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麦久,1940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北京市人大第十二届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主委,国家督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顾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田麦久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1964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部。1982年4月,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第一位体育学博士。 田麦久已培养和正在培养教育学、体育学博士59名、硕士36名,高访学者8名,博士后2名,并受聘于苏州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多年来,他积极从事竞技运动训练的实践与研究。1956年获多项全国少年田径冠军,保持男子少年800米跑全国纪录达]5年之久。1984年任总教练,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残疾人奥运会,他训练的平雅丽、赵继红获我国最早的两枚残疾人奥运会金牌。 田麦久是我国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及竞技参赛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主持构建了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体系,提出并创立“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及耐力性项目训练的“翼项系数理论”。在体育发展战略领域,他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重点项目的选择与确定和科技兴体战略实施的研究成果为国家体育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著有(含主编)《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论运动训练过程》《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体育科学研究的程序与方法》《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项群训练理论》《论运动训练计划》《运动训练学》《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竞技参赛理论文集》等学术专著近30部,发表论文论述近百余篇。他的科研成果曾获全国首届“奋进文明进步图书奖”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田麦久于1957年获“青岛市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1991年获“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并获体育界首批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教育专家称号,2006年获德国体育科学学会“金别针荣誉奖”,2008年获德国体育大学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