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政法知识简明读本.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99811
  • 作      者:
    吴佳敏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系列丛书:行政法知识简明读本(上)》是国家“六五普法”推荐读物,全景展示了中国法制的特色,系统剖析了中国法律的精髓。丛书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大部门法,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分别从结构内涵、法律渊源、法律原则、基本特征、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准确、系统、简要阐述。既有从法律体系角度的宏观把握,又有从部门法角度的概括说明;既有简明理论阐释,又有经典案例剖析;既有立法渊源、立法目的考察,又有法律文本重点知识解读。本套丛书内容全面准确、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法制宣传的权威用书,也是广大公民进行普法教育、依法维权的实用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2)有明确的被告。即原告在起诉时,必须指明对谁起诉,明确指出被告人。明确与其发生争议者,指出被起诉者,是原告起诉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具体明确的被告,无人应诉,就无法形成一个争端,人民法院也就无法进行审判活动。
    在我国,行政诉讼被告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因此,原告在起诉时,应列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的名称。当然,如果原告指明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予以变更。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诉讼请求是原告通过人民法院针对被告提出的,希望获得法院司法保护的实体权利要求。它将决定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内容,因此必须明确、具体。事实根据是指原告向法院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根据,包括案件情况和证据。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原告提供事实根据是为了证明存在行政争议,而不是要求原告提供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能对特定范围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决定着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也决定着当事人的诉权范围。原告的起诉若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起诉不能成立,人民法院也无权受理。同时,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受理有一定的分工,当事人应依法向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当原告将诉状递交给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他并不会因此丧失诉权,受诉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已立案受理的,受诉法院则应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
    2.起诉的时间条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要符合起诉的时间条件,即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诉讼,对超过法律规定期限的起诉,人民法院有权驳回起诉。行政诉讼法规定起诉期限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而在于促使其及时行使权利。这样有助于争议的尽早解决,消除行政法律关系的不确定状态。
    (1) -般期限与特别期限
    一般期限是指由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适用于一般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该期限可分为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一般期限与不服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一般期限两种。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因此,直接起诉的一般期限为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服行政复议而起诉的一般期限为15日,即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特别期限是指为行政诉讼法所认可,由其他单行法律所规定的起诉期限。即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不服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法律另有规定的,应当适用相关单行法律对提起诉讼期限的规定,而不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不服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一般期限的规定。这里的“法律”一般应理解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展开
目录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契机,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的高潮(代序)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理念
一、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地位与作用
一、行政法的分类
三、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一、合理行政原则
三、程序正当原则
四、诚实守信原则
五、高效便民原则
六、权贵统一原则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第二章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第一节 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重点知识解读
一、立法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修法亮点
四、典型案例

第三章 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规则的适用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
四、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重点知识解读
一、立法背景
一、主要内容
三、典型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重点知识解读
一、立法背景
一、主要内容
三、典型案例

第四章 行政复议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三、行政复议机关
四、行政复议的参加人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原则
一、合法原则
二、公正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及时原则
五、便民原则
第三节 行政复议基本程序
一、行政复议的申请
二、对行政复议申请的受理
三、行政复议的审理
四、行政复议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重点知识解读
一、立法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典型案例

第五章 行政诉讼
第一节 行政诉讼概述
一、行政诉讼概述
二、行政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五、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
六、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
七、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八、合议原则
九、回避原则
十、公开审判原则
十一、两审终审原则
第三节 行政诉讼基本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一、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
三、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
四、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五、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
六、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七、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与规则

第六章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第一节 行政赔偿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四、行政赔偿程序
第二节 行政补偿
一、 行政补偿的概念及特征
二、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补偿的原则
四、行政补偿的范围
五、行政补偿的方式
附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就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答记者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