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培养精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35591
  • 作      者:
    薛涌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哈佛)核心课程改革有四大目标:一、培养全球性的公民;二、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三、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四、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这四大目标,则以核心课程的方式显示出来,所谓核心课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的基础课,也就是通才教育的主干,哈佛把这些核心课程分为七大领域:文化传统与变迁,道德生活,美国,世界中的(各种)社会,理性与信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同时,所有本科生还必须修一门写作课并掌握一门外语。<br>    便敏洪送给新东方员工的教育经典,开卷不读薛氏书,纵谈教育也枉然。<br>    学生通过集中住宿,培养共同的社会理想、公共责任、献身精神和未来领袖之间的凝聚力。以大历史的目光看,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统治世界二百多年,至今仍然主宰美国的政治,还没有退出其全球领导地位的迹象。这样的成就,和其教育能够成功地塑造-代又-代优秀的统治阶层不无关系。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诀窍,就在于实施了没有”教育券”之名的”教育券”制。政府不直接管理大学,而是通过大量的资金支持学生。这等于政府给学生一笔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采购”高等教育。各大学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的胃口,抢到这笔生意,就得给人家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美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在于既通过政府的财政资助保证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又避免了官僚机构对教育的直接卷入,用市场竞争创造了大学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br>    美国的大学受两个传统的影响。一是来自英国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技能,强调教师和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在形式上是以寄宿本科生学院为大学的主体。另一个是德国的研究传统,注重知识的创造,研究院在大学中占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大学集这两个传统之大成,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即强调大学对社会的服务,务实,并有着市场竞争的企业精神。<br>    施莱费尔事件给正在陷入信誉危机的中国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警告:不管你的理想多么崇高美妙,不管你的设计多么充满智慧,制度的设计者不能直接从自己设计的制度中捞取利益。道德上的清白,是思想信誉的基础。在公益与私利之间,没有第三条道路好走。<br>    专制王朝对体现个人主义的勇武一直惧十白,担心更多的不是军队不能打仗,而是军队要造反。所以尚文轻武,军人缺乏训练,甚至到了扛不动自己的口粮的地步。教育精英们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无用文人,遇到危机只会坐而论道,毫无行动能力。最后,中国作为世界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国家,常常被人口只有我们百分之几的小民族征服。这也难怪西方人称中国是“东亚病夫”了。这一传统,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中仍然根深蒂固。这样的教育不改变,中国就还是一个硕大的病夫,中国永远不可能有一个大国气象。
展开
作者简介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晚报》、社科院政治所工作;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右翼帝国的生成》《炫耀的足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草根才是主流》《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一岁就上常青藤》《仇富》《北大批判》等书。他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200多万的访问量,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读者,是思想文化类博客的冠军。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布什当年在清华讲“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正好道出了美国教育的精神,对那些在苏联模式下被当零件锻造而又自以为是的“精英”,是很恰当的一课。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权威主义教育体制和哲学下,掌握别人需要他们掌握的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
展开
精彩书评
    薛涌是当代中国的托克维尔,他的文字与思想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徐小平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教育的新趋势<br>    美国的大学改革<br>    最关键的是一个道德问题:既然大学教育的奖赏那么丰厚,为什么一个不上大学的穷人要为一个上大学的富人的教育纳税呢?这是对政府资助大学的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一般人认为,政府资助大学,是因为从大学教育获益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是社会整体。一个教育水平高的社会,比教育水平低的社会更有竞争力。维德则指出,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的效益实际上是递减的。<br>    如今,全球都掀起了大学改革的风潮。欧洲的大学要引入市场机制、调高学费,中国也有了一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闹。大家改来改去,样板全是美国的大学。<br>    美国的大学无疑是世界上最为优异的。前哈佛大学的一位院长罗索夫斯基(Hen ry Rosovsky)于1990年就宣称:“2/3到3/4世界最好的大学在美国。”经过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大学的空前繁荣,这个比例以今天的标准看恐怕还是低估了美国大学的实力。大部分诺贝尔奖的得主是由美国大学培养并在美国的大学教书。一流的国际学生也把美国的学校作为首选。虽然美国是世界上的独霸,但其GDP最多不过为世界GDP的1/3。除了美国的军队外,很少有美国的一个产业部门在世界上具有如此之大的优势。<br>    但是,美国的大学体制并非没有问题。相反,美国的大学正处于危机之中。危机是什么?如何对应?美国人自己也众说纷纭。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析大学危机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什么是美国大学的理念?保守派和自由派观点分立,争论不休,远非那些虔诚的模仿者想象的那样简单。
展开
目录
    美国教育的新趋势<br>    美国的大学改革<br>    大学战<br>    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br>    美国大学的成就与危机<br>    谁是世界第一名校<br>    美国名校扶贫斗富<br>    大学要培养未来的领导阶层——寄宿学院与中国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误解<br>    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br>    精英会淹没在大学中吗<br>    世界理工科教育的未来——苏珊·霍克菲尔德,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br>    营利大学的崛起<br>    大学:老人的新边疆<br>    怎么教育长不大的孩子<br>    <br>    美国大学的内部运作<br>    美国大学校长的年薪<br>    美国人上得起大学吗——兼论中国如何学习美国的经验<br>    美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br>    在大学中挣扎的言论自由<br>    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br>    美国学者的“转会”<br>    大学选专业:人文学科的价值<br>    博士的年头<br>    学术抄袭与学术规范<br>    美国人大学毕业要欠多少钱<br>    <br>    哈佛、耶鲁及MBA<br>    哈佛政变记<br>    谁来领导哈佛<br>    哈佛校长栽倒在俄罗斯<br>    “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扶贫<br>    走后门进哈佛<br>    哈佛学生选什么专业<br>    在哈佛必须学什么<br>    管理泡沫:MBA的社会史<br>    世界一流商学院<br>    哈佛、宾夕法尼亚大学挑战商学院排名<br>    看看哈佛商学院的6个亿<br>    异军突起的耶鲁商学院<br>    附:关于耶鲁商学院的关键数字<br>    <br>    体育是培养精英的重要手段<br>    用橄榄球来塑造精英<br>    体育:精英教育的主课<br>    运动员统治美国<br>    球星的智商<br>    大学要“酷”<br>    美国大学教练的工资<br>    大学篮球场上的贵族席<br>    体育不能从教育中独立<br>    美国精英大学中的体育特长生<br>    大款玩命——硅谷的新企业文化<br>    教皇的体育与王子的体育<br>    运动员要读书<br>    奖杯文化的变革<br>    人生半途:生活可以重新开始<br>    <br>    教育与社会:多元的教育植根于多元的社会<br>    华盛顿的单身“超女” <br>    女性优越论<br>    移民的美国梦<br>    政治势力与教育机会——美国大学中的亚裔与犹太人<br>    河流与教育质量——美国“教育券”争论之今昔<br>    诺贝尔奖的小镇<br>    你能富吗-一重新界定“美国梦”<br>    没完没了的青春期<br>    难以弥合的南北裂痕<br>    在大学中挣扎的劳工子弟<br>    自以为是的弱势阶层<br>    大学之前的竞争<br>    美国的教父教母热<br>    未来的精英之母<br>    野心勃勃的青春期<br>    硬起来的美国教育<br>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大学申请战与社会服务<br>    美国贵族高中校长的工资<br>    美国的高分复读生<br>    高中生当市长的启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