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病也需要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38707
  • 作      者:
    鲁直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鲁直,医生出身,做过健康类报纸记者,知名时政评论员,文章散见《南方周末》《羊城晚报》《青年文摘》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
    编著《白领一日养生法》《就医革命》《人体垃圾清洁手册》《减压生活》《打针吃药。不如睡个好觉》《当心,身体给你的120个警讯》以及《新手妈妈实用育儿宝典》《培养天才宝宝》《高龄妈妈365问》《新手妈妈点点通》《老公,胎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等健康育儿图书30多种。作为资深编辑。引进、编订《妈妈的第一本宝宝书》《五脏保养书》《青春期,妈妈为你加分》《别以为你了解孩子》《我是阅读高手》“心灵咖啡系列”等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展开
内容介绍
    当我们大用特用抗生素狂轰滥炸时。被我们“逼上梁山”的细菌也被迫在搞“适者生存”。只不过它们的生存是以我们的病痛乃至死亡为代价罢了。这是每一位医生。每一位要求使用和自行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都必须警惕的。
    很多医院的急诊水平是比不上专科水平的——毕竟术业有专攻,这和武侠里面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姑苏慕容比不过大理段氏专攻的六脉神剑是一样的道理。
    有人调侃,西药能让你明明白白地死(当然也是让你明明白白地生),而中药确是让你不明不白地生(当然也有可能让你或你的某个器官不明不白地死)。从这个角度来看。副作用不明。不就是最大的潜在危险和副作用吗?
    大家很怕、并不喜欢的“痛”,其实是一种警示,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反应。失去痛觉。手在开水里泡熟了。你不知道。手指骨折了,你也感觉不到,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疼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因为药品说明书上很多都有“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很多人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
    两只刺猬需要靠近才能互相取暖。但也会被刺痛。如果双方把刺儿给收起来,那样既不会彼此伤害,又能互相取暖—二可惜,刺猬不收刺儿的故事正在医患之间上演。
展开
精彩书评
    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院和医生仅仅只是在帮助你的本能。
    ——希波拉底
展开
精彩书摘
    看专家还有可能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医学中“专”与“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医学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之间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医生专业水平。但是另一方面,专业化也可能造成“专业陷阱”:术业有专攻,专家一般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是专家,虽然也学识渊博,对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边界也涉猎很广,但不可否认的是,专家也可能会出现“思维定式”,习惯性地把你的问题往他的专业上去靠——比如当病人去骨科医生那里就诊,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都可以用运动系统的知识做出详尽深入的解释,医生有可能为他做出符合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但有时候未必与事实相符(患者有可能是肺癌向股骨颈转移,根子在肺癌,但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而涉及专科病以外的,专科医生往往不愿多问或一筹莫展。于是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医院越大,条件越好,专科和专家分科越细,你去就医时挂号、检查、转诊的过程越复杂。
    肯定有读者会反对笔者的态度——他们觉得,作为患者,我当然有权优先考虑自己,再去考虑医疗资源是否浪费,其他病人是否会延误,年轻医生是否有机会。笔者承认这些都理直气壮,但想问一句:当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可以理直气壮”的时候,有没有可能会灼伤自己?如果某一次自己确实很需要专家,而很多不那么必要的人先于自己“理直气壮”了,在承受延误的后果时自己会是什么感受?既然大家都蜂拥而至围困专家,那又何必抱怨“挂专家号难”呢?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病争切莫乱投医
切勿走入误区
就医的观念误区/3
“看病”的误区/3
医院越大越好/4
挂号专家级别越高越好/5
急诊比普通门诊好/7
药越“新、特”越好/7
检查仪器越“先进”越好/9
中医药无副作用和副作用较小/10
病后恢复得越快越好/12
治疗立竿见影的医生水平高/12
就医的实践误区/13
一味贪图便宜/13
给药=输液/14
抗生素成“万金油”/16
甘做无用功:流行性感冒用抗生素/17
头痛用止痛药/18
急于求成,擅自加大药物剂量/18
不遵医嘱自行停药/19

知彼篇——了解医方很重要
这就是医院/20
我国医院的布局/21
医院的等级与分类/22
医院的内部结构和设置/24
辨别不同医疗机构的真伪/26
巧辨“李逵”和“李鬼”/26
拉大旗做虎皮/27
专科/27
中心/28
承包科室/29
黑门诊/30
医生不是上帝唯一的手/31
医生的从业等级划分/31
各级医师职责/33
选择一个好医生/36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37
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39
欲说还休好医生/42
忙碌的专家PK贴心的初级保健医生/4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45
是否需要看急诊/46
医院距离远近/47
路况如何/48
医院规模实力和疗效/49
医疗费用/50
选中医还是选西医/51
是药三分毒/54
药物的分类/55
药物的保管/56
怎样合理用药/57

熟知就医流程
门诊怎样就医/62
就医前的准备/62
确定医院、医生/65
挂号/65
导医台/66
填写病历/69
候诊/70
就诊/71
划价和交费/71
检查/71
取药/72
住院治疗流程/73
住院前的准备/73
办理住院登记/74
到病房/74
医生问病史、查体/75
辅助检查/75
诊断治疗/75
观察病情、护理/76
结算出院/76

第二部分 看对医生服对药
知己篇——身体地理志
厘清几个基本概念/79
神奇的呼吸/80
呼吸系统/81
鼻子/82
喉/82
气管/83
肺/83
皮肤,皮盔甲和自动空调/86
皮肤的结构/87
皮肤和感觉/88
消化系统,能量吸收转化/89
口腔/90
咽/92
食管/93
胃/93
十二指肠/94
小肠/95
大肠/95
循环系统,孜孜不倦的运送大
队/99
心脏/100
血管系/101
淋巴系统/104
运动系统,生命在于运动/107
骨骼/108
骨骼肌/111
泌尿系统——毒废物清除系
统/112
肾/113
输尿管/114
膀胱/115
尿道/115
生殖系统,生命的起源/117
男性生殖系统/117
女性生殖系统/119
神经系统,真“神”“经”/123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124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25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26
感觉器与效应器/126
内分泌系统,“小”决定“大”/127
激素/128
甲状腺/129
甲状旁腺/130
肾上腺/131
(脑)垂体/131
松果体/131
胰岛/132
性腺/132
其他重要的激素/133
免疫系统,隐形的防卫队/133
内部防卫部队工作流程/136
忠实的门卫:扁桃体/138
士兵工厂:骨髓/138
培训基地:胸腺/139
战场:脾脏/139
小型兵站:淋巴结/139
免疫帮手:盲肠/140
肠胃守护者:集合淋巴结/140

把准症状挂对号
头痛/144
头痛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44
头痛的日常预防/144
眩晕/145
眩晕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
科室/145
眩晕的家庭应急处理/145
晕厥/146
晕厥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
科室/146
对晕厥的特别提醒/146
晕厥的家庭应急处理/147
发热/147
体温的正常波动和原因/148
发热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
科室/148
发热的家庭应急处理/149
咳嗽与咳痰/149
咳嗽、咳痰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
和应诊科室/149
对咳嗽、咳痰的特别提醒/150
咯血(咳血)/150
咯血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
科室/151
咯血的家庭应急处理/152
胸痛/152
胸痛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2
怎样识别非心绞痛的胸部疼痛/153
心悸(心慌)/153
心悸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3
对心悸的特别提醒/154
呕吐/154
恶心、呕吐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
……
第三部分 医生与你不得不说的故事
重建互信
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