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裁判的经验与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民事案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54492
  • 作      者:
    杨建军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我们喜欢法律方法论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个人进取,但我们近些年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团队的方式展开。这主要是因为,法律方法论这一学科涉及的面太宽泛,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在哲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解释学和法学方面齐头并进。法律方法论对中国学人来说是新兴的学科,如果没有一批人在做,只靠单打独斗很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很多思想包括对国外材料的解读,都需要一些人在争辩中达致理解。没有一个团队之间的相互鼓励,一个人很难说能走得缓远。
展开
精彩书摘
    1.学理性的研究结论,往往属于学者的个性化研究结论,因此与法官角色追求确定性、共性化、法律一致性、强调知识的共性化要求不完全相符。<br>    2.学者重在发现问题,审视、批判现行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而法官重在以现行法律解决当下的具体案件问题,其天职是法律的捍卫者,具有一定的保守性。<br>    3.学者是法律理想主义者,而法官是现实主义者。学者重在创新学术观点,而法官侧重的则是从事实与规范的流连忘返中,发现和寻找案件的有效裁判方案,具有较保守的思维方式。<br>    4.学者注重探求法律的一般运行规律,而法官注重的则是个别案件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具体操作。<br>    5.学者追寻的是知识理性,而法官看重的是实践理性,将制度知识理性转化为司法实践理性,即将纸面的法律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将抽象的法律转化为具体的法律,将社会矛盾与冲突转化为技术和程序化的解决方案。①此外,激进的学者还认为,法学家的“法律方法”是存在严重缺陷的。理论家通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研究结论可以用来指导法律实务工作者。但是实践表明:法学家的方法论研究对法律实务家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并且这一问题并非为中国所独有。表现在:(1)实务家们普遍对法学家的方法论研究漠不关心;(2)实务家们即使去认真地学习法学家们有关方法论的研究,也往往会对这些研究感到失望或不满。
展开
目录
导论<br>一、什么是裁判的方法?<br>二、为什么要研究裁判的方法?<br>三、为什么要通过案例来研究裁判的方法?<br>四、为什么要选择民事案例?<br>五、体例安排<br>第一章 裁判方法与案例研究<br>一、案例研究<br>二、法学案例研究<br>三、中外法学案例研究<br>四、当代中国的案例研究方法<br>五、裁判方法视角下的法学案例研究<br><br>第二章 案例与司法裁判<br>一、法学理论对于案例地位的一般理解<br>二、案例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中的地位<br>三、案例为什么能够影响司法裁判?<br><br>第三章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的前后变化<br>一、《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的数量与类型<br>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的形式变化<br>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民事案例中裁判方法的变化<br>四、《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前后变化的原因<br><br>第四章 司法裁判中的知识观<br>一、知识与法学知识<br>二、规则知识观<br>三、规则知识观在司法中的局限<br>四、司法裁判中的知识观<br>五、司法裁判者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知识观?<br><br>第五章 司法裁判中的哲学观<br>一、何谓司法能动?<br>二、什么是中国的司法能动?<br>三、司法为什么要能动——中美司法能动的比较<br>四、司法能动是否真的必要?<br>五、司法能动是否可能——中国司法“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双重难题<br>六、中国“司法能动”主张的理论贡献<br>七、司法裁判:服从抑或创造?<br><br>第六章 惯例的法律适用<br>一、为什么要从司法适用的角度研究惯例?<br>二、惯例是一种事实而非法律<br>三、惯例可以成为间接法源<br>四、惯例经法官的认可才能够成为法源<br>五、法官适用惯例首先需要识别、认定和审查<br>六、惯例的适用范围<br>七、法官适用惯例的规则<br>八、结语:惯例在现代司法适用中的命运<br><br>第七章 “法理”的含义及司法功能<br>一、学科意义上之法理<br>二、形式意义上之法理<br>三、实质意义上之法理<br>四、法源意义上之法理<br>五、法理的民事司法功能<br><br>第八章 常识、常理与民事司法<br>一、司法常识化与司法职业化的主张与分歧<br>二、常识和常理属于法官的经验知识和司法的必要前见<br>三、常识、常理在司法中的作用<br>四、法官运用常识、常理的限度<br><br>第九章 民事司法中的利益衡量<br>一、利益衡量方法<br>二、民事司法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的必要性<br>三、民事司法中法官如何进行利益衡量<br><br>第十章 合同履行中的人身侵权及民事责任——基于《公报》人身损害赔偿案例的考察<br>一、合同履行中人身侵权案件的类型表现<br>二、不构成合同履行中人身侵权的案件类型<br>三、合同履行中人身侵权的认定标准<br>四、合同履行中的人身侵权责任不同于合同违约责任、一般侵权责任或者特殊侵权责任<br>五、合同履行中人身侵权案件的归责结束语<br>一、本报告的主要观点<br>二、本报告可能的点滴贡献<br>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br>四、本报告的不足<br>参考引征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