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在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
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和倡导。
合作学习是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标志。因此在
当前的课堂教学上,特别是在各种评优课和公开课中,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更是屡见不鲜。
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大多数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不理想的,甚至其副作用远远大于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不少教师对什么是“合作学习”一知半解,认为采取了小组合作就是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科合作的思考就更少。很多课堂现象反映出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较为普遍问题: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下。
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到底何谓合作学习以及它的内涵,才能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进行有
效的实践与尝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