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一定要加强与孩子间的心灵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在亲情的感化下,乐于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从而排解掉一切学习障碍,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天的学习。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实现亲子间沟通无障碍,家长们应做到:
(1)增强理解与尊重,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理解与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对于亲子间的交往也同等重要。孩子虽然在父母眼里还小,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需要被理解与尊重,父母的理解与尊重会让孩子觉得内心温暖、安全、放松,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父母切不可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要以平等的方式,心平气和地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探讨问题、交流思想,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和尊重孩子,这样会有效地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2)不以孩子的成绩好坏论英雄。要知道,分数绝不是孩子的命根子,要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一个学生说自己打80分回到家就会受到“女子单打”,打70分就会受到“男女混合双打”,这样父母对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严惩影响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总是有原因的,对于孩子的成绩父母应持有一颗平常之心,不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孩子,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应当和孩子坐到一起,共同分析真正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掉学习的障碍,让孩子树立信心,有勇气面对挫折,迎头赶上去。
(3)理性地对待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有一些父母不善于将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例如,本来孩子回家晚了,父母对孩子很担心,可是话一出口就变了味:“你又上哪疯去了,放学不想着快点回家。”孩子本想解释原因,可话到嘴边就咽回去了,干脆你骂你的,我做我的,就是不理你。因此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应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应说着说着就激动,音调就高起来,将正常的沟通演变为大声斥责与咒骂,应始终保持理智的平和的态度,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有效减少和避免因方法不当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4)倾听孩子的心声。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应注意少说多听。孩子在学校有些不愉快的经历,回到家就想向自己最亲近的人诉说,此时,父母要做好听众,认真地听孩子把话说完,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或随意给孩子的话下结论,让孩子愿意把父母作为最知心的朋友,无所顾忌地与父母沟通,这样父母就会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及时化解孩子所面临的问题。
(5)父母要勇于向孩子当面认错。对于自己言行的过失或对孩子的误解,父母应主动向孩子认错,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诚意和对自己的平等与尊重。这样为孩子树立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能敢于承担和改正。有效消除亲子间的误解,增进亲子感情,增加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6)多些鼓励,少些斥责打骂。家长的鼓励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着很大的作用,鼓励的效果往往会胜过单纯的说教与斥责,有助于孩子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父母不要孩子成绩好点了就眉开眼笑,成绩下降了就大喊大叫。
(7)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过去说孩子是自己的好,现在不一样了,不少家长总是拿着所有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一个在班里排名30的学生,下一次如果上升到第20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家长很高兴。但是,如果一个第10名的学生,偶尔落到班里第20名,家长就会痛苦不堪。所以,家长不要什么事都比来比去。谁谁谁就比你强,你有能耐就超过他。货比货要扔,人比人要死。怎么让孩子自己去比,怎么比能比出孩子的信心,怎么比才能比出孩子的干劲,这才是我们做家长应该研究的。
展开
——孔子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
——爱因斯坦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赞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