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40044
  • 作      者:
    徐曙光,徐和安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曙光,美籍华人、创业家、企业家。出生于中国山东省乳山市,16岁上大学,23岁考入美国南加州大学,获数学硕士、计算机硕士。后就读商业管理系博士学位。徐曙光先生从26岁时开始担任世界500强百老汇控股公司财务经理一职,29岁任美国百年品牌Santa Anita房地产投资基金公司财务总监,31岁任美国统一投资公司首席运营官,33岁出任美国太平洋之家APH董事长,40岁创立全球著名酒店连锁:格林豪泰。徐曙光先生曾创建并担任以下公司的董事长:美国太平洋地产公司、医疗中心(美国)、格林豪泰酒店以及公寓、纳帕无极酒业、我邀酒科技有限公司、服装生产等。<br>    徐和安,1995年出生于洛杉矶市,在美国读书,从四年级开始就被选到GATE班(Gift And Talented Education,天才班),初中时参加Mock Trial模拟审判,被提名为最佳辩护律师,初中毕业得头等奖(Super GoldAwa rd),高一南加州演讲比赛原创头等奖(Superiority Award),2009年参加南加州华裔学生作文比赛《孔子和教育》,获得第一名。现在就读十年级,业余爱好:绘画、音乐、唱歌、演讲、阅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传奇人物徐曙光先生十多年对子女教育的精彩记录。是一本在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巨大意义的书籍。<br>相比许多家教图书,《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有以下特点:以谈教育孩子“术”为核心,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徐曙光与自己的孩子之间的故事展开,故事以小见大,通过第一人称方式来写,有效展示徐曙光的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br>《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首次提出一些新颖但是同时也是回归传统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br>本章核心是从中国与西方、学校与家庭、父亲与母亲等角度进行对比,提出徐曙光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最后一小章节是“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承上启下,下一章起就来抒写徐曙光的教育方法。<br>《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独立、自觉、自强的孩子。
展开
精彩书摘
    本来这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每天下午我主要处理美国公司的事务,晚上则处理格林豪泰中国这边的事情。有时我偷懒一下,就做不到今日事今日毕,只能拖到第二天……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孩子发给我的日志,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br>    Ashley在日志里这样写:“周末终于能睡个懒觉,可以跟爸爸一样睡到11点起来。”我看到这里就觉得不对了。虽然我没有偷懒,但孩子不会看到这些,她只看到爸爸是上午11点钟才起床的,因此就要和爸爸一样。她甚至认为,11点起床挺好的,哪怕晚上迟睡一点(她也非常喜欢熬夜)。当然,她平常也是不能睡懒觉,因为早上7点半要上课。我们也不允许她晚睡。但无论如何,我显然在睡觉这件事上,给她做了个坏榜样。但是我的实际情况又没办法保证自己做到早睡早起,给孩子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这是我一直在头疼的一件事。<br>    孩子还小的时候,你没办法和她讲道理,和她说明为什么爸爸需要这样的作息。你不可能对她说,爸爸晚睡晚起是因为工作需要。这个在大人看来非常合理的理由,到了孩子那里,他们不太可能理解,他们只会想,为什么我上学,却一定要早睡早起,这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里?<br>    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人非常喜欢喝酒,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到附近的酒馆喝几杯,经常喝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家。<br>    有一天,天空下起鹅毛大雪,积雪把路铺了厚厚的一层。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样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听到后面发出奇怪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放学的儿子。<br>    儿子正顺着父亲的脚印走过来,他的小脸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爸爸你看,我正在踩着你的脚印呢!这多有趣!”<br>    儿子的话让父亲心头一震,他立刻意识到:“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路走,也会找到酒馆的。”<br>    父亲马上改变了行走的路线,向家的方向走去。从那以后,他改掉了酗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酒馆。<br>    这个故事说明,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攀比心理也很重,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只看见父母怎么做,就也怎么做,因此很容易就学会父母的一些坏习惯。此刻,“身教”的重要性,显而易见。<br>    但与其强调“言教不如身教”,我更想突出“身教”与“言教”的统一性。先来说一个我曾不断思考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产生叛逆的心理和行为?<br>    我和我的美国老师以及中国老师都有过讨论,最后我们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改变的,而在这改变过程中如果缺少有效的引导,就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叛逆。例如大多数父母往往喜欢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去读书,去学习,而当孩子没考出好成绩时,父母只会一味批评和数落,而不是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br>    其次就是家长的言教与身教如果不符,孩子也会因对父母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十分不满,从而产生叛逆情绪。例如当孩子在“被迫”埋头苦读时,却看见父母在客厅看电视,闲聊或者外出和邻里打牌。我不是说作为父母不能看电视,不能有自己的娱乐生活,但这些行为如果不注意,往往会让孩子无声无息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嘴巴不说,其实心里犯着嘀咕,时间长了,一有机会就“叛逆”了。<br>    由此可见,“身教”与“言教”的不统一不仅无法培养好孩子,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更可怕的后果。<br>    这里就对父母有一个要求,即不能“两面派”,父母不能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在家里轻松休息而要求孩子去学习。因为在整日的工作中,孩子和父母同样辛苦劳作了八个小时,甚至更多。父母可以在家做家务,但是不能一面自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一面对孩子说:你该去写功课了。<br>    ……
展开
目录
序一  看成功的企业家如何培养下一代<br>序二  德鲁克式家庭教育子女的秘诀<br>导言  共同点亮孩子的未来之灯<br>第一章  父亲的智慧之灯<br>导语<br>我眼中的中国年轻人<br>最棒的父亲就是最优秀的统计学家<br>我只做胜算大的事<br>孩子是我的生命“事业”<br>从小养个“7+2高效人士”<br>身教+言教:给孩子一双翅膀,他就能飞<br>“境教”,给孩子一个天空,他就能飞<br>“修理”出来的责任心<br>读书需要“双赢”(Win—Win)<br>没有“还可以”之说<br>父亲的品格<br>父亲的责任<br>孩子眼里没有“忙”爸爸<br>一份邮件的多重功能<br>第二章  父亲的心灵之灯<br>导语<br>在美国读书<br>公立、私立哪个好<br>兴趣班,父母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br>孩子为什么要读大学<br>父母应该替孩子作决定<br>“专才”不是“偏才”<br>超越分数的学习<br>跳级是一种急功近利<br>听爸爸的,还是听老师的<br>像外国孩子一样有自信<br>“量化”你与孩子的沟通<br>一边休息,一边学习——最佳的学习方式<br>18岁之前,别住校<br>第三章  父亲的希望之灯<br>导语<br>命和运<br>我为什么希望孩子将来从政<br>男孩女孩一样养<br>家庭会议:跨越代沟,连接心灵<br>骨子里的“家族荣誉感”<br>……<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