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中,《金刚经》留有取法诸家的痕迹,方家认为“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广川书跋》)。因此此帖很具艺术价值,对研究柳公权楷书形成的过程及发展线索很有帮助。原石碑于宋代已被毁,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837年,60岁的柳公权书并篆额由王起撰的《冯宿碑》,石碑存西安碑林。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是一种向更成熟阶段过渡和发展的“柳体”,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练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果不其然,4年后,《玄秘塔碑》便问世,继而《神策军碑》又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典则。《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64岁时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王世贞云:“柳法道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王澍《虚舟题跋》说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唐会昌三年(843年)立,原碑久佚;此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碑》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此碑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碑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柳公权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颇受器重。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享年80岁,一共臣事7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