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基于强可持续发展范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34181
  • 作      者:
    张晓瑞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瑞,1976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2004年获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南京大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学位,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3S技术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编高等院校教材1部,撰写专著3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主体功能区已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当前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热点研究课题。《城市世纪文库·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基于强可持续发展范式》以研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为中心,遵循“模型—方法—系统—应用”的总体技术路线,以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模型,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基于遥感和GIS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情景规划分析技术等构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方法,然后在GIS平台上把模型和方法进行综合集成,研发了一套完整的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同时,通过实证应用检验了系统的有效性。由此可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及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实践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当前对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技术方法的研究总体上看还比较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方法。关于规划方法的选择,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单纯的定性或定量方法都无法完成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具体的在规划指标标准化、指标权重赋值、指标综合、开发类和保护类的阈值确定等方面则存在很多方法上的差异。在指标标准化上,有极差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等;在权重赋值上,常用的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如排序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客观赋权法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在指标综合上,用得比较多的是线性加权求和法.当然也有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而在开发类和保护类的阈值确定这一最关键的技术点上,尚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的做法是根据指标综合后的结果进行主观定性分析,以确定开发和保护的分界点。由于是人为确定,规划结果的可接受性、科学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步骤为:
    一是确定评价指标,即确定规划指标体系。
    二是评价国土空间,根据各项指标的数值,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是划定主体功能区,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以及每个主体功能区的位置、范围等。
    四是确定功能定位,确定每个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开发原则和开发时序。
    五是明确政策措施,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包括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环保政策、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政策等。
    前三步是主体功能区规划技术方法的核心所在。目前,国家统一的规划技术方法仍没有正式公布,学术界、各地区都在积极研究并付诸实践。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技术方法也是本书的研究重点所在。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区域规划研究
1.3.2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1.3.3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规划支持系统概述
2.1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2.1.1 决策的概念和类型
2.1.2 决策支持系统
2.2 地理信息系统
2.3 规划支持系统
2.3.1 概念
2.3.2 特点
2.3.3 结构
2.4 PSS和DSS、GIS的联系与区别
2.4.1 PSS和DSS的联系与区别
2.4.2 PSS和GIS的联系与区别
2.5 小结

3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模型
3.1 概述
3.1.1 模型
3.1.2 地理模型
3.1.3 构建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模型的必要性
3.2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模型构建基础
3.2.1 地域分异理论
3.2.2 复杂系统论
3.2.3 强与弱: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
3.3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概念模型
3.3.1 模型功能
3.3.2 模型假设
3.3.3 模型构建与分析
3.4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数学模型
3.5 小结

4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方法
4.1 概述
4.1.1 决策方法基础:多准则决策理论
4.1.2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方法总体步骤
4.2 指标体系构建
4.2.1 构建原则
4.2.2 指标体系建立
4.3 指标数据标准化
4.4 指标权重计算
4.4.1 主观赋权
4.4.2 客观赋权
4.5 决策规则
4.6 生态阻力计算
4.7 情景规划分析
4.8 空间开发效率计算
4.9 小结

5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开发基础
6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开发与实现
7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应用
8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