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不是问题孩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756840
  • 作      者:
    丛敏著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孩子们的问题,每一个都值得成人反思。孩子不是问题的制造者;有问题的,不一定就是问题孩子!
    理解、认同、信任、尊重。
    知名高级教师丛敏大爱从教26年,感动无数学生、家长!
    中国青少年成长问题总汇,首版已脱销!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王极盛,著名作家林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车培晶,作家素素等联袂盛情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丛敏,女,现于大连市第十六中学教书,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二十六载,始终把“哺育学生心灵,唤醒灵魂,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做知识的主人。”做为职业信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从教之余,喜欢用文字与自己的灵魂交谈,与他人交流、分享。发表了小说、散文、教育随笔、纪实文学等百万余字,出版教育随笔集《好学生 坏学生—— 一个优秀教师的忠告》。
展开
内容介绍
    你研究过孩子们身上的那些问题吗?
    一向很懂事的孩子,最近却总是找茬;明明很开朗乐观,如今却总在一个人发呆;分明是数学尖子生,却开始讨厌上数学课;一贯地大大咧咧,却变得时常心猿意马、患得患失。
    如果你掐头去尾、断章取义,那么,你面前的每一个几乎都是问题孩子;如果你寻根究底、系统分析,那么,你看到的将是孩子们面临的一个个问题。
    真正有责任心的成人,会去研究孩子们身上的那些问题。
    知名高级教师丛敏,既是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她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丰厚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贴心关注孩子们学业的进步和心灵的发育;以对孩子们绝对的信任和尊重,使众多孩子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和迷茫。《我不是问题孩子》是丛敏老师从教26年的爱心手札,更是一部现代中学生成长问题实录。让我们跟随丛老师的脚步,正视孩子们身上的一个个或尖锐,或平常,或典型,或普遍的问题,从中找到开启孩子成长之锁的那柄密钥。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对缓解学生心理障碍有很大帮助,希望更多的学生朋友可以看到。
    ——中央电视台某心理访谈节目
    
    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丛敏老师的教育事迹让我们看到了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发展路径,她的成绩,证明了这个路径的科学性。
    ——王极盛(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
    
    这本书对学生如何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矛盾,提高学生的情商、智商都很重要,同时也帮助家长知道如何更好地做父母。
    ——林夕(著名作家)
    
    这是一本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的著作。
    ——车培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对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发育,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使孩子更了解自己,促进和改善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本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做法。
    ——素素(著名作家、散文家)
    
    我的孩子是丛敏老师的学生,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丛老师会有办法的!”
    ——郑文洲(学生家长)
展开
精彩书摘
    逼出来的坚强
    力元、力文是一对孪生姐妹,长得极壮实,她们身上没有一点现今孩子们身上常见的娇气。
    “还是两个孩子好啊,有了做伴的,才这么健康、自立、快乐。”每当遇见了她们的妈妈,我都要感慨一番。
    “唉!这和两个三个无关,关键是你得对孩子放开手脚,让他们早日自立,这点我深有体会,否则,这两个还不把我累死气死。”她们的妈妈还对我说,两个孩子刚满7岁,她就让她们学煎鸡蛋、炒米饭。一开始厨房被她们搞得一塌糊涂,她忍受着。第一次,鸡蛋煎煳了,饭没炒熟,但两次、三次后,她们就学会了,厨房也被收拾干净了。
    这样的妈妈真不多见。现在的妈妈,对孩子基本上实行三管:管吃、管喝、管穿,孩子们都被宠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了。
    力元、力文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训练班,每天放学后五点去,七点回,从来不用妈妈爸爸接送,都是姐妹俩结伴同行。
    “看到别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接送,心里面平衡吗?”那天,我忍不住问她俩,毕竟她们才14岁。
    “习惯了,老师。爸爸是总经理,妈妈是处长,都忙得不可开交,哪能劳他们大驾,还是自己走吧。”
    接着她俩就向我诉起了“苦”。
    她们说,从她们上学前班起,爸爸妈妈就让她们自己带钥匙回家。有一天,她们俩怎么也打不开防盗门的锁,三道锁,越打越打不开。一身汗水之后,她们只能站在门外等,足足等了4个小时,妈妈才回来。她们一看见妈妈,就咧嘴哭了起来。妈妈却笑眯眯地逗她俩:“怎么样?整天看动画片、恐怖片,对恐怖那么钟情,这次有了亲身体验了吧。”妈妈的话气得她们破涕为笑。妈妈还嘲笑她俩是笨蛋,都6周岁了,还不会开门,气得她俩练了一星期的“开门功”。
    最使她俩难以忘怀的是小学三年级的一次遭遇。那天,天突然下起大雨,雨下得好大好大。由于雨来得突然,她们姐妹都没带雨具,就和一些没带雨具的同学一起等家长来送伞。等啊等,眼见着身边一个个同学都被家长接走了,天也黑了,还是不见爸爸妈妈的人影儿。她们知道爸爸工作忙,不能来了,可妈妈为什么今天也不来啊?再忙也得来,今天特殊,天公突降大雨啊。
    最后,腿都站酸了,妈妈也没盼来,咬咬牙,姐俩一边埋怨着老妈不仗义,一边冲入雨帘中,冒雨跑回了家。可想而知,她们被淋成了“落汤鸡”。妈妈那晚回来得非常晚,妈妈说她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
    “妈妈,你不去接,也应当派人去接我们!我们不仅衣服湿透了,心也给泼凉了。”
    “谁给你们定的规矩啊?我不去接你们,是锻炼你们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有什么可伤心的啊,你们这不也回来了。”
    想想老妈说得在理,虽然心里还是不舒服,但以后再遇上类似的事儿,她俩就不再去指望父母了。她们会很好地处理应付过去的。
    力元、力文告诉我,不仅是对生活上的事儿,就是解题、作文什么的,爸爸妈妈也很少为她们点拨。有时,她们都憋得落泪了,爸爸妈妈也不搭理,直到她们自己设法解出来为止。
    听了力元、力文的诉“苦”,听了她们妈妈的关于育女的只言片语,我深深地感到:这姐妹俩的坚强是被逼出来的。
    现如今的父母,没有不重视子女教育、不希望子女将来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可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只全神贯注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以为只要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或者认为先抓学习,别的以后再说。其实,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孩子的性格及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一时的考试成绩。
    是它们救了我
    方玲上初二时,妈妈死于心衰竭。在方玲妈妈离开人世后的那段时间,班主任吕老师的心没一日安宁。方玲是个学习成绩好、品行端正、重情义、较为脆弱敏感的学生。吕老师担心,她受不了这人生的变故,从此一蹶不振。意外的是,消沉几日后,方玲就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还安慰因丧妻而沉溺杯中酒的父亲。中考,方玲考取了本市一所极难考取的重点高中。
    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孩子,一个童年生活充满关爱的娇滴滴的女孩子,面对如此重大的变故,能有如此的承受力,让人折服的同时,更想知道她沉静外表下的内心,更想知道她与她母亲相亲相爱的背后故事。接到方玲被录取的通知,吕老师拥着方玲在校园的运动场上兴奋地转了一圈。
    “方玲,能告诉我,在痛失母亲后,你是怎样从情感的低谷中挣扎出来的吗?”“这重要吗?”“很重要。”说出“很重要”三个字,吕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方玲也扑到吕老师的怀里,嘤嘤地哭了起来,她们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此刻,吕老师更能感觉到,这颗过早经受风雨的心,是怎样地克制着忍耐着啊。然而,她还是挺了过来。
    哭了一阵,方玲就要与吕老师道别了。
    “你还没有告诉我!”吕老师向着方玲的背影大喊。
    “我明天再告诉你,因为这太重要了!”哭过后的方玲如一枝被春雨润泽过的百合,在阳光里轻盈地飘过。
    第二天,方玲一大早就敲开了吕老师的房门,把一个嫩绿封皮的笔记本递到了吕老师的手上。不用问,方玲在向吕老师讲述她的“谜底”了。吕老师打开本子,从头翻到尾,也没看见一段有关方玲怎样克服这段人生挫折的描述,只是一本格言警句。有好多的警句格言被用红色笔、黑色笔、蓝色笔做了不同的记号,特殊的记号让人迷惑。
    在吕老师好奇目光的追问下,方玲郑重地说:“老师,不要小看这些格言警句,是它们救了我。”
    于是方玲讲了一个让吕老师重新审视格言的哲学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故事。
    方玲的妈妈珍爱方玲胜过自己,妈妈也是她生命的支柱。妈妈的离去,使她觉得自己的心都被带走了。一段日子里,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为从悲伤中走出来,她读书,但读不进去;看电影电视,也看不进去。总不能就这么让痛苦包围自己啊,妈妈临终前可是握着自己的手,叮嘱自己只要考取好成绩,只要将来活得好,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她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为告慰妈妈的在天之灵,方玲必须尽快让自己从悲痛中走出来,她想向爸爸讨方法,可是爸爸比她还消沉。无法排遣的时候,方玲就到大小书店去逛,希望能买几本帮助她升学的好书。这个时候,她看到了一本名人名言录。以前,方玲不大将这类书放在眼里,妈妈曾经希望她看看这类书,她说太小儿科,现在看见了这书,不知是因为妈妈曾提起过,还是因为自己的无助,方玲买下了它。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生的喜悦在于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
    ……
    而今这些似曾相识的格言竟使方玲眼前一亮,也就是这一瞬间方玲觉得这些格言不是格言,而是一幅幅画面,一个个路标。在这些格言组成的画面路标的导引下,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从那天起,方玲准备了一个本子,开始抄写一些对她摆脱困境最有帮助的格言。每当自己动摇徘徊的时候,她就看看这些格言,大声地读这些格言。渐渐地,方玲的心平和了;渐渐地,方玲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
    “我是在格言中,找到了那些意志坚强的人;又在意志坚强的人们的注视下,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是的,我们平时想得太多的是流行歌曲和电影明星,但在我们遇到坎坷和挫折时,千万别忘记了格言警句,它们才是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75分的班长
    那年我刚由中专转入市郊中学,可能是想考验我吧,一到该校,校长就要我做二班的班主任。
    ……
    没有熟人,不能细问二班的情况,但从同事们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来看,我想这个班的情况可能不太好。
    “这班的班主任调走了,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正式的班主任,自然有点乱,没什么大问题。”校长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紧张,尽可能地安慰我。
    见了这班的学生,我的心就凉了——还有点乱呢,哪有头次见新老师就有说有笑还吹口哨的,校长还在身边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么个乱摊子总得收拾,经过几次调查摸底,我决定改选班委。班长是一个班的关键人物,我决定用一节课时间来民主选举出新班长。初来乍到,我不知道谁真正能胜任,但我想只要能配合我管理好这个班就行了。至于他学习成绩如何,是否守纪律只有等以后再说了。
    竞选班长那天,我要求学生们无记名投票。结果是班上一个叫任勇的男生得票最多。这个任勇,我上任的第一天,就听校长说过他。说他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就是学习成绩差,协助我搞个卫生劳动什么的还勉强。我明白校长的言外之意,该生不能委以重任。可眼前任勇却得票最多,在竞选前,我已宣布,绝对按民主选举结果产生班长,话已出口,怎么收场?就硬着头皮走下去吧。
    为了稳妥些,我找了几个学生调查:你们为什么要选任勇做班长?“他公正,敢做敢当,还有条理,还乐意帮人,从不歧视差生,班上那几个调皮的,都听他的。”我又找到了任勇:“大家都推选你做班长,有信心做好吗?”
    “老师……老师……还是让别人做班长吧,我学习成绩不好,三科平均才75分。”任勇的提醒,使我不由得又翻了翻他的成绩单。是不理想,有三十几个学生的成绩在他之上。但我话已出口了,学生们又说出他那么多优点,连校长也不否认他有一定的能力,就让他做班长吧。一个老师说话是否算数,可是学生信任的关键啊!
    “任勇不能做班长,我们想让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想到,宣布任勇为班长的一个星期后,任勇的父母就找我了。“不是我任命的,是学生们选的,这说明你们的儿子有能力,在学生中有亲和力,你们应当高兴啊!”无论我怎样劝说,任勇的父母就是不答应。最后,我只好妥协地说:“我已在班上宣布任勇做班长了,就算帮帮忙,让他做一年班长吧。”可能是体会到我的苦衷,任勇的父母不再说什么了。
    “任勇做班长了?”后来校长问我时,我不知怎么回答,只含糊地笑了笑。看来,任勇这个班长当得让我更不轻松了。但事已至此,我也只有放手一搏了。
    “任勇,同学老师都信任你,你可一定要把这班长当好啊。”我的时常叮嘱,想必也给了他压力和动力,这个班长他就当得分外仔细。唯班级唯老师之所想,都有些公而忘私了,省去了我不少的心思。
    任勇当班长的那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夺得了同年级的冠军。任勇在运动场上镇定有序的指挥,使其他班的班主任老师们羡慕不已。
    “你怎么有这么个好班长啊,抵得上老师的作用了。”
    “你班的班长比老师还关心班级啊!”
    运动会后,任勇的总结,更使我感动。原来,班上以前从不参加活动的学生,这次都主动承担了项目。为了运动会取得好成绩,任勇背着我,每个休息日都召集班上的运动员们来校训练。
    自然,因为任勇,我班的纪律好了,各项活动成绩都名列学校榜首。“任勇,我很担心你和咱们班一些学生的成绩,学生要以学为主啊!你这个班长不错,但我怕一年后,你父母不让你当了……你的学习成绩要好些才行啊。”每每我说起这样的话,任勇的脸都红红的,我就不大忍心深说了。当年的期末考试,我们班语文、数学、英语的三大主课的平均成绩均为年级的榜首,很多以前不及格的学生这次及格了,很多以前成绩没上优秀的学生这次都上了优秀了。然而任勇的三科平均分仅增加了两分,数学成绩更差,在班上的平均分以下。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任勇很消沉,他一直在逃避我。
    开家长会的前一天,任勇向我递了辞职信。“老师,这个班长我不胜任。不过老师,我努力了。”面对我询问的目光,任勇的泪一串一串地流个不停,我的泪也汩汩而下,我想对任勇说些什么,可张不开口。
    “老师,任勇不当班长了吗?”任勇辞职的当天晚上,班上有个叫张有春的学生就跑来问。张有春这次考试都及格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石破天惊,据说以往他每科分数都在20分左右徘徊。因为他的成绩,同学们送给他绰号“张有蠢”。“我能及格,都是任勇给我鼓的劲,任勇每次背课文背单词都叫上我。”那晚,直到得到了我还继续让任勇做班长的承诺后,张有春才肯离去。
    那一夜,我失眠了,睁眼闭眼都是任勇的影子。
    第二天的家长会,我请来了校长,也让任勇参加。这次家长会上,我在向家长们讲述了班级情况、公布完分数后,搞了一个讲座,叫做“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我向家长们讲了任勇的故事,最后,我说:“任勇的学习成绩没得高分,但他的能力却打了极高的分,若没有任勇,我们班不会由差班一跃成为好班。为此,我感谢任勇,感谢任勇的父母培养了这么个有能力的儿子。”说完,我分别向任勇及任勇的父母深深地鞠了一躬,任勇和他的父母也向我还了一躬。这时,整个会场掌声雷动,校长也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的双目湿润了。
    接下来,家长们讨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培养孩子能力的内在联系,家长们最后达成一致认识:学习成绩好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孩子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
    当然,家长会后,任勇的父母没有向我提及要任勇不再当班长的事了,似乎是希望我能同他们一起,找个突破口让任勇的成绩提高。
    后来,任勇中考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在普通高中毕业后任勇只到了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就读,但任勇一直都做着班长。医专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公司做推销员,听说做得非常出色。每年的春节,他不是亲自看我就是给我寄贺卡。每次见面,我们都会说当年竞选班长的事,事情虽已很久了,我们却依然激动。
    “老师,我一辈子都感谢您。”
    “不,说谢的人应该是我。”
    名门之后
    王亚辰,她的名字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不是因为她是华罗庚的重外孙女,而是她的认真和朴素。
    她非常喜欢笑,初到我班来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位子上,很怕羞的样子。那时我还有些担心,这个名门之后到底会怎么样?后来发现这些担心纯属多余,等到回答问题时,她会把手举得高高的,且声音洪亮。她的思维很活跃,回答问题总是另辟蹊径。
    在我教她的这段时间中,我没看见她穿过什么时兴前卫的衣服,几乎没看见过她吃零食,比如雪糕、冰激凌什么的。
    “别的同学都吃,你不想吗?”有一天我忍不住地问。她笑着摇摇头说:“习惯了,姥姥、妈妈从小就规定我不得随便吃零食,那样既不利于健康,又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那天,她告诉我,她看上了一本书,去转了几天,也不舍得买。因为那本书的价格她觉得太贵了,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她舍不得。我知道,她的爸爸妈妈都是高薪阶层,她多数时间都住在姥姥那儿,姥姥是一所重点高中的退休老师,姥爷退役前是一个军分区的司令员。她能这样为父母、为长辈着想,我觉得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点也没有一些“名家子弟”身上常见的毛病。
    一次,我一时兴之所至,就向一位来听课的老师介绍:“她是华罗庚的重外孙女,很优秀。”课后,她红着脸对我说:“老师,太姥爷是太姥爷,我是我,我敬佩太姥爷,要做太姥爷那样的人,但不需要用他老人家的声名来博得别人的青睐。”
    这是一个14岁孩子的思想境界,在她面前,我黯然。
    我不敢轻言她将来会有如何的成就,但从她现时的品质和潜力来看,应是绝不会给她的家庭“丢人”的。同时,我也要提醒那些有很好背景和条件的家庭中的长辈及子女,前人的任何荣誉、成就都只是后人的一个起点,真正的“传家宝”只能是做人的优秀品质,而绝不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三天记住新面孔
    一日去朋友家,朋友同儿子的一番谈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妈妈,在英语班里,有两个学生的情况我还不熟悉,明天我准备主动去要他们的电话号码。”
    “没关系儿子,你已经记住了新面孔了,电话号码可以不急,今天毕竟才是你到英语班的第六天嘛。”
    “可我也得把联系电话要来啊,不能等到下星期。”
    看出了我对他们母子谈话的好奇,朋友就告诉我,她要求儿子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不容忽视,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被她视为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儿子还在上幼儿园时,她就要求儿子,每天记住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向她汇报。第一天汇报名字和穿着,第二天汇报小朋友的举止和语言,第三天汇报来接小朋友的家人的情况,第四天后,就得向妈妈讲他记住的小朋友有什么爱好、性格,自己有无可能同这些小朋友成为好朋友,不能成为好朋友该怎么相处。等儿子这些习惯养成后,朋友就对儿子的要求加深,三天要记住新面孔,一个星期内要记下他想联系的人的电话。
    “这很重要,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
    朋友真有远见啊!我非常受震动。我想起了我教过的学生,好多在一起学习三年了,还没有说过话,有好多学生从家长那里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不要再去想其他的,那样会分散精力,在读书期间,全部精力都要用到学习上,其他能力等到走向社会时再说。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则侧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能使一个人全面发展,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二则等到性格定型了,再想培养锻炼一些能力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贵族与平民
    因为最近做生意很忙,外出频繁,妈妈把茵茵送进了一所私立学校。可是每逢双休日,茵茵都对妈妈要求说,要么最早一个接她,要么最后一个接她。茵茵的妈妈一直纳闷,女儿这样要求到底为什么?
    那天有事情,茵茵妈妈只好比往常晚了一点接茵茵。茵茵妈妈是“打的”去的。“我先走了。今天,我妈妈的车坏了,只好‘打的’来接我了。”茵茵妈妈听到茵茵对一个同学这么说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女儿一直要求她最后或最早一个接,原来是怕人家说自己没有车啊。没想到女儿小小的年纪,竟这样爱慕虚荣。茵茵妈妈很为女儿担忧。
    在接受了私立学校实际是贵族学校,把孩子送到这里只能助长孩子的攀比风气的劝告后,茵茵妈妈将茵茵从私立学校转到普通学校。
    在普通中学里茵茵很孤独,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同学们都不喜欢同她在一起。她一讲话,张口闭口的都是她家有多少钱,她妈妈、舅舅怎么能赚钱,她爸爸是厂长,奶奶是医生,奶奶开了个牙科诊所,奶奶的诊所如何如何地有钱。张口谈钱,闭口谈钱,同学们都烦茵茵说话。
    那天,茵茵很自信地参加了班长的竞选,她想自己学习成绩好、漂亮、家中又有钱,一定会在竞争中占优势。不承想,她却落选了。茵茵很伤心,但是茵茵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毛病,是同学们在嫉妒她富有、漂亮、学习好。她想这没有什么,自己不怕失败,下次再来,即使下次竞选再失败了,自己也没有错。茵茵固执地认为,嫉妒是另一种形式的肯定!这样茵茵就越来越狂妄,她更加炫耀自己了。同学们就更不能接受茵茵,茵茵也更孤独。
    没过几天班级开班会,内容是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的苦和痛。茵茵走上讲台讲述了在这次竞选中她如何地努力,可是失败了,她如何伤心,痛定思痛,她认为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嫉妒她,她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茵茵在讲述时,班级里一片哗然,茵茵一讲完,就有很多学生站起来反驳。同学们说,谁也没有嫉妒茵茵,是她自作多情。他们不选茵茵,不喜欢茵茵,只是因为不能容忍茵茵的高高在上,处处炫耀自己,处处觉得自己有多么高贵,总把自己与大家隔开。
    同学们的言辞很激烈,茵茵哭了起来。茵茵等待着班主任老师的最后评判。班主任老师在总结中说:茵茵学习很刻苦,很有上进心,还喜欢助人,这些都很难得,但是茵茵有一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太喜欢张扬自己了。张扬自己没有什么不好,比如,张扬自己的敢作敢为,张扬自己的爱憎,张扬自己的意志力……这都是应该的,但是过分地张扬自己的有钱有势,这就是虚荣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很重要,学生不应过多关注权力、金钱什么的,更不应过分地张扬家里的钱、权,这样肯定会被孤立的。就是成人也不必去炫耀这些东西,钱是很重要,但精神的东西,永远也不能用物质来衡量。这是真理。
    这次班会,茵茵受到了巨大的触动:在以往的贵族学校中,她怕那些家里更有钱的同学瞧不起自己,在普通学校中她又开始瞧不起别人,自己的心态怎么就摆不平呢?以后的日子里,她不再炫耀自己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就逐渐得到了改善。在后来的竞选中,茵茵被推选为学习委员。
    创造你自己
    有次班会,我让学生们讨论的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主要是想借助讨论摸摸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如我所料,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最喜欢的不是什么格言、思想家、文学家等,而是喜欢时下走红的歌星影星,还有就是一些球星们。
    “请问你们谁能成为王菲那样的大牌歌星,巩俐式的大牌影星?”我的问题一提出,活跃的课间就不再活跃了,有很多学生在意味深长地笑,还有几个学生在吐舌头。
    “你们知道大凡有成就,能够立足社会的人们,包括你们崇拜的球星影星,在你们这个年龄,在做什么吗?”
    “贝利在拼命地踢球。”
    “张惠妹在打工练歌。”
    ……
    几个学生一牵头,大家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班会又进入一个新主题了,那就是大凡能立足社会的人在12岁到18岁间,都在干什么?学生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一时间,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政界到商界,从艺术界到体育界……学生们将名人们的成长史都一一挖掘出来讨论。
    在学生们讲完所知道的名人成长经历后,我又问:“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是有目标。”
    “是有远大的理想。”
    “是不怕吃苦。”
    “是有自尊。”
    ……
    学生们回答得五花八门,大都是“标准答案”之类的套话。
    “你们说得不错,可都没谈到点子上。这些能够成为名人的人,在你们这个年龄段上,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创造自己。”
    我的话又一次使沸腾的班级沉默了,有很多学生在念叨着“创造自己”、“创造自己”。
    “是的,是创造自己。”我对我的学生说,“一个人不学会创造自己,就无以创造世界,一个人不创造自己就无以创造辉煌。这创造的关键期,不是在青年、老年,而是在少年时期。想一想,歌唱家们为了演唱,一首歌要唱几百遍;想一想,文学家们为了写出鸿篇巨制,要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想一想,政治家们要能使社会进步,国泰民安,要有超凡的勇气,宽阔的胸襟;想一想,球星们,要将球打好踢好,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天分,刻苦训练……这些都是在创造自己。将自己创造好了,也就创造了社会,创造了辉煌。”
    我讲得很激动,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老师,还是树立目标在前啊,因为只有树立了目标,创造自己才有方向,才有模式。”一名学生开始反驳我。
    “是的,有目标,就去按目标塑造,可是大家想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人生随意性很大,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自己最初设定的人生目标,更多的时候是在目标前后左右徘徊;更多的时候,是在目标之外另辟蹊径。但是这都不影响我们创造自己,我们要把自己创造成有知识、有能力、能适应社会的人。”
    我讲完后,班级里瞬间沉默,接着就响起如潮般的掌声。
    无论你知道将来自己要干什么,还是不知道干什么,命运使你成为大树也好,小草也罢,都别忘创造自己。只有早早地创造自己,到时才有位置。
    还?击
    初秋的一个夜晚,我接到好友王姐的电话,王姐在电话中告诉我,她的小翔终于会说“不”了。因为兴奋,王姐将小翔说“不”的过程说得很不连贯。但我已对小翔说“不”的始末清楚无疑了。
    自小翔上初中起,王姐就为他操心。小翔是个腼腆的孩子,在学校经常受气,动辄就被班上那些称王称霸的孩子打哭了。可气的是,班级的其他男生女生也爱拿他寻开心,原因就是他“软”。
    到了初二,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了。初始,王姐到校去找过老师几次,又找那些欺负他的学生评过理,甚至还找过那些孩子的父母,但结果都不理想。相反,有的学生竟向小翔公开挑战:“哎,你妈不是能来找吗?我就骂你了,打你了,让你妈来找好了。”就这样小翔在班上一直过着“被压迫受剥削”的日子。
    一天,在闲聊中,我向王姐讲了我教侄女囡囡学会还击的故事。不知是生理原因还是饮食起居所致,囡囡是个肥胖的孩子。为了减肥,囡囡报了一个羽毛球班,可班上有几个男生女生总拿囡囡的胖寻开心。“肥猪”、“胖牛”叫得囡囡不想再上羽毛球班了。囡囡的妈妈也试着找那些“欺负”囡囡的男生女生理论过,可囡囡的处境并没得到改善。囡囡的妈妈又去找羽毛球班的老师,老师狠批了那些男生女生。然而,在沉默了一两天之后,这些男生女生又向囡囡挑衅了。无奈囡囡只得准备退出羽毛球班。
    我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囡囡和她妈妈说:“退出羽毛球班是小事儿,但是若不学会解决不利于自己的问题,一切依靠父母,一切逃避,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没有什么好处,囡囡也可能由此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囡囡的爸爸和妈妈听了我的话更着急了,向我讨教如何改变囡囡。我说让囡囡学会“还击”。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该打就打,该骂就骂。那天,为了实施“还击计划”,我陪囡囡参加了羽毛球班,当两个高大的男生又骂起囡囡“胖牛”、“肥猪”时,囡囡高举着羽毛球拍,对着他们的屁股、腰、腿就抡了过去。挨了打的男生虽也骂声不绝,还扬言要教训囡囡,然而,从此囡囡在羽毛球班上再也听不到“肥猪”、“胖牛”的骂声了。
    说得残酷一些,弱肉强食是动物的本性。有时,人反击的力量大小决定着他的生存空间的大小和生存的能力,学会还击、学会说“不”也是培养自尊、自信的一个途径。
    小翔听了我的故事,当即就表示他要“翻身”。他要学会说“不”,他要学会“还击”,改变他在班上的地位。
    前天下午自习课,小翔的班主任老师有事,让班长临时照看。班里自然是乱成了一锅粥,为维持纪律,班长就点名批评讲话疯闹的学生。班长第一个点了小翔的名字,并让小翔站起来。小翔拒绝站起来。班长火了。小翔更火了,小翔扯着嗓子喊:“我没有讲话,也没有疯闹,你凭什么叫我站起来。”没想到小翔的“反抗”,竟使吵闹的班级出奇的安静。对小翔于无声处的惊雷,班长也愣住了。没想到自己还有这般的“威力”,小翔的自信心第一次树立起来。他又向班长和全班学生讲清楚:他没有讲话,只是班长不敢罚那些真正讲话的同学,这是不公正的。班长欺软怕硬,或者说有打击报复的倾向。
    全班学生为小翔热烈地鼓掌。
    下课后,班长将小翔叫到了走廊,很诚恳地对小翔说:“对不起,今天是我错了,以往对你有类似的不对,请多多地原谅吧。”班主任老师知道了这情况,对小翔笑了。
    学会忍让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学会说“不”,学会“还击”,更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但前提是不伤人,不欺负人。
    爱哭的男生
    我的一名学生,学习非常优秀,但身为男同学,他却很爱哭鼻子,这使好多男生和女生都看不起他,说他“娘娘腔”,他自己也在努力改这个毛病。
    一次,他的语文小考没考好。拿到试卷的一刹那,有些伤心,他连忙将眼泪压了回去,又马上向四周望了望,像做贼似的。为了表现自己很男子汉,他会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踢球时,脚扭伤了,他还咬牙踢下去,决不下场;手被玻璃扎出了寸长的口子,他捏着伤口,也不吭一声……总之,他处处在表现自己的不哭,处处在表现自己的坚强,做作得有时让人难以接受。我有时同他开玩笑,说他这样下去,将来定能成为孤胆英雄。他听出我话里有刺,但还是很高兴很自豪。他改正不哭的毅力,逐渐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那天,自习课上,他突然哭起来,哭得非常凶,这个发誓不哭的人的异常表现,使同学们大气不敢出。一定发生了什么灾难了。同学们揣测,我的心也惴惴不安。
    这个学生哭过一阵后,突然不好意思起来,连连对大家说对不起。问他为什么哭,他也不说。他只是很不好意思,为哭而难为情。最后大家终于弄明白了,原来他的奶奶去世了。怕影响他的学习,爸妈没告诉他,等到他知道了,奶奶已经走了一星期了。这使他非常难过,可他还是克制着不让自己哭。他已习惯不再用眼泪来表示自己的悲伤与不快。可这次的不哭,却使他心头堵极了、闷极了。那天自习课,他在一本作文选中,看到了一篇写奶奶的文章,就想起了自己与奶奶相处的时光,悲痛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他就忍不住失声痛哭,这一哭就收不住了。知道了他痛哭的原因,同学们都没说什么,大家体谅他,可他却像犯了罪似的,分外地小心翼翼起来。他的敏感,使我为他担忧。
    “这几日为什么情绪低落?”
    “奶奶去世了。”
    “不仅仅是奶奶去世了,是为自己的那场痛哭不安吧。”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丢人了。”
    看起来他真是为这次痛哭背包袱了。
    “该哭就哭,哭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哭有时是保护自己的一个武器。”我的话并没有使他轻松,他苦笑着,分明还是放不下自己犯下的“过失”。
    为了使他不再为这次哭忧虑,那天,我请了几个男生到我家,也包括他。闲话中,我有意把话题引向男儿有泪是否轻弹的话题上。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动辄就哭,是一个坏习惯,不仅对男人来讲,就是对女人而言也是恶习,但是有时泪也是该流的,这是人情感的流露,不要去有意压抑,那样不利于健康。
    这位在自习课上大哭的学生,听了大家的分析,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次哭不再成为他的心理负担了。
    对于情感,放纵、压抑都不好,该哭就哭吧,何况有时哭一次,成熟一次,哭标志着正在走向坚强,不是吗?当你为一次沉痛的教训而哭,当你为失去一件珍贵的东西而哭时,正是走向坚强的开始。
    老朋友
    学生张俊最近一直在向我讲述他的一位“老朋友”。这个老朋友是他邻家的老爷爷。听张俊讲,年轻时,老爷爷到苏联做过买卖,在国内开过书店,也打过仗。可是,生意都是中途倒闭,仗打得顽强,最终因自己想着家中的妻子,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虽然这个老爷爷不是什么成功人物,但张俊却十分崇拜他,老爷爷是他心中的偶像。
    “我那朋友给了我太多的人生哲理,他几次都是没把握好机会,若把握好,他不软弱,他可了不得。”张俊时不时对我这么说。
    “不行,我今天非得将这件事情做好,我老朋友告诉我,做事情一旦认准了,一定要做到底,他这一生就吃了不能做到底的亏,不然,他会很有地位。他说,要我千万别学他。”有意思得很,张俊一旦作业没做好,他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没做好,他就会把老朋友搬出来教育自己。
    “我现在得抓紧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看到张俊将一个内容很细的学习时间表贴在作业本上,我就知道如果问他怎么想起列时间表了,他一定会说是他那位老朋友建议的。
    “你的老朋友说话这么管用,可这些理儿,老师早讲了,妈妈爸爸也都讲过了吧,打幼儿园起你就该明白了。”
    “不一样,那些都是空空地讲,这些道理从一个你崇拜的、有着非凡经历的朋友口中讲出来就不一样了,那就不是高调了。”张俊反驳我。
    同学、老师们走到一起,说起张俊,都说他有毅力,将来会有所成就。张俊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考虑好的事情,不做则罢,做就做到底。我知道,这是张俊身边那个老朋友的作用。
    “有机会,老师你也去认识认识他吧,他虽不是什么名人,可他很了不起。他见过大世面,他经历特坎坷,可他都挺过来了,认识了他,我看《老人与海》感觉就不一样了。老师,我建议他应当写个《我的失败》的书,把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写下来,他说他希望我将来为他写。”
    张俊不止一次对我这么说。每次张俊对我谈起他的老朋友,我的注意点不是在他老朋友身上,而是在他身上。我想张俊真是幸运,他交上了这么个忘年交朋友,是多大的财富啊。这个朋友将他的人生的成败得失酿成酒给了张俊,张俊以后的人生历程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
    人,往往会把朝夕相处的人的话,当成耳旁风,而对崇拜的人的话言听计从。同学们应有个忘年交朋友,这个朋友,最好是有一定经历、意志坚强、心态正常、知识渊博的人,他会成为你生命中的导师。
    第二个作文本
    那天在学生阅览室碰见沫沫,我很高兴。“沫沫,看书呀,能否将最近写的习作让老师拜读一下。”
    “哎——老师,这是哪年的黄历了,我早已不写了。”
    “不至于吧,你那么有思想,语言又有感觉,会不写?”认为她在故意谦虚,我就说。
    “真的不写了,老师,以后你就别再问了。”沫沫垂头丧气地回答,让我知道她没骗我,我心里很不舒服。
    沫沫在初一时,我教过她。她的一篇《爸爸你不能这样》的作文让我认识了她,作文写得很有性格,语言独特而新奇,把一个要挣脱家长束缚、渴望家长理解的14岁女生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这篇作文被我投递给本市的广播电视报,一下子就被编辑看好,刊登出来,引起了许多同龄少年和家长的注意。那一段日子,沫沫好风光。
    “沫沫,写下去,也许将来你能成个作家。”我的鼓励更使沫沫欢喜得不得了。有一阵子,沫沫的“大作”时常见报。可惜的是,初二的下半年,我再无缘教沫沫了,我被安排教其他年级了。“沫沫,你一定要写下去,说不定你能成个作家。”分别时,我对眼泪汪汪的沫沫说。“老师,我会写下去的,就是为你,我也会的。”以后,每与沫沫相遇,沫沫都会坚决地对我说这句话。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里,沫沫一直躲避我,为此,我曾反复思索,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沫沫了……
    “老师,别问我了,别提写作了。”放学后,我又与沫沫碰面了。经不住我再三追问,沫沫讲述了她为什么不再写作的原因。
    沫沫说,当她写作兴趣高涨时,写得最多的是对现实中一些现象的“批判”。初二下学期时有一次作文的题目为《我的班集体》,她没有写自己所在班集体如何好,却写她的班级表面是团结向上,实际是受压抑,学生们在分数、题海中湮没了,她希望快快挣脱这个班集体。结果批作文的老师给了她最少的分,说她立意不正确。为此语文老师找她谈心,班主任老师将她的父母请到学校,说她有心理障碍。一时间,沫沫成了“罪人”。
    “我觉得我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们,可他们偏偏要指责我。以后的作文就不能再说真话,说了真心话就另类,就心理有障碍,我只好去看那些说套话假话的范文,渐渐地,我不再爱作文了。”原来是这样的,沫沫的话使我不知如何是好。
    “沫沫,你要写下去,你不能这样浪费自己。”
    “可是写了也不得分,你以为所有的老师都像你这样啊。”
    “你应当另外再准备一个本子,考试应付老师可以按他们所要求的标准写,私下里再按自己的愿望写。”我想起了曾经有学生告诉我,他们有两个作文本,一个是应付老师和考试,一个是写自己心声的。
    “那样写没劲啊,写东西不就是给人看的,谁没有发表欲啊?”
    沫沫的反问,让我一时语塞,可是还能找到更好的路吗?我多想对沫沫说说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谈谈作文就是培养创新,创新离不开个性。可口中还是对沫沫说:“沫沫,你必须写,写了我看。”沫沫口头说不写了,可是这次谈话后的一个月,沫沫把她的一本作文送给了我。她的一篇《比烦恼》被我选送到一家期刊发表了。
    沫沫又开始写了,她的“写作”复活了。
    不可否认,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某些特长有所束缚,可这种制度是为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共性而着想的,而且,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革到位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既不能同制度对着干,也不能完全抹杀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爱读《论语》的学生
    真正认识张宁是在教《论语·十则》的那节课上。张宁这节课的表现,让我很震惊。一个14岁的孩子,一个初一的学生,对《论语》这个儒家精深的典籍有着这么透彻的理解。
    张宁不但能将这“十则”串讲起来,还能讲出它们的含义和相关的成语典故。
    “从什么时候对《论语》感兴趣的?”课后我问。
    “很小,大概五六岁吧。”
    “那么小能读得懂吗?”我不大相信地问。
    “那时先是爷爷编成故事讲,后来妈妈又托朋友弄来了少儿《论语》故事VCD,我就看,渐渐就有了印象。”
    “他们为什么要让那么小的你看这么深的书?”我是头一次遇见这么教孩子的,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看童话、背唐诗宋词,还没听说这么小就开始读极有思想深度的《论语》的。我当然好奇。
    “爷爷说,《论语》是一部培养情商的书,读了《论语》能让我学习刻苦,会选择朋友,善于与人相处,能够守信誉,孝敬父母。”
    “那你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了。不过不仅要观其言,还要观其行也。”我打趣着张宁。
    那日,我去参加教研活动。近六点钟,我才回到班级里取衣服包裹。一进教室我愣住了,张宁竟然在等我。
    “我有钥匙,你走了就是了,何必等了足足两个多小时。”我心疼地说,这么晚,他肯定饿坏了。
    “没什么,今天我是值日班长。我得守信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张宁这一句《论语》的话把我惹笑了。
    “你平时对父母很孝敬吧,说说都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我就是想知道这个爱读《论语》的学生平日里的行为,所以这样问他。
    “我们家的地归我拖,碗归我刷,平日里,妈妈做饺子包子什么的,我都擀皮。”
    “男孩子家,做这些事儿得劲儿吗?”
    “有什么不得劲的,这是自己从心里想做的,也不是被迫的。”张宁平静的回答,让我想起了现在独生子女们的表现,我不由得对眼前这个爱读《论语》的学生更加欣赏。
    “我奶奶病了,老师,我要请一天假,我要给她喂饭,为她洗脚,这些事奶奶在我小时候也都为我做过。我现在想为奶奶做做。”还有什么不给假的理由,我特批了张宁一天假。望着张宁远去的背影,我不由得问自己: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
    “你对《论语》的观点都同意吗?”一天,我又问张宁。
    “不全同意,比如,对女人的论述什么的,还有政治上的一些东西,也不太接受。”
    “爷爷接受吗?”我好奇地问道。
    “他不大说,但这些方面的问题爸爸妈妈会提醒我的。”
    “你有多么好的爷爷、爸爸和妈妈啊!”我由衷地感叹。
    张宁一直是出类拔萃的,为人敦厚和善良,使他在师生中很有威信,我为教了这么一个爱读《论语》的学生而自豪。
    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应当吸收的,这不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创造力,反而会使我们更文明更有创新能力,因为它不仅能增加人的文化修养,更会让人明事理,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 
    ……
展开
目录
黑色的标签(代序) 

第一辑 个性新生代
逼出来的坚强 
是它们救了我 
75分的班长 
名门之后 
三天记住新面孔 
贵族与平民 
创造你自己 
还 击 
爱哭的男生 
老朋友 
第二个作文本 
爱读《论语》的学生 

第二辑 麻辣课堂
“小特务” 
小艾 
语文课的眼泪及其他 
不是老师看不上你 
电脑病 
校园“黑社会” 
“防火墙” 
“外号”问题 
传纸条 
有本事的“朋友” 
“荣幸”,还是“不荣幸” 
余秋雨是清朝人 
茉莉花、眼泪和国歌 

第三辑 师生斗法
作业风波 
老师间的“事儿” 
我要尊严 
偏激的作文 
老师也有难言的苦衷 
模仿美国教学周 
出老师的洋相 
文娱委员 
作文评语 
给老师提个建议 
那天谁也没来 
两个老师都没错 

第四辑 青涩年华
锤头,包袱爱你 
谈“性”的女学生 
“爱情泛滥病” 
我爱他,可他不爱我 
这种沉默才是金 
割腕的女生 
“公开亮相” 
正常的“秘密” 
心底的“小金库” 
这是同性恋吗 
时间能证明一切 

第五辑 学习的秘密
学出来的兴趣 
卸包袱最管用 
语文试卷及分数 
为什么不阅读 
会学习的学生 
过去的好学生 
作文的误区 
“才华”不等于“才能” 
这课不能退 
卓尔不群 
风筝误 

第六辑 有关“差生”
“妤妤主义” 
开始你就应当拒绝 
放纵与克制 
她为什么会这样 
差生的逻辑 
不健康的心理 
另一种出口 
成绩与人生 
生日贺卡 
“看相算命” 
这种“无知”能改变 
请把赞美留给孩子 

第七辑 关于成长
一束光 
走一圈再回来 
不一样的生日 
满足一次虚荣 
一只虾引出的问题 
征文的震动 
保密作文 
证明一下你自己 
有一天你会知道这珍贵 
妈妈的箱子 
爸爸本意不想做“尾巴” 
“哑巴”开口了 

第八辑 爸妈的那些事儿
1元与1000元 
割不断的纽带 
清洁工的女儿 
自豪地叫一声“妈妈” 
劝他们离婚吧 
妈妈眼泪后边的故事 
“阿姨”与妈妈 
错位的爱 
你不是坏学生 
渴望住宿的“小燕子” 
其实,你并不多余 
妈妈的心 
“天堂位置”的忠告 

第九辑 少年心事
秋天的收获 
补课病 
假日与补习班 
大款的孩子 
读书与踢球 
淑女形象 
青春美丽痘 
老师不是口是心非 
是对手也是朋友 
值日浪漫曲 
“狼来了” 
你不应该生这个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