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最终目的乃救死扶伤,治愈病人,其核心围绕着人以及人的存在。然而,自l674年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人类肉眼不能看见的微观世界,认为从此对疾病有了更科学的见解。1858年,微耳和出版《细胞病理学》,宣称一切疾病均是细胞的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庞大精密的近代医学科学,医学成了学制最长、课程最多的一门学科。<br> 与这种微观的纯生物医学不同的观点,直到本世纪70年代才渐渐被普通接受,最终提出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人不仅是社会存在,有复杂的精神活动,而且还是宇宙中的一部分;疾病不仅存在微观的病理变化,而且还存在宏观的协调不适;医学不仅要研究躯体、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生物机制,而且要研究怎样与社会的、心理活动的人打交道。<br> 《临床交流学概论(第2版)》尽力要从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角度来建立一个颇具规模的体系,以探索与病人的交流,可谓煞费苦心,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这种努力值得鼓励,毕竟在我国进行这方面研究:还不步见,而这样一本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探讨临床交流的书,可能还是第一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