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纵隔肿瘤,在胸片上鉴别实性肿物、囊性肿物和血管性肿物比较困难,这是常规胸片诊断限度。在发现病变方面,笔者曾见到有将畸胎瘤误认为主动脉延长弯曲的病例,患者胸片上表现为主动脉与心脏交界上方轻度突向肺野,呈扁丘状影。虽然胸片诊断纵隔肿瘤有一定限度,甚至可发生诊断错误,但胸片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仔细观察注意某些征象,可为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
纵隔肿瘤的诊断,在定位诊断方面胸片正侧位结合是必要的,而且胸部侧位片更有价值,因为单纯正位片上纵隔正常组织相互重叠,影响肿瘤的显示。结合侧位片就避免了肿瘤与正常组织重叠的情况。前纵隔肿瘤的发现容易但定性诊断困难,后纵隔肿瘤定性诊断较前纵隔肿瘤定性诊断容易。中纵隔肿瘤发现和定性诊断均不如前后纵隔。
前纵隔肿瘤中,70%为胸腺瘤;主动脉弓上右上纵隔肿物应考虑无名动脉延长弯曲、甲状腺肿,后者可压迫气管造成气管局限性移位,胸部透视吞咽运动阳性,即吞咽时肿物向上移位;升主动脉与心脏交界处肿物,以畸胎瘤常见;心膈角部位肿物(右)以心包囊肿、脂肪瘤、大网膜疝较常见;中纵隔肿物中,支气管分叉下部可见支气管囊肿,但需与淋巴结增大鉴别;后纵隔肿物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
肿物形状和密度可以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发生在后纵隔的扁丘状肿瘤以神经节细胞瘤多见;肿物中钙化见于肺动脉瘤、畸胎瘤。胸部CT在肺门及纵隔肿块的鉴别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胸片,是诊断肺门、纵隔肿块的最主要手段,在平扫的基础上应用增强扫描,根据平扫、增强后CT值的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可缩小病变疑诊的范围。前纵隔囊性肿物可见甲状腺囊肿、胸腺囊肿、皮样囊肿、心包囊肿;中纵隔可见支气管囊肿、淋巴管囊肿;后纵隔可见神经源性囊肿、膈源性囊肿。通常情况下,囊性病变的CT值在10~20Hu之间,但有的囊液内含有蛋白成分,CT值可高达30~40Hu,与实性肿物不易鉴别,而增强后病变无强化,对于鉴别诊断有帮助。
前纵隔的脂肪性肿物见于胸腺脂肪瘤、脂肪瘤、大网膜疝。实性肿物中,前纵隔肿物从上到下可见甲状腺癌、胸腺瘤、胸腺癌、淋巴瘤、转移瘤、畸胎瘤(绒癌、精原细胞瘤、内胚窦瘤、畸胎瘤);中纵隔可见平滑肌瘤、膈神经纤维瘤、迷走神经纤维瘤、支气管类癌、支气管癌;后纵隔可见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
淋巴结增强后出现环状增强可见于结核、淋巴瘤、肺癌转移;淋巴结增强明显见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不均匀增强见于转移癌。
前纵隔淋巴结增大见于转移瘤、淋巴瘤;中纵隔淋巴结增大见于转移瘤、结节病、淋巴瘤、结核、淀粉样变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