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松摞崖,婉娈柔童子。《杂诗》其十二
除第一句的“松乔”之外,其他句“松”字皆是指松树,而这些松树意象中的第二、三、四、七、八种,显然具有象征色彩。最典型的是《饮酒》其四“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以及《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把松树作为一个独立的意象加以形象塑造,两诗中的松树意象显然是诗人自己特立卓然的高浩气质的象征。
众所周知,菊意象是陶诗中最富盛名的象征意象。然而,陶诗中“菊”字总共才出现5次(不包括《归去来兮辞》中的一次),其情况如下: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
余闲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九日闲居序》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其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秋菊有佳色,哀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
从上列诗句可见,陶渊明爱菊主要还在于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功能,因为“菊解制颓龄”,所以要“采菊东篱下”并“囊露掇其英”,这与屈原“餐秋菊之落英”同义;囚此,后人所谓的“晋陶渊明独爱菊”以及以菊花来象征陶渊明之高浩品格这些认识,似乎值得重新思考其形成的原因。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史、思想史的接受问题。我们无意也无需否定陶诗中菊花的象征意义,以菊花来象征陶渊明之高洁品格无疑是很恰当的;但是从诗作本身来看,上述的诗句中的菊花意象其实是很难看出有象征意味的,即使有也是很淡的,远不如上面的鸟意象、松树意象的象征色彩浓郁。
我们再看苏轼和陶诗,苏诗本是和陶之作,是他随情境有感而联系到相关陶诗而作;且他贬居惠州、儋州时,也是居无定所迁徙不定,因此他不可能如陶渊明一样能长久钟情于某一物,以致心象熔铸于物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