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不讲”胜有声
上《桂林山水甲天下》那课时,学生蔡思思问大家:“课文中讲到的‘西湖’、‘泰山’和‘香山’都在哪个省,谁知道呢?”
“‘西湖,在浙江省啊!”好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来。毕竟这是自己家乡的风景区,他们喊了以后还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泰山’和‘香山’呢?”
这一下没人吱声了。大家都看着我,蔡思思也转身看着我,看她眼神就知道在等着我把“答案”告诉大家。
如果是过去,尤其是“初为人师”那些年,我肯定会把这个“答案”认认真真地、详详细细地“教”给他们。那时常常想,教师嘛,这是最能体现“价值”和“能力”的关键时刻啊!可现在,我不想这样做了,我觉得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能独立去做的,教师何必“越俎代庖”呢?
于是我朝大家笑着说:“老师知道‘泰山’和‘香山’在哪个省,但老师现在不说!”
“为什么啊?”有些学生急了。
“老师想考倒你们,虽然你们人多,但是不一定能找到这个答案!即使找到答案,也不一定比我知道的多!”我故意装出很神气的样子,“怎么样啊,要试试吗?我可是很有信心的!”听我这么一讲,学生个个情绪激昂,摩拳擦掌……
第二天,黄真第一个跑到我的办公室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找到了,‘泰山’在山东省,‘香山’在北京市!”
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我爸爸是中学老师,我昨晚翻他的语文书,无意间发现了里面也有这个答案!”黄真兴奋地答道。
“好啊,多看多浏览各种书还是会有收获的!你的表现不错,老师就让你把这个答案写在黑板的左下角,并签上你的‘大名’——这可是班级新闻的‘头版头条’哦!”他听了激动地跑去写了。
上课时,有些学生说黄真写的没错,他们找到的答案也是这样,还告诉大家自己获得“答案”的经过。这时,阿翔说:“老师,我对黄真写的有补充:泰山,五岳中的东岳,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古代的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要的事物……过去还称岳父为泰山,这个我在电视上经常听到。我把这些内容都摘录到“读书笔记”里了。另外,我还特意去查‘岳’字,原来这里的‘岳’字是指‘高大的山,。’
我好奇地问阿翔:“嘿,这么详细,你是从哪里获得这些内容的?”
“我用了哥哥大本的《新华词典》,比《小学生新华字典》详细多了!”
“老师,我来说说‘香山’!”小丽接着说,“‘香山’是北京市的一个风累区,山上有很多美丽的枫树,一到秋天山上就一片火红,特别漂亮!我叔叔去年到北京旅游时就去过那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