层次报答的接受者带来难堪甚至羞辱。而真正的穷人典型地不会给出任何报答。
为处理有关这种回报问题,一些穷人以提供物品来作为报答,但是这又引发了对那些物品价值的质疑。一方面,如果那些物品是不值钱的,不被需要的,那么假装那些物品与捐赠物相比价值相当,就会显得很虚伪:这种假装会表明没能够尊重穷人。另一方面,如果那些物品真的有价值并且是被人需要的,那么我们就不再属于施舍赠与的范围之内了。我们可以买或者忍受良心之谴责。靠佣金过活的自雇售货员有时候会碰见一些客户,他们之所以购买,只是简单地出于对售货员困境的忧伤。在这种情况下,售货员可能感到蒙羞了,或者,如果他们故意获得客户的同情,那么,不管客户知道不知道,他们就蒙羞了。
对于痛苦的蒙羞例子,考虑一下以下情况。一个年轻人——图坦卡蒙站在博物馆外。完全裹在了金色织物里,戴着埃及人面纱,他一动不动,在他前面放着一个碗。去博物馆参观的人把钱扔到了碗里。每次有人扔钱的时候,他都会苏醒过来,也都给人鞠躬。孩子突然又扔进了硬币,只见他又一次一次地鞠躬。或许他那样让你想到了为了吃一口食就需要乞讨一次的狗。就像是穷人一样,他表现出来的是感谢的心情和奴性。
……
展开
——伊姆·里德(ImreLeader),剑桥大学教授
如果说羊驼能够坠入哲学的爱河,那恰恰正是为这本诙谐、清新、蕴藏哲理的小书所致。
——蒂姆·查普尔(TimothyChappell),开放大学哲学教授
以充满活力,简洁而又睿智的文字写出了大量令人困惑的哲学问题,强烈推荐。
——摩尔(A.w.Moore),牛津大学哲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