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97918
  • 作      者:
    徐宝纲[等]编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飞行技术系列: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原理》共分7章,依据国际民航组织中国民航的相关规范,其内容包括:飞行程序的非精密进近、精密进近、雷达进近、区域导航程序、离场程序和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飞行技术系列: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原理》力求全面,并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力求客观、真实、浅显易懂,使飞行学员能很好地掌握在飞行各阶段内使用的飞行路线。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加速流量,同时需要兼顾如操作简便、节约成本等因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飞行技术系列: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原理》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注重实践,既可作为民航飞行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飞行相关考试或自学的参考书籍。
展开
精彩书摘
    1.3名词定义及名词缩写
    1.3.1名词定义
    (1)机场标高(aerodrome elevation)机场标高是指着陆区最高点的标高。
    (2)机载防撞系统(airborne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ACAS)
    机载防撞系统是指以二次监视雷达(SSR)应答机信号为基础的飞机系统,它不依靠陆基设备为驾驶员提供有可能冲突的飞机忠告,这种飞机装有SSR应答机。
    (3)高度(altitude)
    高度是指从平均海平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作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4)区域导航(area navigation,RNAV)
    区域导航是一种领航方法,它能使航空器在导航台站的有效距离内,或在自备领航设备或其结合的领航能力限制内,在任何预定航线上飞行。
    (5)基线转弯(base turn)
    基线转弯是指在起始进近过程中,航空器从出航航迹末端至中间进近或最后进近开始之间所作的转弯,转弯前后的航迹不是反向。
    注:按照各个程序的情况,基线转弯可以规定为平飞或下降。
    (6)盘旋进近(circling approach)
    盘旋进近是仪表进近的延续,是航空器在着陆前围绕机场进行的目视盘旋飞行。
    (7)管制空域(controlled airspace)
    管制空域是指一个规定大小的空域,在这个空域内按照空域分类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8)推测(DR)领航(dead rcckoning navigation)
    推测领航是用方向、时间和速度数据由前一个已知位置向前推算或确定的位置。
    (9)决断高度(decision altitude,DA)或决断高(decision height,DH)
    决断高度或决断高是指在精密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或高,在这个高度或高,如果不能建立为继续进近所需的目视参考,必须开始复飞。
    注1:决断高度(DA)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决断高(DH)以入口标高为基准。
    注2:所需的目视参考是指驾驶员看到的目视实施部分或进近区,应有充分的时间以评定相对于预定飞行航径的飞机位置和位置变化率,在有决断高的Ⅲ类运行,所需目视参考是为特定的程序和运行规定的目视参考。
    注3:为方便起见,如果两种表示方式都用,则可写为“决断高度/高”,简写为DA/H。
    (10)不独立平行进近(dependent parallel approaches)
    不独立平行进近是指对平行或接近平行的仪表跑道同时进近,在相邻的跑道中线延长线上的航空器之间,规定执行雷达间隔最低标准。
    (11)测距距离(DME distance)
    测距距离是指从测距信号源至接收天线的视线距离(斜距)。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飞行程序设计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
1.2 飞行程序设计原则
1.3 名词定义及名词缩写
1.3.1 名词定义
1.3.2 名词缩写
1.4 各种定位方法及定位容差
1.4.1 方位线(径向线)间交叉定位
1.4.2 方向线(径向线)与DME距离弧交叉定位
1.4.3 飞越电台上空定位
1.4.4 雷达定位
1.4.5 GNSS定位
1.5 各种导航设备介绍
1.5.1 中波导航台
1.5.2 航线导航台
1.6 高/高度、超障余度及扇区安全高度
1.6.1 高/高度
1.6.2 超障余度
1.6.3 超障高度/高
1.6.4 扇区安全高度
1.7 飞机的分类
1.7.1 终端区速度分类法
1.7.2 航路分类法
1.8 转弯参数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练习题

第2章 非精密进近程序
2.1 起始进近航段
2.1.1 起始进近航段设计标准
2.1.2 起始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
2.1.3 起始进近航段的最小超障余度
2.2 中间进近航段
2.2.1 中间进近航段设计标准
2.2.2 中间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
2.2.3 中间进近航段的最小超障余度
2.3 最后进近航段
2.3.1 最后进近航段设计标准
2.3.2 最后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
2.3.3 最后进近航段的最小超障余度
2.4 目视盘旋
2.4.1 航迹对正
2.4.2 目视盘旋区
2.4.3 超障余度
2.4.4 下降梯度
2.4.5 使用规定航迹的目视机动飞行
2.5 APV程序
2.5.1 Baro-VNAV的内涵和优势
2.5.2 Baro-VNAV程序特点和航空器机型要求
2.5.3 Baro-VNAV的运行要求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练习题

第3章 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3.1 仪表着陆系统介绍
3.1.1 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及其分布
3.1.2 仪表着陆系统的性能分类
3.1.3 ILS进近程序结构
3.1 程序设计的标准条件
3.2 ILS障碍物评价面
3.2.1 使用基本ILS面评价障碍物
3.2.2 使用OAS面评价障碍物
3.2.3 使用CRM评价障碍物
3.3 ILS各航段布局设计
……

第4章 复飞程序
第5章 离场程序设计
第6章 减噪声飞行程序
第7章 PBN程序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