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站在起点,眺望未来
进入大学校门,我们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从这里,我们开始眺望未来。因为种种美好可能存在的希望,我们禁不住对未来深情追问: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最美丽的时刻?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思路,给未来一条出路,期望可以使你的前程更伟大!你的未来不是梦,在百转千回后的重逢里,与未来同行,与成功相随,人生充满惊喜,世界因你而不同!
路标1:入学
大学的困惑大家都会经历,差别在于有的人很快就走出困惑,有的人一直在迷雾中不停地绕弯弯。同样是四年青春岁月,有的人活得充充实实、清清楚楚,有的人却过得了无生趣、迷迷糊糊;有的人把大学当成混日子的地方,有的人把大学当成梦想的新起点。于是,他们人生序幕的差距就开始在这里悄然拉开了。从现在开始,尊重你的老师,喜欢你的学校,好好与你的同学相处,早早为自己做好准备。现在播下希望的种子,未来收获一个丰收的季节!
大学不是技校
大学就像一艘船,有着美丽的风帆。人人都想登上这艘船去出海远航,但船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了解掌舵的理论,但你不一定能掌好舵;你知道一日三餐,但你还不懂如何获得;你想勇敢地面对风雨,但是这第一次航行,风雨欲来,你真的已经准备好要坚强应对了吗?
大学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人格教育
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填写高考志愿的经历。面对诸多的学校,我们总是选了又选,非常慎重。因为,那一刻,我们填写的已经不仅仅是几行字那么简单,那里面承载了家长对我们的寄托和我们自己无限的遐想,甚至在有些人眼里,这便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当年我在填写志愿时,也是如此。在填写自己的报考志愿时,老师、家长以及亲戚朋友都曾经这样告诫我:“首先要选择一个好学校,如果实在不行,也一定要选一个好专业!”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读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要使自己将来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样才算完成了读大学的使命。
诚然,这种想法有些道理。有谁不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又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成就一番事业?每个年轻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也都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圆这个梦。然而,我要说的是:选择一个好专业固然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你的努力方向,但大学绝对不是技校!在大学里,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绝不仅仅是完成简单的技能教育这么简单!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介绍过她的一次求职经历:
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我向一家用人单位提交了我的简历。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还获得了学校的高额奖学金,综合排名也排在了班里第二名,因此我被这家用人单位通知去面试。我本来以为面试就是与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者相关的主管领导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再有一些简单的技能测验,所以在面试之前,我还特地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自己能获得这个好机会。
第二天,我按照约定的时间下午1点钟准时到了面试地点。进门一看,才发现,原来面试的有很多人,将近二十来个,介绍后发现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学生,立即感觉到了竞争的残酷,但是又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想见识一下这大企业面试真实场景,于是就坚持下来了。
开始的面试程序还在我的意料之中,先是进行了自我介绍,接着是一张考试试卷,里面出了几道开放式的考题。其他的考题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最后一道考题至今还记忆犹新,是问如何完成一项调查研究后的数据分析。说实话,我们在大学课堂中学习的仅仅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操作经验,因此,面对这类面试试题,我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试着完成。
好不容易对付完了笔试,接下来是口试。每一位学生都轮流由考官提问,考察应聘者的临场反应能力。更令人惊讶的是,考官还用英语来随机提问应聘者不同的问题,不仅要求每个应聘者有很高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还要有很好的反应能力和临场组织语言的能力。
原本以为在结束笔试和口试后,这场面试总算结束了,因为面试已经持续了4个小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没想到,考官继续说道:“辛苦各位了,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今晚邀请大家一起共进晚餐,这也算是我们今天面试的一部分。”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晚餐也算是面试的一部分的!四年的围墙生活,我哪里懂得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礼仪!想到这里,觉得想进一家好的公司工作还真只是大学成绩排名前几名就能换来的,还需要有更多的社会能力!
席间,几位考官有意地观察每个应聘者说话、交往和反应的能力。谈笑之间,他们便能发现哪位应聘者比较善于交往,比较会处理人际关系。不善言辞的我自然显得较为笨拙。
这次面试真可谓“惊喜不断”,在结束晚宴后,各位考官又把我们带到了他们公司内部的歌厅,让大家“献歌献舞”。本来在晚宴当中就已经考验了各位应聘者的交际能力,这下就更分出了“高低上下”。我校的同学这次就更加显得拘谨,舞是压根儿不会跳,唱歌也只能勉强唱唱老狼的《同桌的你》这种校园歌曲。而我们的竞争对手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应聘者表现则尤为出彩,她们不仅歌唱得好,交谊舞也是跳得优雅大方。
经过这几轮的“过招”,不用用人单位打电话通知,我自己就给自己划了叉号。道理很简单,如果我是他们,也自然会录用既有名牌大学背景,操作技能、社交能力突出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结果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落选。
虽然这次面试,我失败了,但是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深刻认识到的是:大学生活,真的不单单是每门功课考高分,不单单是努力学习争取获得高额奖学金,这些都是很美丽的光环,但却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多元化的能力。
正所谓不可“一业不专”,更不可“只专一业”。朋友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绝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因为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立体化的人才,要学有专长,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将来奠定稳固的基石。
独立的人格比技能更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不是80后就是90后,个个都是家庭中的“太阳”或“月亮”。虽然有“穷二代”,但也有不少是“富二代”。父母在百般呵护孩子的同时,也就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上大学之前,不曾离开过父母;上大学之后,才首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让父母放心不下。
我读大学的时候,是80后刚开始上大学,那时的学生,比起现在,应该说自理能力还算稍好一些。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让人放心不下”的。我的一名女同学便是其中的一位。
张达来自哈尔滨,是家中的独生女。刚刚入学开始军训,父母亲便心疼自己的孩子。其他同学的家长都是在安顿好孩子之后便先后离开了北京。而张达的父母在我们正式开始军训一个礼拜之后,还留在北京。我们在操场里接受训练,张达的父母就在旁边的树阴下“观摩”。在训练的空隙,父母赶紧跑上前去送水擦汗,嘘寒问暖,并且时不时地跑去跟班主任和训练员交流一下,提议减轻孩子们的训练强度。
起先,学校的老师还表示可以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并特地派班主任与张达的父母做深入的交流,劝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们会对所有的学生负责,并答应会对张达“特别关注”,希望他们能够早日离开学校,以免给其他同学带来思想压力。张达的父母虽然表面上表示非常赞同和支持学校老师,但是却迟迟没有离开北京。
张达父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我们也经常看到张达的妈妈在食堂帮她打好饭菜,等她吃完后再帮她洗碗等情景,一开始同学们还或多或少地议论一下,但是后来,大家也开始慢慢变得习惯了。后来张达的父母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房子住下来,据说他们要等到放心张达一个人生活为止。
在这里,我不想引发一场“张达的父母究竟该不该这样做”的大讨论,更不会多想“难道她的父母不用工作吗”之类的问题,而仅仅是想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引导大家思考一下“大学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独立人格”的问题。
虽然贵为家中的“独生子”、“独生女”,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但是父母不可能跟随我们的一生。他们终有一天会变老,甚至需要我们做子女的去照顾。自私一点讲,即使我们不用费尽心思去照顾两鬓斑白的父母,我们总要自食其力吧?作为社会的佼佼者,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总不会想让自己碌碌无为地过一生吧?既然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就需要在大学时期好好规划。
十年前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流星花园》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不知道有多少校园女生为道明寺的帅气和痴情所迷倒,也不知道有多少同学为杉菜的“杂草”精神所振奋和感动,除了在感叹并祝福他们两个的爱情之外,相信这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更深刻印象的便是杉菜的顽强、不卑不亢的自立精神,这正是独立人格的魅力。
拥有独立的人格,不仅是要从生活上学会自立,能够离开父母的呵护茁壮成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精神上独立,能够独自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这种独立,不单是吃完饭自己要洗碗筷,扣子掉了自己能缝上,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这正是在大学期间我们每个人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大学生活,学习当然还是首要的任务,父母供我们上大学,花费了很多金钱和心血,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每个学生应尽的本分,也是最基本的义务。然而,这绝不代表着学习就是大学生活的全部!
大学,大学,是要做“大学问”的地方。这“大学问”,更多包含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找准目标,完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培养,才是大学生活的重中之重。
……
展开
——摘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
刚毕业时,莘莘学子带着一纸文凭从校园走进社会。同样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同样是在职场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几年之后,有的仍是谨小慎微的“菜鸟”,可能将一辈子“菜”下去;有的则已成为展翅于苍穹的雄鹰。这短短几年间产生的差异,对一个人未来人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未雨绸缪,在汗水中不止攀登……相信有一天你会听到成功来叩门。
——摘自中国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报》关于林少波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