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从70年代末计划生育成为国策,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上小学的孩子都已经是第二代独生子女了。国策本身没有错,可是我们的教育辅助设施、社会机构理念的提倡、全社会的行为观念跟上来了吗?
所以,独生子女、隔代抚养都是中国的典型问题,因为在很多西方国家,孩子是跟着他亲生父母上幼儿园、上小学或者社会机构,很少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大。隔代抚养有很多问题,老人让孩子衣食住行全都无忧无虑,老人们的经验确实比我们久远,但是在孩子的人格培养上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本身是独生,再加上隔代抚养,在怎么培养教育上,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还小呢,长大就懂事了。”这个时候就忘了“三岁看老”这句话。我是大学老师,经常看着一些考上我们学校的高分孩子,他们的很多所作所为让我觉得特惆怅。
今天我在这儿,不敢说我懂什么教育,只能说我作为一个女儿,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我就是去分享我的生活经验。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尊严和自由,都希望被尊重,希望有选择权。如果你充分地尊重了他这种权利,他就会觉得快乐。我女儿弹琴的时候就老说,我创作一段和我妈妈、我姥姥的对话,然后她就会自己弄一段小旋律,她在高音区弹一遍,说这是她在说话,中音区弹一遍,说这是妈妈在说话,在低音区弹一遍,说这是姥姥在说话。我妈妈经常批评她,你没学会走就想跑,还想学作曲,老想管着她。我觉得没有必要管她,她知道琴键是怎么回事,自己琢磨出一个情景不是挺好吗?
儿童的天真可以去颠覆世界所有的经典经验,我就觉得在这个时候让她去创造,让她有快乐,在家庭伦理关系中这种爱与和谐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他的心态是健康的,他不仅学习了技巧,同时因为别人的付出而获得了幸福,这个孩子再走到更大的空间中,起码有一个好的态度,我们谁希望孩子出去因为拔尖跟人都起冲突?
孔子为什么说有四种思想方法不能要,叫“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是不要主观臆断;“毋必”就是不要坚持说必须怎么样,要学会变通;“毋固”就是不要停留在思想僵化的状态;“毋我”就是破除自我中心。一个人破除了自我中心,跟别人才能够将心比心,才能和谐。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个忠诚,一个宽恕。朱熹先生就写这两个字,他说“中心为忠”,忠诚不是外在标准而是你心里的底线,“如心为恕”,你跟别人能够换位思考,他人之心无我心,自然就快乐。一个人这一辈子无非打两种交道,一个是跟人,一个是跟事,跟人多一点恕,跟事多一点忠,就是“忠恕而已”。朱子说的道理有时很简单。
……
展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
父母不要把经验过分强加给孩子,孩子生活在未来社会,不是过去。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
小孩子不懂道理,但听得懂故事,用故事教孩子怎么待人处世。
——国学大师叶曼
孩子说谎的背后,都有一个求救的动机。
——心理专家金韵蓉
解决亲子关系问题不是简单地转化亲子;中突,这里面需要智慧和善解人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母亲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健康。
——现代民间著名教育家、王凤仪先生的曾孙女王元五
家庭和谐,五脏六腑就和谐,孩子就会性格平和、身体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程凯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子女做出表率。——老舍之子舒乙孩子厌学的罪魁祸首是家庭教育。
—一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宋少卫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