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24711
  • 作      者:
    蓝吉富,刘增贵主编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原始宗教对于生命素朴的探索,是每一民族在成长的过程中必有的童稚之梦。尊仰苍穹,俯视百姓烟火,还原国人的心灵图谱。
展开
作者简介
    蓝吉富,台湾南投人,1943年生。东海大学历史硕士。历任东海大学、成功大学、文化大学、辅仁大学讲师、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并出任第一届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现任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宗教系副教授。多年致力于佛教文献的汇集与佛教史的研究,编有《世界佛学名著译丛》(1978)、《大藏经补编》(1985)、《中华佛教百科全书》(1994)、《禅宗全书》(2004)等。
    刘增贵,台湾大学历史系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台北大学历史研究所合聘教授.,曾任该所人类学组主任及副所长、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讲师等。著作有《汉代婚姻制度》(1980)、《法制与礼俗》(2002)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中国: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旨在介绍中国的宗教精神生活和源远流长的礼俗活动。中国传统的宗教精神在于敬天:佛道兴起后,有了新的信仰,道教致力于不死的探求,倾心于神仙世界。佛教则逐渐本土化,终于成为中国式的佛教,以绝对与圆融为思想的特质,高僧代有所出,宗教活动不绝。中国的礼俗则意在亲人:婚礼表示琴瑟和谐,丧、祭表示慎终追远,长幼之伦代表礼法与亲情的结合。年节与民间娱乐均含有陶情怡性、移风易俗的作用。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最亲切自然的表现。《文化中国: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的数十位作者大多受到西方现代教育熏陶,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新鲜观点,读来生动有趣,使人增长见地。
展开
精彩书评
    尽管中国人被认为是宗教气味极淡的民族,但宗教思想仍不断蔓延。本书论述佛教的角度多为国人较少措意,且比较宽广的;道教则就“永生”与“仙道”两个主题来论述道教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礼俗安顿人心于现世生活之上是中国文化的理想之一。本书礼俗部分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说明传统礼俗的特质、丰富的内涵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
    ——台湾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宗教系副教授蓝吉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增贵
展开
精彩书摘
    道教的经典及其内部组织
    道教与佛教一样,都在儒家所象征的现实世界之外,形成“方外世界”,道教模仿、综合佛教与儒家的部分构想,加上中国原有的巫祝、道家、隐士等长远的历史传统,构造了一个道教的神仙世界--它自有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同于俗世的生活方式,都对于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力。当然,道教世界的构成,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道派、不同时代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道教世界的描述只是一幅轮廓而已。首先叙述道藏宝典的完成,其次道教内部的组织情形,这两项都与帝王的宗教政策有关:前者为帝王敕令完成,后者则由政府管理其组织配置。
    道藏宝典的编成
    《道藏》为道教一切经的总称,与儒家《经解》、释家《大藏》鼎足而三,其完成过程更为曲折、内容也远为驳杂,但可以肯定它是中国学术典籍的一大渊薮。道藏的纂修与流传,约可分作三期,才组成《正统道藏》的规模。第一期约从汉末到唐初,为形成期。将东汉前后大量的养生图籍、纬书符谶变造、吸收。东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篇》为道籍早期目录,已达千余卷--书六百七十卷、符五百余卷。东晋前后上清经派、灵宝经派、三皇经派又大量造作,等到南北朝道教统一意识开始出现后,陆修静以三洞的构想综理道教一切经.撰成《三洞经书目录》,再经孟法师、陶弘景整理,为南朝道经的初步构成;北朝则由北周设玄都观,整理《玄都经目》,至武帝敕修,王延校订的《三洞珠囊》七卷,已校出八千零三十卷。
    ……
展开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佛教的输入与本土化
传灯的人——历代僧侣的分类考察
方外的世界——佛教的宗教与社会活动
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绍与分析
仙道的世界——道教与中国文化
慎终追远——历代的丧礼
俎豆馨香——历代的祭祀
琴瑟和鸣——历代的婚礼
礼法、秩序与亲情——中国传统的长幼之伦
新桃旧符——话过年
闲情试说时节事——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陶情怡性、移风易俗——传统社会的民间娱乐
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