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地智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39861
  • 作      者:
    高寿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流水潺潺的平常景象中,孔子体味出时事运转、无穷无尽的天地意识。在中国的文化精神传统中,天地观占有重要位置。天道是人道之本,天文为人文垂范。
展开
作者简介
    高寿仙,1962年生,河北省东光县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北京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主任、《新视野》副主编、研究员,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室客座研究员等职。著有《中国宗教礼俗--传统中国人的信仰观念及其实态》、《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徽州文化》、《天启皇帝大传》(合著)等书,发表论文7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的天地智道,内容宏丰,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智道丛书:天地智道》总结出古代天地观的三大类型,即自然的天地观、宗教的天地观和伦理的天地观,剖析了天地结构的三种学说以及天地本源和生成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指出星命术和风水术是古人对养育自己的天地的崇敬、感激和趋急避凶的安全心理与要求,对中国古代天地智道精芜并生的情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荀子代表着儒家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冯友兰先生称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派”,而称荀子为“儒家的现实主义派”。在天人关系方面,荀子与孔、孟的看法有很大差异,但在对命的看法上,却颇为相似。荀子说过:“夫贤不肖也,材也;为不为也,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决定死生者为命,遇不遇亦为命,他曾给命下定义说:“节遇之为命。”可见荀子的思想很合乎“尽人事而待天命”的态度,做不做在人,成不成在命。荀子也很强调积极努力,他提出:“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若夫意志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楚王生活富足,君子生活贫苦,这并不是楚王比君子聪明睿智,而是节,也就是时机、遭遇、命运使然。但是否能学习知识,增长智慧,修养品德,这并不是上天决定的,全在于自己。小人往往把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到的事抛在一边,而羡慕不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否、由命运决定的东西;而真正的君子,则对命运决定的东西看得很淡然,一心一意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获致的东西。君子的这种态度,实际上就是“制天命”,荀子很看重这点,他曾大声疾呼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与孔子所说的“畏天命”、孟子所说的“顺受其正命”相比,荀子的命论更加积极,更加昂扬向上,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没有像儒、墨两家那样继承一个有意志的至上神“天”,而是提出“道”作为自己理论的根本观念。道无始无终,“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一切事物的法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根据,地以天为根据,天以道为根据,道以它本来的样子为根据。道是自足自在的,人力无法改变道,相反,人和万物的一切活动都按照道的规定性进行。人应放弃与道相抵触的行为,坚持无为,顺乎道之自然。老子的这些言论,实际上使“道”带有了“命”的色彩。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天地之运与自然之道
虚幻与现实:中国古代的天地观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应天地:领悟宇宙运道

第二讲 宇宙之象与天人之观
宇宙之象:天地的结构
创世之说:天地的生成
天人之观:天与人的关系

第三讲 问天之术与应天之智
敬天的宗教
星象:对上天启示的索解与顺应

第四讲 地灵之祭与风水之探
对神灵大地的礼敬和崇拜
风水:对大地灵气的探寻与应用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