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药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47659
  • 作      者:
    王跃华,张浩主编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生药学》与现有的教材比较,主要特点与创新包括简化药材性状与显微描述,突出主要鉴别特征;重点药材的化学成分描述及代表性结构式采用近年来的成熟研究成果;增加显微组织照片、薄层图谱等,及时跟踪药材主产区变化。同时,随着分析手段与方法的发展,分析仪器的逐渐普及,许多已广泛应用于生药研究(特别是HPLC法已大量应用于生药真伪鉴定与品质评价)中。因此,本教材在各论的编写方面,重点药材尽量附成熟的HPLC图谱,有条件的附指纹图谱。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荧光分析法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能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的性质来鉴定生药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通常,可直接取生药饮片、粉末或用其浸出液,置于暗处,用荧光分析仪照射进行观察。例如,黄连饮片显金黄色荧光、大黄粉末显深棕色荧光、秦皮的水浸液显天蓝色荧光等。有的生药本身不产生荧光,但经酸或碱处理或经其他化学方法处理后,可使某些成分起反应,在紫外光下显可见色彩的荧光。例如,芦荟水溶液本无荧光,但与硼砂共热,所含芦荟素即起反应显黄绿色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可用荧光分析仪对生药品质进行定量分析,也可用荧光显微镜鉴别生药,如国产沉香粉末显海蓝色至灰绿色,而进口沉香粉末显绿色至枯绿色。此外,当生药表面附有地衣或真菌时可能有荧光出现,因而荧光分析还可用于检查某些生药的变质情况。
    三、光谱法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简称光谱法。按产生光谱的方式不同,光谱法可分为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和散射光谱法。生药鉴定中常用的为吸收光谱法,包括紫外光谱法(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ry,UV)、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IR)、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tspectrophotometry,FP)、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k:absorptionspectrophot。ometry,AAS)等。该类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等方面。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药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节 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
二、生药学的起源和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一、按生物类群亲缘关系分类
二、按药用部位分类
三、按化学成分分类
四、按药理作用或功效分类
五、其他分类法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一、生药记载的主要内容
二、生药的拉丁名

第三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 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
一、糖类
二、苷类
三、醌类
四、黄酮类
五、皂苷类
六、强心苷类
七、生物碱类
八、香豆素类
九、萜类和挥发油
十、木脂素类
十一、其他类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一、规范和确定药用的品种
二、制订和完善生药的标准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用资源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生药的取样
二、杂质检查
三、水分测定
四、灰分测定
五、浸出物测定
六、挥发油测定
第三节 生药的来源鉴定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第五节 生药的显微鉴定
一、显微装片的制作
二、显微鉴定的观察要点
三、显微鉴定的方法
第六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
一、物理常数
二、荧光分析法
三、光谱法
三、色谱法
第七节 生药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任意引物PCR(AP-PCR)
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四、DNA测序法和基于DNA序列测定的PCR特异引物PCR方法
五、简单重复系列和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

第五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一、采收期的确定
二、一般采收原则
三、采收方法
四、采收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生药的加工
一、加工的目的
二、加工的任务
三、加工的方法
第三节 生药的贮藏
一、发霉
二、虫蛀
三、生药的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
四、贮藏方法

第六章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
第三节 培养材料与方法
一、愈伤组织的培养
二、组培苗培养
三、细胞悬浮培养
四、多倍体诱导
五、毛状根的培养
第四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第五节 培育药用植物人工种子
第六节 植物药用成分的生物转化

第七章 生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一、生药中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生药药效的生物效应评价法
第二节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
一、生药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二、生药中有害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测定
三、生药的内源性毒性成分检查法

第八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第二节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生药资源的开发途径
二、生药资源多方向开发利用
第三节 生药资源的保护
一、生药资源保护的意义
二、生药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三、生药资源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四、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第九章 根和根茎类生药
第一节 根类生药
一、性状鉴别
二、显微鉴别
第二节 根茎类生药
一、性状鉴别
二、显微鉴别

第十章 茎木、皮类生药
第一节 茎木类生药
一、性状鉴定
二、显微鉴定
第二节 皮类生药
一、性状鉴定
二、显微鉴定

第十一章 叶、花类生药
第一节 叶类生药
一、性状鉴别
二、显微鉴别
第二节 花类生药
一、性状鉴别
二、显微鉴别

第十二章 果实、种子类生药
第一节 果实类生药
一、性状鉴别
二、显微鉴别
第二节 种子类生药
一、性状鉴别
二、显微鉴别

第十三章 全草类生药
第十四章 藻类、菌类生药
第一节 藻类生药
第二节 菌类生药
第十五章 树脂类生药
第十六章 其他类生药
第十七章 动物类生存
第十八章 矿物类生药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