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谢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日关于“幽默”的研究综述
1.日本有关“幽默”的语言学研究回顾
1.1 文体论研究回顾
1.2 语用学研究回顾
1.3 心理语言学研究回顾
1.4 认知语言学研究回顾
1.5 其他研究视角下的文献回顾
2.中国有关“幽默”的研究回顾
2.1 黄国春
2.2 陈会中
2.3 梁爽
第三节 文本结构与认知心理的双向探究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
2.研究意义
2.1 认知语言学理论有益于幽默研究
2.2 幽默语言有益于认知语言学研究
第五节 研究构成
第二章 关联理论对中日幽默话语的认知解读——以幽默文本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回顾
1.焦点化理论
2.关联理论
第二节 “偏离”是如何产生的?
1.以《家庭旅馆》为例
2.以《双眼皮》为例
第三节 “关联”是如何产生笑的?
1.以《裤子》为例
2.以《八十一层楼》为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日“幽默”异同探微——对中日语言使用者的访问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2.调查内容和调查形式
第三节 调查结果
1.调查的整体结果
2.关于幽默(1)《家庭旅馆》的调查结果
3.关于幽默(2)《双眼皮》的调查结果
4.关于幽默(3)《裤子》的调查结果
5.关于幽默(4)《八十一层楼》的调查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听话人的识解特征对解读“幽默”语言的制约
第一节 关于识解特征分析的文献回顾
1.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及其维度
2.Langacker关于“主观性”识解方式的论述
3.日本学者关于语言主观性研究综述
3.1 回顾池上嘉彦先生关于语言主观性识解的研究
3.2 中村芳久的“I模式”与“D模式”
3.3 守屋三千代关于“共同注意”的研究
4.中国学者关于语言主观性研究综述
4.1 英汉语言学者研究回顾
4.2 中日语言学者研究回顾
5.小结
第二节 “视像”与中日语使用者的识解特征
1.《雪国》的启示
2.“表象”与“视像”
2.1 “在线(On-line)'’与“下线(Off-line)”认知加工
2.2 “视像”与自我
2.3 不同“识解方式”下的“表象”与“视像”-
3.体验的互动性——“共同注意”与“视像”
4.不同识解特征下听话人对“视像”的解读
4.1 日语听话人的“视像”与“主观识解”-
4.2 汉语听话人的“视像”与其识解特征
5.小结
第三节 “视像”与中日幽默解读
1.“视像”与日语听话人-
1.1 由“关联”引发的幽默
1.2 由“偏离”引发的幽默
2.汉语听话人的“审视”
2.1 由“偏离”引发的幽默
2.2 由“关联”引发的幽默
3.小结
第四节 “临场体验性”与中日幽默解读
1.日语听话人的“临场性’圾“此时、此地”的“体验性”
1.1 “自我投入”与“自我分裂”
1.2 “此时、此地”的“体验性”
1.3 “临场性”
2.日语听话^“此时、此地”的“临场体验性”与幽默解读
2.1 由“关联”引发的幽默
2.2 由“偏离”引发的幽默
3.作为观察者“临场”的汉语听话人与幽默解读
3.1 由“关联”引发的幽默
3.2 由“偏离”引发的幽默
4.小结
第五节 “具身性”与中日幽默解读
1.日语听话人伴随“具身性”感受的“临场体验”
2.脱离“身体”的汉语听话人
3.小结
第五章 末章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
1.听话人是幽默话语分析的“主角”
2.幽默的成因
2.1 由“偏离”引发的幽默
2.2 由“关联”引发的幽默
第二节 本研究对中日幽默不同色彩的印证
1.中国的幽默
1.1 中国幽默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1.2 “铺平垫稳”、“三翻四抖”
1.3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4 “婉而多讽”
2.日本的“幽默”
2.1 笑料的“短、平、快”
2.2 由“共鸣”而发笑
2.3 带有“具身性”的滑稽感
2.4 “无厘头”
第三节 遗留课题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