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找模特儿揭示了美学的定义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 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 其规律的科学。 在十七世纪的佛兰德斯,有一位非常杰出的画家叫鲁本斯。他是欧洲 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其肖像画最为著名。他画的肖像之所以引人人胜 ,不仅缘于绘画技巧的完美,同时还缘于他在作品里表现出了脉搏在热烈 地跳动、目光中充满了生命力、皮肤富有弹性的栩栩如生的人物。2002年 ,他的一幅名为《对无辜者的大屠杀》的作品曾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拍出 了4950万英镑的天价。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鲁本斯的画不仅代表了 佛兰德斯,还代表了十七世纪西欧的绘画艺术。 鲁本斯出生在德国锡根,由于父亲过早地离世,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 。少年时代的鲁本斯曾在一个伯爵家里做侍童,在那种高雅的环境里,他 不仅有机会接受了许多正统的教育,还学会了多种语言,为他日后的绘画 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母亲希望鲁本斯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所以请了当时几位著名的画 家来为儿子指点画技。自身的聪颖好学再加上名师的指点,令鲁本斯的画 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二十一岁时他便获得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 一名正式的画家。 1600年,鲁本斯来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在那里,他一边潜心研究绘画 ,一边精心研究临摹古代艺术精品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画迹。这一阶 段的绘画给鲁本斯带来的不仅是名利和地位,而且还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 受。他对绘画的痴迷已到了在大街上一见到体态丰盈的女子都会拉去做模 特儿的地步。被贸然拉去做模特儿是一件很令人难为情的事情,更何况鲁 本斯画的大多数都是裸体画。可是当这些美丽的女子知道了鲁本斯对绘画 的热爱以及他的人品以后,非但不计较,甚至还很愿意配合。 《三美神》是鲁本斯的绘画代表作。在他的笔下,这些女神都有着健 壮丰满、充满生命力的形体,有着秀丽俊美的面孔,整个形象充溢着激情 与艺术魅力。 鲁本斯善于运用健康丰满、生机勃勃的形象以及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 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由于他所处的是上流社会环境,所 画的女子基本上都是贵妇人,体态丰满,皮肤细嫩,时而端庄,时而可爱 ;而他所画的男子也是以风流浪荡的官宦子弟为题材,生动刻画了佛兰德 斯贵族资产者追求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情趣。 鲁本斯最初的绘画题材来自于基督教信仰,可是这样的题材难免会受 到宗教的制约。为了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构思,他就改以神话为题 材。在那些神话故事里,他的艺术个性得到了完美而毫无阻碍的发挥,进 而使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自从能够直立行走,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创造与欣赏。原始人把颜色 各异的石珠、兽齿、海蚶壳等饰品佩戴在脖颈和腰问,就显示了人类已经 开始了对美的创造和认识。 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从现实的审美角度出发,来辨别其善、恶、美 、丑的一种审美意识,就叫做美学。 人类研究美学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既可以用哲学的方式去研究,也可 以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去探索,还可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人类学以及社会 学的角度等进行研究。 最早把美学纳入科学行列来做研究的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他首次 给美学的定义是“来自感官的感受”,他认为美首先是从感觉上获得的。 到了十九世纪,现代的美学家们将美定义为从艺术、科学和哲学中感知认 知的一种理论哲学。对于审美对象来说,审美的标准不只是停留在观察美 丑的表面,而是从更深一层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它潜在的本质。 小知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言 行及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中。 牧师的玫瑰展示了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美的发现、美的创造 、美的发展及美的规律等。同时,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还研究艺术 里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意识以及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 约翰每个礼拜天都会去附近的教堂讲道。那个教堂不大,但是环境布 置得很好,尤其是四周的墙角,都是用石头砌成的一个个花坛,一年四季 都开着各种颜色的鲜花。约翰讲道的那段时问,正好是玫瑰花开放的季节 。当他每次讲完道的时候,都会有人拿着刚采的花朵别在他的领子上,然 后再围着他问东问西。 有一天,约翰讲完道的时候,周围人群中有一个个子矮小、年龄不到 十岁的小男孩对约翰说:“先生,你衣服上的那朵花真好看。” “你喜欢吗?喜欢的话,我可以送给你。”约翰亲切地说。 小男孩点了点头。 约翰把花拿下来,别在小男孩那皱巴巴的衣服上,问道:“你要它做 什么?” “给我祖母。” “为什么要送给你的祖母呢?难道她生病了?” “没有,我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要我,我只能跟着祖母一起生 活。祖母每天给我做最好吃的土豆饼,教我唱歌,圣诞节的时候还带我去 看马戏团表演。我什么忙都帮不上祖母,她说我年龄太小,什么也不用做 ,所以我想把这朵花拿回家送给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原来是这样,眼前这个小男孩竟然如此感恩!小男孩的话使约翰心里 泛起了一种酸楚,他想起了自己的那些亲人,想起了他们温暖的脸。其实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给予的爱都习以为常,而忽略了怎样去回报。 教堂里的花有很多,每个礼拜天都会有人买花送给教堂。约翰蹲下身 告诉男孩说:“孩子,你做得很对。如果你想要感谢祖母的话,仅这一朵 花太少了。你看外面那花坛里有很多玫瑰花,你再去摘几朵其他颜色的花 来,然后放在一起,会更好看的。”“谢谢先生,我原来只想要·朵,可 是我现在却有了一大束鲜花。”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抱着大把的玫瑰花走了,留下了一路芳香。约翰 仿佛看到那些鲜花从男孩小手上递到祖母手上的时候,祖母那满是皱纹却 又无比开心的笑脸。 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学术界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缺乏一个最 准确、最直观的概念。鲍姆加登曾经阐述过美学所针对的就是感官方面的 研究,美学就是感性学,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全面。后来经过了大量的论证 ,整个学术界形成了三种观点: 1。美学应该针对美本身进行研究。这里所谓的美本身,不是某种事物 单独具有的美,而是所有此类事物普遍存在的美,也就是定义事物审美意 义的参考值。 2。美学所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艺术。美学就是从哲学的角度上来分析艺 术,这在西方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见解。 3。应该把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心理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学术界 把经验和心理列为审美对象,缘于十九世纪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是研究 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研究和解释一 切审美活动,进而把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推向美学研究的中间地带。 对于以上三种观点,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传统观念认为 ,第一种最符合美学研究的本质,外界所有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最后都 依赖于美的本质上的诠释,因此对美的本质的研究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 的。但是现代学者更倾向于第二种,美就是对艺术的阐述和解释,美学等 同于艺术哲学。如果一种事物或一件艺术作品不能用哲学的角度来审视的 话,就无法判定其美学价值。 小知识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著有《道德经 》。 P2-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