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摇篮
(一)红色新闻摄影家的灰色岁月
◎面对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钱嗣杰心底里一种信念油然而生:长大后,我要上战场打敌人。1946年6月,部队开拔的那一天,锣鼓喧天,披戴大红花的钱嗣杰频频向父亲和继母挥别。他没有想到,在10年之后才得以与父亲重聚。
1927年(民国十六年),山东平阴全部被划为战区,各地均驻满军队。由于连年遭受旱、雹灾害,曾经闻名遐迩的“玫瑰之乡”平阴的玫瑰花已经成片枯死,鲜花产量大减。钱乐恩眼见民不聊生,当地生计十分拮据惨状,于是做通父辈和兄长的思想,想到外地闯闯,寻一条活路。恰在这时,他接到在东北黑河一位朋友的信函,建议他到那里谋生。
行前,钱乐恩一一拜谢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这些年来对自己的关照,并一再嘱咐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好好照顾年长的父母,下决心一定在外面好好闯荡,混出个人样。老母亲泪水涟涟,从屋子里拿出几瓶家乡产的“玫瑰酱”和当地酿造的“玫瑰酒”,对钱乐恩说:“三儿呀,在外面也很不容易的呀!你们一家人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特别是你的媳妇马上就要生产了,更需要你的关照……”说着,老母亲拉着儿媳的手,恋恋不舍。
故土难离呀,手拿母亲送的家乡特产,钱乐恩也十分激动。他不由得含泪吟唱起当地流传的《平阴竹枝词》:“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尽管平阴玫瑰栽培历史悠久,始于汉朝。而此时,平阴玫瑰因灾产量锐减,花农难以度日。
上路了,为生计所迫的钱乐恩挑着担子,一头挑着五六岁的女儿钱麟瑞,一头挑着家什,有身孕的妻子钱李氏则在后面紧跟着,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闯关东”路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