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6卷第2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8242
  • 作      者:
    王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6卷第2期)》主要刊登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兼及人类学、文化研究等主题,注重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与问题意识,努力搭建中西学术研究交流的桥梁,尤其强调给本土的学术研究构建一流平台。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这段话,一是突出了人的生产实践(创造对象世界)的四大特点即全面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性,核心是人的自觉性与自由性,体现了人的自觉的目的性通过对象化的活动在对象世界中的实现,也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性(在受动性之中)。可见马克思是将实践看成人之为人、人形成为类存在物即社会的人的本源和原动力,实践于是就具有了存在论和人类学的双重意义。二是正是在这样的上下文特定语境中,马克思通过三个“尺度”(动物所属的物种的尺度、自然对象所属的物种的尺度,人自身的“内在的尺度”)及其关系的论述提出了美的规律问题:动物只能按其所属的物种的尺度在本物种自然尺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而人却不但能超越自身族类的自然尺度,懂得(意识到)按照一切动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且能把由自身需要和目的出发形成的“内在的尺度”自由自觉地运用到对象上去,实际地改造对象世界。所以,第三个尺度即“内在的尺度”是属人的,依属于以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为本质的人。三是美的规律因此也应该是属人的规律,应该体现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它只对人有意义,因为只有人能认识和应用美的规律,动物是不能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动物的产品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四是美的规律应该体现主客体两种尺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自由和必然、人和自然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人的生产的自由自觉性。这正是“美的规律”在人的全部劳动实践活动中均得以成立的最深刻的基础。五是美的规律应该是对象事物(包括人)何以成为美的事物、何以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何以成为审美对象并能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美的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审美的规律,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与现实(对象)世界建构起审美关系的规律。
  以上几点,是马克思在实践论与人类学的结合上对审美和美的规律深度阐发。
  第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我们在人与世界的现实的审美实践关系中展开美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域。既然实践是现实的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既然审美活动也是人生实践的基本方式之一,那么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应该着眼于具体审美活动中的现实的人,以及人与现实在实践中生成的无限丰富多样的具体的审美关系。因此,美学研究的视角也应转向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关注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动态生成的生活中的审美活动。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本刊名誉主编刘纲纪先生给编辑部的信
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专辑(2)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今天与未来
凯文·安德森:是抵抗,还是解放:福柯、马尔库塞、马克思与现在(林骧华译)
马修·博蒙特:乌托邦的幽灵——论马克思主义与未来(强东红译)
巴特·德桑:马克思主义与新儒家的兴起(林骧华译)
杰森·巴克:回归马克思:革命别无它途(张蕴艳译于琦校)
戴维·马高利斯:辩证批评与具体分析(林骧华译)
迈克·桑德斯:劳动与类-存在:人的产生(于琦译)
贾斯汀·奥康纳:“新唯物主义”是什么样的唯物主义?——兼论新自由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周海玲译)
奥特文·德·格里耶夫:谱系障碍:新马克思主义与灵魂国家(郭硕博译安宁校)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
向丽: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
张良丛姜游:审美交流:审美人类学的关键词
罗伯特·莱顿:艺术如何影响人:意义、形式与指涉(海力波译)
苏姗·库希勒:20世纪艺术中的原型(谢卓婷译陈美旋校)

中国马克恩主义美学史研究
林同华:恩格斯的“流动范畴”与《红楼梦》美学密码
曹谦:论1949年后朱光潜美学对反映论的突破
丁国旗: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思想在中国60年的考察分析

多维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朱立元 章文颖: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与现代美学革命
舒开智:审美自由: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主义美学的比较研究
舒也:异化:作为价值批判的范畴

现代西方美学理论研究
肖建荣:社会还是本体——拉康无意识的指归究竟何在?
艾士薇孙文宪:作为真理生产程序的艺术——论阿兰·巴迪欧的艺术观
……
国际学术争鸣动态
津辉讲坛及其他·书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