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影响,在上世纪我国学术界多数把马克思哲学简单理解为唯物辩证法,即唯物论与辩证法。这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包含二层含义,一是以物质为本体,二是整个物质世界是变化和相互依存的。1991年由王传书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教程》中的《林业辩证法问题》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哲学基础》中的《林业中的辩证法》,1992年由王传书、张钧成主编的《林业哲学与森林美学问题研究》一书共6章,仍有4个章节阐述林业辩证法,现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林业生产的辩证法
林业生产的辩证法既涉及地与树的辩证关系,采伐与更新的辩证关系,还谈及林种与树种的辩证关系,森林资源的单项利用与综合的多层次加工利用的辩证关系。在林业外部,阐述了林业与国土安危的辩证关系,林业与农业、牧业的辩证关系,林业与工业的辩证关系,林业与交通运输的辩证关系,林业与能源的辩证关系,林业与少数民族的辩证关系,林业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全景式展示林业在国计民生的作用和辩证运动。
在“地”与“树”的对立统一关系上,“地”决定“树”的生存状态及其好坏,有什么样的地,就有什么样的树。另一方面,树对地有不可忽视的改造作用,树以群体形式改造和影响“地”的各种因子。
在采伐与营造的对立统一关系上,营造是采伐的基础,采伐是营造的目的之一,采伐依赖营造而能继续,营造依靠采伐而更新,它们的发展公式是:营造一采伐一营造……以至无穷。即实行以营林为基础的合理采伐,以实现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作业。
在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统一关系上,从一定的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角度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似乎互相排斥,不可兼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既有对立排斥的一面,又有协调和解的一面。因为如果不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就难以持久,甚至完全丧失。反之也一样,如果不讲经济效益,林业生产活动就会丧失生命力。人类完全可以通过种种努力逐步清除这种对立,使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在林业与农耕的辩证关系上,不能片面把森林看作农业的障碍,相反,它是农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保障。农业与林业不应互相排斥而应当协调发展。许多国家纷纷致力于恢复森林,发展林业,开展农田保护林建设和农林复合系统实验,以及出现桐粮、枣粮、杨粮等多种间作形式,林与农相得益彰,同步提高,达到矛盾的统一。
在林业与工业的辩证关系上,综观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森林是资本主义初期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发展森林工业取得发展其产业所需的资本和原料,而从推动整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