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现实中,教育的大众化往往带来划一化的后果。如何使面向大众的教育适应个性化的要求,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难题。仅仅依靠变革教学方法,或尽可能因材施教,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教育的根本思想的转变人手,全盘考虑现代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整体变革。提出素质教育,正是要关注个性,尊重差异,并使教育建立在重视个性的思想基础之上,实现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接着,集中讨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界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辨析了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野,探讨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素质,也即哲学与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的认识与社会实践,逐渐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及其动态发展可能性,是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与教育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个体身心特点综合的、内在的及整体的体现,有时也被称为“素养”。其基本内容是精神境界、思维品质、文化涵养和行为规范。广义的素质是遗传性、养成性与获得性的统一。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强调综合利用遗传和环境的正面作用,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想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主动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身心品质的内化及个体精神境界的提高,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理智与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野集中体现在哲学基础及教育目标、模式与进程观的不同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总体思想上是一致的,但素质教育因明确倡导着眼于个体及其发展而更具有现代性,素质教育成立与否的依据,并不在于它是否与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相一致。最后,考察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提出大学素质教育的背景与依据,讨论了大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矛盾关系,揭示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在局限及实践中的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