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家园的诗学探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7295
  • 作      者:
    杨松翼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松冀,湖南城步人,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曾在中学任教十余年,吉首大学任教数年,现为玉溪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大学任教期间,先后承担对“中国文学史”、“大学语文”、“文献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精读”、“诗歌朗诵”等课程的教学。先后在核心期刊《文学遗产》、《中国韵文学刊》、《理论月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苏轼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被誉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苏轼为宋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乃百代罕见全才。“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黄庭坚《跋子瞻和陶》)陶、苏二人对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陶诗”是苏轼开拓的一片诗歌花园的新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把苏轼的“和陶诗”与陶诗进行比较研究,即通过诗源、诗艺、诗思、诗格、诗道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揭示出两位诗人诗歌特质及其异同,探究这两位诗人的心灵奥府,彰显他们伟大的人格与崇高的生命境界,试图以此为正在遭受精神无所止泊、灵魂无所皈依的现代人,提供二方宁静的精神家园。
展开
精彩书摘
    袅袅松摞崖,婉娈柔童子。《杂诗》其十二
    除第一句的“松乔”之外,其他句“松”字皆是指松树,而这些松树意象中的第二、三、四、七、八种,显然具有象征色彩。最典型的是《饮酒》其四“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以及《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把松树作为一个独立的意象加以形象塑造,两诗中的松树意象显然是诗人自己特立卓然的高浩气质的象征。
    众所周知,菊意象是陶诗中最富盛名的象征意象。然而,陶诗中“菊”字总共才出现5次(不包括《归去来兮辞》中的一次),其情况如下: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
    余闲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九日闲居序》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其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秋菊有佳色,哀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
    从上列诗句可见,陶渊明爱菊主要还在于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功能,因为“菊解制颓龄”,所以要“采菊东篱下”并“囊露掇其英”,这与屈原“餐秋菊之落英”同义;囚此,后人所谓的“晋陶渊明独爱菊”以及以菊花来象征陶渊明之高浩品格这些认识,似乎值得重新思考其形成的原因。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史、思想史的接受问题。我们无意也无需否定陶诗中菊花的象征意义,以菊花来象征陶渊明之高洁品格无疑是很恰当的;但是从诗作本身来看,上述的诗句中的菊花意象其实是很难看出有象征意味的,即使有也是很淡的,远不如上面的鸟意象、松树意象的象征色彩浓郁。
    我们再看苏轼和陶诗,苏诗本是和陶之作,是他随情境有感而联系到相关陶诗而作;且他贬居惠州、儋州时,也是居无定所迁徙不定,因此他不可能如陶渊明一样能长久钟情于某一物,以致心象熔铸于物象。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诗源篇
第一节 体式承袭--源远流长
一、拟陶:缘题取意
二、效陶:专意仿效
三、和陶:精神寄托
第二节 东坡和陶--开创新体
一、和陶之始:非始于东坡
二、和陶版本:“黄州本”最善
三、和陶题数:旧说皆非

第二章 诗艺篇
第一节 语词--常言与珠玉
一、炼字:炼神与炼意
二、选词:古朴与自由
三、造语:常言与活语
四、用典:融典与化典
第二节 结构--天工与妙手
一、对偶:自觉性与艺术化
二、句式:常式句与变式句
三、篇章:信手天成与妙构无迹

第三章 诗思篇
第一节 构思--无思与有思
一、观物:悠然见山与皆由直寻
二、感事:宣舒情感与阐发妙理
三、神思:无心出岫与万途竞萌
第二节 表达--无意与有意
一、缘情:自然真切与理性含蓄
二、体物:意会言行与捕风捉影
三、叙事:平铺直叙与夹叙夹议
四、说理:议论自然与议论英爽

第四章 诗格篇
第一节 风格--俗与雅
一、自然: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
二、平淡:仁者的平淡与智者的平淡
第二节 审美--悦神与悦志
一、意象: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
二、意境:澄明之境与灵智之境
三、韵味:简古淡泊与深沉隽永

第五章 诗道篇
第一节 信仰的危机--精神家园的失落
一、道统:道丧与道裂
二、家国:归家与报国
第二节 生命存在的本体追问--精神家园的寻觅
一、人生:体验与过程
二、人格:圣之清者与圣之任者
第三节 心灵的诗意栖居--精神家园的建构
一、生命境界:乐天境界与同天境界
二、精神家园:世外桃源与万古仇池
结语
附录:苏轼和陶诗编年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