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教育评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47246
  • 作      者:
    朱永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是中国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被评为中国教育60年60人(2009)、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8)、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2007)、中国十大教育英才(2006)等。他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曾任苏州大学教务处长、苏州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20多年来,在国内外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400余篇,出版了30多部论著。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激情,感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其作品《我的教育理想》、《中国新教育》等,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畅销作品,印刷均超过20余版次,在观念和实践层面,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
内容介绍
  六十年来,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失误、无法拆解的难题和亟须攻坚的问题。
  《朱永新教育作品:中国教育评论(卷15)》用理论、数据和案例的集合,评说成就,剖析问题,痛陈失弊。在作者的问题菜单中,日渐变低的教师地位和薪资待遇、各大中小学学生厌学情绪高涨、职称改革的弊端、实施不完全的义务教育以及无时无刻不压迫着学生的考试等,都是我们不容忽视且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在《朱永新教育作品:中国教育评论(卷15)》中,作者用深沉中肯的文字,不求理论体系,但求点评准确,给读者导出教育思考的要点和方向。
展开
精彩书评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思维跳跃富于激情的诗句兼有,依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而施之。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许嘉璐

  ★朱永新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理论有实际,平易近人,用广大教师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说出具有教育科学规律性的理论,案例中含有教育的哲学。广大教师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所以他的书拥有众多的读者。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行动的研究,推动了一种中国的教育风格的研究,它如一条鲇鱼,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副会长陶西平

  ★朱永新教授不仅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反思,他还是一位思想活跃、笔耕不辍的学者与实践者。多年来,朱教授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具有深厚的思想史研究基础。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袁振国

  ★朱永新先生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痴情,且如此深沉而质朴,实为难能可贵,不能不令人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朱永新先生的人格魅力衍生了“新教育”的魅力。
  ——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
展开
精彩书摘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报酬差别悬殊。据1927年9月颁布的大学教师薪俸标准,教授的月薪是400~600(银)元,助教为100~160元,而企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则在15元以下,如当时开滦煤矿矿工月平均工资只有12.68元,大学助教是其8.7倍,而大学教授则是其47倍多,当时中学教师的月薪是100元左右,为劳工的6-8倍。以清华大学为例,抗战以前,教授最高月薪是助教的6.3倍、讲师的4.5倍、副教授的3.5倍,而为工人工资的50倍以上。当时的校役最少只拿6个“袁大头”。技工的一般月薪也只有12-30元。①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着手解决脑体力劳动报酬过分悬殊的问题,社会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52年前后,据北京市统计资料,工业部门与科技、教育部门等平均工资均为41元左右,教师与工人的收入大体拉平。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政府作了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如《决定》规定大学教授最高工资345兀,助教最低62元;中学教师最高工资149.5元,最低42.5元;同期机械行业工人最高工资104元,最低33元。1956隼,北京市科、教、卫三个部门平均工资66.13元,工业部门平均60.8元。这个数据大体上可以说明当时的分配格局。但是,这个格局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深入,很快被打破了。据有关资料表明,1957-1976年,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工人持平。
  ……
展开
目录
走出教育的沼泽地(卷首诗) 
上篇(1949-1989)
第一章 中国教育:成就与失误 
一、中国教育的巨大成就 
二、失误:征兆与后果 
三、超越教育困境 

第二章 “老九”咏叹调 
一、强烈的反差 
二、深层的原因 
三、让福音在现实的乐池中奏起 

第三章 厌学心态透视 
一、厌学众生相 
二、工具主义的悲剧 
三、社会宏观引导机制失衡 
四、亡羊仍需补牢 

第四章 畸形的结合 
一、亦步亦趋:教育与政治 
二、貌合神离:教育与生产劳动 
三、出路选择:建立新型关系 

第五章 杯水车薪 
一、教育经费纵横谈 
二、基础教育不“基础” 
三、可怕的吞噬 
四、寻求新机制 

第六章 艰难的步履 
一、教育传统的阻力 
二、教育模式的转换 
三、扬起教改的风帆 

第七章 职称变奏曲 
一、难以消失的不和谐音 
二、活力与惰性 
三、走出职称误区 

第八章 德育忧思录 
一、令人心忧的现状 
二、唯智主义的阴影 
三、催人思索的对策 

第九章 家教“幼稚病” 
一、过度化教育 
二、价值熏陶:不平衡表征 
三、金科玉律:追求和谐 

第十章 希望之光 
一、人的呼唤:一块基石 
二、环境宽松:四根支柱 
三、主体自觉:六个观念 

中篇(1990-2003)
第十一章 中国教育:辉煌与问题 
一、成就辉煌不寻常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十二章 义务教育谁买单 
一、义务教育再认识 
二、义务教育:成就与问题 
三、义务教育:一路平安 

第十三章 均衡发展: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非均衡:差距在扩大 
二、非均衡发展:负面效应显现 
三、教育均衡发展:理想与保障 

第十四章 “老九”再咏叹 
一、诗意地栖居与现实的困窘 
二、揭开教师的“斯芬克司之谜” 
三、放真心于平凡之手 

第十五章 读书: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并非多余的忧思 
二、爱上读书何其难 
三、营造“书香校园” 
四、燃灯的智慧 

第十六章 考试: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一、一声叹息 
二、一叶知秋 
三、一柱擎天 

第十七章 网络喜忧谈 
一、天堂地狱一网间 
二、网络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构建学习化网络社区 

第十八章 民办教育:敢问路在何方 
一、举步维艰的发展历程 
二、“外患”与“内忧” 
三、突围:路在何方 

第十九章 教育科研“姓”什么 
一、教育科研的伪与劣 
二、教育科研的应有之义 
三、教育科研“真”的回归 

第二十章 任重道远 
一、挑战依然严峻 
二、在改革中谋发展 

下篇(2004-2010)
第二十一章 “起跑线”的忧思 
一、逐年增长的数据背后 
二、学前教育病之一:收费高烧不退 
三、学前教育病之二:幼儿园门难进 
四、学前教育病之三:师资难达标 
五、学前教育病之四:教育内容小学化 
六、“儿童优先”背景下的破解之道 

第二十二章 受伤的天使 
一、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 
二、应试下的高近视率与低量睡眠伴生 
三、缺少体育锻炼的中国学生 
四、有学生健康才有教育 

第二十三章 青春期的躁动 
一、学生性意识和性行为现状 
二、学生的性伤害
三、学生性知识贫乏 
四、学生性知识的获得渠道 
五、性教育的应对策略 

第二十四章 有生命才有教育 
一、无处不在的伤害 
二、地震考验下的校舍安全 
三、校园暴力伤害之痛 

第二十五章 学校大门为谁开 
一、择校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二、择校困扰中国家长和学生 
三、择校难题该如何破解 
四、打工子弟的城市入学升学困境 
五、打工子弟未来的教育保障 

第二十六章 昔日“功臣”今安在 
一、代课教师的遭遇 
二、代课教师的历史 
三、代课教师的现实 
四、代课教师问题的地方政策 
五、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需合法合情 

第二十七章 明天在哪里 
一、从“包分配”到“双向选择” 
二、扩招背景下的就业难现象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四、就业难背后的负面现象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从哪里入手 

第二十八章 被污染的殿堂 
一、学术不良蔓延危及科研形象 
二、论文是学术不正之风的主要源头 
三、高校如何才能成为学术净土 

第二十九章 求解“钱学森之间” 
一、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 
二、一流大学才能培养一流人才 
三、大学改革的现实出路 

第三十章 中国教育: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 
一、中国教育发展的攻坚之旅 
二、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初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教育,让我欢喜让我忧 
第三版后记:在困境中超越 
跋:劝君慎读朱永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