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985692
  • 作      者:
    任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任勇,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原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现任中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厦门市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优秀专家、厦门市拔尖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最近入选“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已独立编写和参与编写《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走向卓越:为什么不?》《为发展而教育》等82部学术专著,在《教育研究》《数学通报》《人民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800余篇。曾先后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500余场。
展开
内容介绍
    《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是著名特级教师任勇老师近30年数学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这些经验多有原创的思想和独到的思考。每一个数学教学主张,都是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每课一趣”,妙趣横生;“每堂一赞”,赞出奇迹;“善用媒体”,高效教学;“情境教学”,贴近实际;“让生上课”,别开生面;“与美共舞”,舞出精彩;“有意差错”,大智若愚;“借题发挥”,融会贯通;“限时限解”,限出创意……
    《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既源于教学实践,又注重理论提升;既贴近教学大法,又凸显数学特色。数学教师读之,必有启迪;数学教研人员读之,定能获益。
展开
精彩书评
    好的数学教学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它既关注扎实的数学基础、高超的解题技能、优异的数学成绩、丰富的数学情感,也关注教学结果所从属的更大范围,因为这样才会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最大的长期利益。这个目标崇高、大气、易认同而落实难。循着“任勇的教学主张”所铺设的道路前行,就能使这种长期利益变为现实。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学数学室主任,博士 章建跃
    
    任勇先生的“教学主张”,让人耳目一新,感慨万千。这是一部出自拥有远大抱负和执著追求的专业工作者的原创性佳作,更是一部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的中国数学教学研究成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教学智慧,而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它不仅是教学规律的呈现,而且是教学艺术的展示。
    ——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杨骞
    
    26个“主张”,是作者从课堂中生发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实例,不论是激趣促学引深、善用教材媒体,还是培养学生思维,师生、生生互动,都是原创且独到,朴实而平直,有趣又深刻。不管拿来就用还是借鉴重构,你都会在原本的基础上大进一步,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主张”的魅力。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原副主任,数学特级教师 张福生
    
    任勇老师是一位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充满魅力的智慧型名师。他的著作、文章与讲座,不断给我指导与激励。拜读了他的新著,顿感解惑与启悟:循循善诱的言语、通俗易懂的案例,诠释着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程的精髓。他的教学主张,必将让新手型教师愤而启,让熟练型教师悱而发。
    ——厦门一中数学金牌教练、高级教师 王淼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主张7:善用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学给教育带来了全新而深刻的革命,在很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有着迷人的广阔前景。
    为了使多媒体网络教学“一路走好”,为了使多媒体更好地运用于数学教学,基于“生于忧患”之考虑,换个角度观之,另类目光视之,说“冷眼”也可,说“理性”也罢,我提“十问”。
    1.问“情感”归于何处
    课堂是面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课堂是点燃每一位学生思想智慧的火把,课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迸发的舞台。媒体要素(如文本、视图、音像、网页、电子信箱等)要和情感要素(如教师的人格魅力、富有情趣的讲解、师生的密切合作等)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整体的特殊效应。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师生的情感交流,可能是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可能是颇有特色的板书、直观的模型展示、具体的实物演示。
    有位高三数学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将掌声与叹息声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改对或改错一个病句,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用心良苦,但“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课堂,人在何方?问师生,情归何处?
    2.问“变化”怎么应对
    课堂随时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最显眼的标志是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对于课件固定不变的教学思路与课改要求开放性、启发式教学的矛盾,教师应该怎么应对?
    ……
展开
目录
主张1:每课一趣
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是数学游戏,或是数学智力题,或是趣味数学故事……

主张2:每堂一赞
教师赞美学生,可以赋予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学会用赞美之词鼓励学生,不要放过赞美的机会……

主张3:初中引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要注意从学习数学中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张4:高中引深
引深,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引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主张5:追求真谛
教育要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

主张6:不唯教材
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活用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稳定性和通用性的教材必须与时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整体效应……

主张7:善用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忽略情感、不能没有变化、不能拿来就用、不能思维僵化、不能破坏想象、不能费师多时、不能取代实验、不能远离实践、不能忽视文本、不能主体不明……

主张8: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联系生活讲数学”,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主张9:情境教学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主张10:“ 气”象万千
为使数学教学“一路走好”,期盼数学教学“气”象万千--“大气”一些、“才气”一些、“朝气”一些、“秀气”一些、“和气”一些、“灵气”一些、“喜气”一些……

主张11:让生上课
让学生当一回教师未尝不可,可以是整节课由学生来上,老师适当点评;可以由几个学生一起上课,老师点评;也可以是……

主张12:科际联系
中学学科教学,少有“跳出学科看学科”的眼界,少有“学科纵横联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知识是一个整体,“科际”之间应有机联系……

主张13:文化渗透
数学同样具有人文色彩,只有把抽象的、逻辑的、严谨的数学,转化为生动的、人文的、思考的数学,数学课堂才是人才陶冶的炉膛……

主张14:与美共舞
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数学美感,能唤起良好的情感,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而觉得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主张15:高数弱化
介绍高等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渗透高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高等数学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迁移高等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主张16:有意差错
“有意差错”,其实就是“故意讲错”。课改的今天,对“有意差错”的要求提高了,“有意差错”还要进一步走向智慧、走向艺术、走向“无痕”……

主张17:借题发挥
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

主张18:全程导学
渗透于学生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环节的学习指导为全程渗透式学习指导……

主张19:“ 四化”促学
序化,就是要求学生建立知识大厦;类化,就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活化,就是融合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深化,就是将问题引深……

主张20:限时限解
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注意选用某些限制解题方法的题目,用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张21:每日一题
每天出一道数学征解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征解题可以是课本问题的拔高,可以是身边的精彩数学问题,可以是切合时宜的数学趣题……

主张22:作业再生
“数学再生作业”就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不直接修改,而是通过多种方法,暗示其错误或错误的性质,或给出探索方向……

主张23:学生命题
传统的考试方法,都是教师出卷考学生。作为考试改革的一种方法,我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让学生参与编拟数学试题的尝试……

主张24:生考教师
假期里,我让学生出数学试卷考我。全班学生个个露出神秘的表情,他们从来都是“被考试”,哪有可能出题考老师……

主张25:统计到位
每次单元小测或考试,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统计,设计一个表格,横向为各题题序,纵向为学生姓名。填完表后,横向一看,每个学生的丢分情况一目了然;纵向一看……

主张26:绿色奥数
如果说,一名中学生,他有可能选择是否接受竞赛数学的培训,那么,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没有理由对中学数学中的这一“高档菜”毫无所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