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知人论世”
本书旨在评述王国维美学思想,为此,需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正文开篇之前,先评说其人。
王国维,字静安(或庵),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877年生于一个不太富裕的书香家庭,自称“中产人也”(《静安文集续编,自序》)。从小接受旧传统教育,走科举道路。十五岁(1892年)中秀才,名噪乡里。以后,又连续两次应乡试,皆不果。一个聪明绝顶之人,科考却名落孙山,乃是他的兴趣、性格所致。他的弟弟王国华曾说他“一生淡名利,寡言笑,笃志坟典,一本天性”(《王国维遗书,序》)。王国维自己也说,儿时就不喜读《十三经注疏》,而喜欢历史辞章之类,对于“治举子业”所规定之书“用力不专,略能形似而已”(见《静安文集续编·自序》)。由此看来,他走不通科举之路也是必然之事。从此便放弃科举仕途,转而学新学即西学。他步入青年时期,家境已经窘困,无力就学深造,出国留学更无条件,不得不自谋生计,自学成才。二十一岁(1898年)离开家乡浙江而到上海,经人介绍,在《时务报》任校对。他一边工作,一边勤工俭学,到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学哲学、文学、英语、日语等。二十四岁(1901年秋),得到罗振玉的资助到日本留学,学习物理、数学等。第二年秋,因病回国,相继于上海、南通、苏州等地担任教学工作并从事哲学、美学研究。三十岁(1907年)跟随罗振玉入京,由罗振玉引荐在清朝学部总务司任行走之职。其后,又改任学部所属京师图书馆编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图书典籍,转而从事中国诗词、戏曲的研究。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罗振玉亡命日本,王国维也跟随他留居日本五年。从此之后,专治国学(主要是历史学与考古学),已完全失去对西学的兴趣。三十九岁(1916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担任编辑、大学教授等职。四十六岁(1923年),经人推荐做了溥仪“小朝廷”的“南书房行走”。溥仪被赶出故寓而跑到天津后,王国维又被聘为清华研究院掌教,从事教学和研究。五十岁(1927年)自溺于颐和园昆明湖,了却自己的一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